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8)
- 2023(11548)
- 2022(9656)
- 2021(9362)
- 2020(7280)
- 2019(16665)
- 2018(15917)
- 2017(29538)
- 2016(15627)
- 2015(17364)
- 2014(16923)
- 2013(16591)
- 2012(15719)
- 2011(14350)
- 2010(14295)
- 2009(13273)
- 2008(12808)
- 2007(11160)
- 2006(9948)
- 2005(9229)
- 学科
- 济(68415)
- 经济(68352)
- 业(41125)
- 管理(39636)
- 企(29260)
- 企业(29260)
- 方法(24533)
- 农(24118)
- 中国(23906)
- 数学(21829)
- 数学方法(21617)
- 农业(16325)
- 贸(16164)
- 贸易(16156)
- 业经(16029)
- 易(15828)
- 财(15444)
- 地方(14760)
- 制(13434)
- 产业(11659)
- 银(11523)
- 银行(11522)
- 策(11392)
- 行(11256)
- 融(11184)
- 金融(11183)
- 环境(10487)
- 学(10479)
- 发(10133)
- 技术(9735)
- 机构
- 学院(216573)
- 大学(213322)
- 济(104089)
- 经济(102389)
- 研究(82650)
- 管理(81130)
- 理学(69065)
- 理学院(68281)
- 管理学(67489)
- 管理学院(67061)
- 中国(65199)
- 财(46629)
- 京(45444)
- 科学(44068)
- 所(40118)
- 中心(37416)
- 研究所(36106)
- 财经(36068)
- 经济学(33266)
- 经(33166)
- 江(31270)
- 农(30150)
- 院(30092)
- 范(30009)
- 经济学院(30001)
- 师范(29860)
- 北京(29765)
- 财经大学(26800)
- 业大(25296)
- 州(24821)
- 基金
- 项目(141366)
- 科学(114189)
- 研究(111347)
- 基金(104194)
- 家(89276)
- 国家(88546)
- 科学基金(76160)
- 社会(73849)
- 社会科(70174)
- 社会科学(70165)
- 基金项目(53341)
- 省(52507)
- 教育(50447)
- 划(44842)
- 编号(44688)
- 自然(44556)
- 自然科(43489)
- 自然科学(43480)
- 自然科学基金(42745)
- 资助(42297)
- 成果(36705)
- 发(33698)
- 部(33122)
- 重点(32402)
- 课题(32126)
- 国家社会(31684)
- 创(30014)
- 中国(29547)
- 教育部(29118)
- 性(29019)
- 期刊
- 济(119147)
- 经济(119147)
- 研究(73171)
- 中国(46552)
- 财(32823)
- 管理(31644)
- 农(29905)
- 科学(27863)
- 教育(26409)
- 学报(25444)
- 融(24662)
- 金融(24662)
- 农业(21214)
- 大学(21005)
- 经济研究(20725)
- 学学(19453)
- 业经(18988)
- 技术(18755)
- 财经(17872)
- 贸(16075)
- 经(15771)
- 问题(15515)
- 国际(15008)
- 世界(14426)
- 业(11496)
- 技术经济(10663)
- 坛(10193)
- 论坛(10193)
- 现代(10129)
- 经济问题(9643)
共检索到342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开宇 施海波 李芸 张姝
产业扶贫是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产业扶贫政策经历了基础夯实、起步摸索、雏形确立、加速推进、精准施策五个阶段,在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各地区持续改善产业扶贫基础环境,结合实际创新推进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各界参与的多元形式,实施差异化的支持政策,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也面临趋同化现象明显,益贫性仍然较低,政府和市场边界相对模糊等问题。今后,产业扶贫仍将是消除绝对和相对贫困人口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展望未来,在扶贫产业迈向产业兴旺的进程中,产业的特色化与差异化将更加凸显,多元化与创新性的推进模式机制将不断涌现,全方位与立体式的促进乡村振兴将加速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元培 王建忠 薛庆林
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以救济、平均分配为主的扶贫阶段,以贫困地区开发为主的阶段,扶持贫困人口扶贫阶段,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阶段。各阶段扶贫政策相互交叉、逐步发展与过渡,扶贫目标由相对分散向精准集中、扶贫主体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制度贯穿于中国扶贫政策演变过程中,应继续形成多元互助开发组织体系,增强扶贫瞄准的针对性。
关键词:
政策演变 精准扶贫 贫困 扶贫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戒骄 张小筠 王文娜
新中国70年先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经济体制都面临产业组织问题。改革开放以前先后实施了统筹发展五种经济成分、以部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政策;改革开放40年间,产业组织政策向促进竞争和遏制垄断转型。未来我国产业组织政策应以公平竞争制度建设为主线,在培育优质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攻克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戒骄 张小筠 王文娜
新中国70年先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经济体制都面临产业组织问题。改革开放以前先后实施了统筹发展五种经济成分、以部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政策;改革开放40年间,产业组织政策向促进竞争和遏制垄断转型。未来我国产业组织政策应以公平竞争制度建设为主线,在培育优质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攻克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洪昭 李成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了高级化的演进趋势。尤其近年来,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仍存在服务业发展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走出去准备不足、未能有效对接开放需要等不足与问题,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此,应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在优化产业就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升产业劳动效率;打造新兴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区域间合理转移,实现整体产业水平提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业升级与合作,来全面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政策演进及其伟大成就,凝练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最新发展,展望中国扶贫未来发展趋向,有助于全面系统展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讲好中国扶贫脱贫故事,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涛 张琦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环境、扶贫重点、物质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各阶段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法有着特有的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就业发展变迁历程,从搬迁后农户就业安置模式角度分析各阶段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实施及对减贫开发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减贫新趋势,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就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减贫政策创新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就业减贫 回顾 展望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增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其他国家扶贫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020年后我国扶贫重点应该从解决贫困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问题转向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关注农村贫困转移到统筹城乡减贫一体化上来,由"扶贫"向"防贫"转变,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对贫困群体实施分类精准救助,解决好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明 潘松李江
建设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具有深远意义。离岸金融市场不仅是中国大国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长期需求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在过去的十多年,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离岸人民币规模快速增长,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相继问世,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迅速增加。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离岸人民币资产提供能力不足、套利驱动等发展约束,央行调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预期产生了影响。本文最后分析指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从离岸市场的功能定位、发展策略等角度建言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元培 魏子鲲 王建忠 薛庆林
贫困与发展是中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挑战,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以救济、平均分配为主的扶贫阶段,以贫困地区开发为主的阶段,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扶贫阶段,以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为主的扶贫阶段。各阶段扶贫政策相互交叉、逐步发展与过渡,扶贫目标由相对分散向精准集中、扶贫主体也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制度贯穿于中国扶贫政策演变过程中,应继续形成多元互助开发组织体系,增强扶贫瞄准的针对性。
关键词:
政策演变 精准扶贫 扶贫政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兴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综观我国教育扶贫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将其实践逻辑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普及与提高:我国教育扶贫的初始样态与价值追求;(2)起点与过程:我国教育扶贫的点向思维与线性追求;(3)漫灌与精准:我国教育扶贫的粗放模式与精准追求;(4)公平与优质:我国教育扶贫的改革动力与目标追求。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实践逻辑 嬗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姚松 曹远航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探究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变迁,为分析该政策的演进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分析发现:70年来中国教育扶贫政策深受环境变迁与国家主导、观念认知与国家能力、行动者与关键节点等因素影响。教育扶贫政策变迁历经了1949年、1984年、2013年三个重要历史否决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背景下,把握好新的历史关键节点,加快完善多元主体协同体系,加强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突破原有路径依赖,实现新的制度均衡,是教育扶贫政策转型必由之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月林 许顺富
建国初期,湖南遭受严重的水、旱、风、雹、虫、疫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带来严峻的挑战.湖南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采取多项措施救助灾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为当今社会防灾、抗灾,战胜自然灾害积累了很多可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湖南 灾害救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美群
建国以来,我国文化经济政策经历了统包统管、改革与调整、规范与引导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分析三个阶段的文化政策绩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文化经济,政府不管不行,管得过多过死不行,职责不清也不行,政府必须实现三大职能转变,即由"办文化"为主,到"管文化"为主的转变;由"微观管理"为主,到"宏观管理"为主的转变;由"管理"为主,到"服务"为主的转变,如此,才能促进我国文化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文化经济政策 政策绩效 经验 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院 许晓芹 连晓庆
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