- 年份
- 2024(8420)
- 2023(11718)
- 2022(9538)
- 2021(8957)
- 2020(7322)
- 2019(16545)
- 2018(15992)
- 2017(29805)
- 2016(15766)
- 2015(17857)
- 2014(17442)
- 2013(17471)
- 2012(16126)
- 2011(14439)
- 2010(14423)
- 2009(13829)
- 2008(14029)
- 2007(12405)
- 2006(10992)
- 2005(10235)
- 学科
- 济(78966)
- 经济(78777)
- 业(77242)
- 企(71679)
- 企业(71679)
- 管理(61616)
- 方法(33428)
- 业经(27858)
- 农(25943)
- 财(25792)
- 数学(25209)
- 数学方法(25111)
- 中国(23259)
- 务(19124)
- 财务(19118)
- 财务管理(19103)
- 农业(18173)
- 企业财务(18117)
- 技术(16255)
- 制(15742)
- 贸(15622)
- 贸易(15614)
- 策(15304)
- 易(15238)
- 和(14816)
- 划(14388)
- 理论(13034)
- 体(12775)
- 企业经济(12404)
- 经营(11542)
- 机构
- 学院(234146)
- 大学(230749)
- 济(110758)
- 经济(109180)
- 管理(94518)
- 理学(80986)
- 研究(80387)
- 理学院(80151)
- 管理学(79329)
- 管理学院(78883)
- 中国(65527)
- 财(50771)
- 京(48641)
- 科学(43057)
- 财经(40301)
- 所(39365)
- 经(36884)
- 中心(35300)
- 研究所(35194)
- 农(35145)
- 经济学(34305)
- 江(34041)
- 北京(31211)
- 经济学院(30912)
- 财经大学(29745)
- 业大(28928)
- 院(28577)
- 范(28207)
- 师范(28061)
- 商学(28027)
- 基金
- 项目(148446)
- 科学(121075)
- 研究(113208)
- 基金(112205)
- 家(95786)
- 国家(94891)
- 科学基金(83766)
- 社会(78615)
- 社会科(73772)
- 社会科学(73752)
- 基金项目(58609)
- 省(55003)
- 自然(50718)
- 教育(50710)
- 自然科(49640)
- 自然科学(49628)
- 自然科学基金(48882)
- 划(45757)
- 资助(44630)
- 编号(44016)
- 部(34871)
- 成果(34852)
- 业(34262)
- 创(33969)
- 国家社会(33493)
- 重点(33196)
- 发(32340)
- 创新(30835)
- 教育部(30816)
- 制(30261)
- 期刊
- 济(128573)
- 经济(128573)
- 研究(74957)
- 中国(46826)
- 财(42751)
- 管理(40427)
- 农(34318)
- 科学(32036)
- 学报(28489)
- 农业(24140)
- 大学(23453)
- 学学(22109)
- 融(21840)
- 金融(21840)
- 经济研究(21442)
- 财经(21407)
- 业经(21380)
- 技术(20949)
- 教育(20555)
- 经(18714)
- 问题(16523)
- 世界(15963)
- 贸(15899)
- 业(15604)
- 国际(14386)
- 技术经济(14382)
- 现代(12229)
- 商业(11373)
- 财会(11153)
- 经济管理(10848)
共检索到364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企业与社会关系的70年演变实质上是"单位制社会"逐步瓦解并转向"企社分离""企业嵌入社会"的渐变过程。企业与社会关系变迁的背后是组织生存的制度逻辑、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组织载体以及政府的功能与角色的渐进性变化。步入新时代以来,共享经济成为推进企业与社会关系融合的新纽带。但是,在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共生融合过程中,企业基于市场逻辑支配下的"社会脱嵌"行为广泛存在;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理念与管理实践的内生化进程受阻;政府、企业与社会三者的社会责任治理能力仍然薄弱。未来需进一步在宏观层面深化推进企业"社会脱嵌"行为的社会责任制度供给,在微观组织层面探索建立混合型组织成长的社会支持机制,以及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形成"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最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琪 连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我国工业发展动能呈现出要素动能注入、空间动能延展、结构动能释放、配置动能优化等不断调整和演变的态势,推动我国工业结构持续升级和变大变强。工业发展动能演变呈现了一定的逻辑特征,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逻辑、目标与手段相互适应的逻辑、一般规律与特色探索有机结合的逻辑、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相互协调的逻辑、利益与责任共同兼顾的逻辑,这些逻辑贯穿于中国特色工业化的进程,也启示着当前我国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应做到改革先行、创新引领、供需对接、公平为本、绿色为底、统筹兼顾。
关键词:
工业发展动能 动能转换 演变逻辑 启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兴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综观我国教育扶贫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将其实践逻辑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普及与提高:我国教育扶贫的初始样态与价值追求;(2)起点与过程:我国教育扶贫的点向思维与线性追求;(3)漫灌与精准:我国教育扶贫的粗放模式与精准追求;(4)公平与优质:我国教育扶贫的改革动力与目标追求。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实践逻辑 嬗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院校发展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7年)、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壮大发展时期(1978年—2004年)、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内涵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从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三维分析框架,对民族院校发展政策逻辑演进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代民族院校发展政策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成威
新中国70年,财政支撑着国家发展蕴含在三条逻辑线索当中。一是不确定性与风险逻辑,即财政致力于化解各种公共风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国家发展的确定性。二是社会主义与人民逻辑,即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用于国家发展目标,强调财政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做文章。三是行为主义与创新逻辑,即按照行为主义的思路考虑财政发展和改革以及财政各项制度设计,坚持在实践当中完善各项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家发展出现重大风险。在新时代,上述逻辑依然成立,但又有新的内涵,总体上要以推动整体性发展和改革为目标,以应对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为任务,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财政逻辑 公共风险 人民逻辑 创新逻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1949—2019年,回顾这70年,新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怎么理解新中国70年发展中的财政呢?财政的逻辑是什么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龙
共生治理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与共生模式四大要素,从共生治理的理论框架解释新中国城乡关系70年的演进逻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城乡治理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1949—1978年的"寄生型"治理、1978—2002年的"偏利共生型"治理、2002—2017年的"非对称互惠共生型"治理、2017年之后城乡"对称互惠共生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质上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结构关系折射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变迁,城乡共生型治理遵循的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的是国家政权建设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最终目标是为了在对称互惠共生治理中实现城乡社区的空间正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少强 覃凤琴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税收的态度是简化甚至是极简化,税收的作用较多体现在筹集财政收入上,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这一时期还谈不上税收治理问题。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税收治理作用逐步显现,但期间仍存在治理的"越位"和"错位"现象,结果导致税收治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税收治理作用正式走向前台,并在新时代全面发挥作用。展望未来,伴随着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应该逐步上升,税收治理无论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还是在统筹国内国际等方面的作用也应逐步"强起来"。
关键词:
新中国 七十年 税收治理 逻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钢 钱龙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和国家稳定富强的战略性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建立起了相对稳固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目标和范围、实施方式和路径以及保障主体均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演变路径。而正是"不变"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思想和"变"的粮食供求形势及生产约束性条件之间的矛盾性,持续推动着中国70年粮食安全战略的步步演变。基于当前的粮食安全战略部署和预期的粮食供需形势,只有极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持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全民节粮爱粮,并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与时俱进地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才能充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瑾璇 朱启贵 关瑾
以2009—2017年中国高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社会关系投资与所获科技补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缺乏创新的企业,社会关系投资将带来科技补贴下降。对于创新活动密集的企业,即使疏于社会关系投资,依然可以获得科技补贴,但额度显著低于那些热衷于经营社会关系的企业。2015年及其以后,高科技企业完成了从构建社会关系到致力于创新活动的转变。与成长期企业相比,成熟期企业在获取科技补贴时对社会关系的依赖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贺小刚 沈瑜 连燕玲
本文基于国内150家企业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内部关系显著地改进了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柔性和战略隔绝能力;企业家的政府关系则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柔性和战略隔绝能力保护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企业家企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完善显著地改进了高科技企业的战略隔绝能力,但对组织柔性的贡献并不显著;组织柔性和战略隔绝机制是市场潜力的源泉。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企业家 社会关系 企业成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剑 代秀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开刚 刘莹阁 王勇
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CEO与CFO间社会关系(校友关系或者老乡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CEO与CFO存在社会关系的企业投资效率更高,并且当CEO没有财务背景时,CEO与CFO间社会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表明,CEO与CFO间社会关系有助于CEO与CFO更好地沟通,进而做出更有效的投资决策。文章进一步检验了行业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当行业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CEO与CFO间社会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文章为社会关系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信息沟通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理解高管团队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关系 信息沟通 财务背景 投资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牧苑
文章主要研究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方的高管与目标方的高管的社会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既有基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又有基于过度信任等原因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须重视社会关系对企业并购的"双刃剑"作用,尽可能做到趋利避害,方能将企业并购的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社会关系 企业并购 “双刃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