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0)
- 2023(13239)
- 2022(11000)
- 2021(10545)
- 2020(8443)
- 2019(19245)
- 2018(18827)
- 2017(35033)
- 2016(19098)
- 2015(21626)
- 2014(21578)
- 2013(21280)
- 2012(20186)
- 2011(18437)
- 2010(18491)
- 2009(17690)
- 2008(17743)
- 2007(16015)
- 2006(14546)
- 2005(13335)
- 学科
- 济(84425)
- 经济(84236)
- 业(58554)
- 管理(51876)
- 农(50607)
- 企(37687)
- 企业(37687)
- 农业(33574)
- 方法(30893)
- 中国(27005)
- 数学(25518)
- 业经(25219)
- 数学方法(25219)
- 制(22190)
- 财(20701)
- 贸(16792)
- 贸易(16782)
- 易(16496)
- 体(15891)
- 学(15251)
- 地方(14666)
- 银(14371)
- 发(14360)
- 银行(14356)
- 行(13876)
- 融(13491)
- 金融(13488)
- 策(12807)
- 农业经济(12580)
- 和(12394)
- 机构
- 大学(277739)
- 学院(276528)
- 济(124621)
- 经济(122328)
- 研究(102940)
- 管理(102897)
- 理学(88056)
- 理学院(87044)
- 管理学(85647)
- 管理学院(85150)
- 中国(82055)
- 农(60988)
- 京(59542)
- 科学(58046)
- 财(57518)
- 所(51649)
- 中心(47308)
- 农业(46403)
- 研究所(46184)
- 财经(44136)
- 业大(42707)
- 江(41712)
- 经(40338)
- 经济学(38473)
- 北京(37958)
- 范(37311)
- 师范(37026)
- 院(35922)
- 经济学院(34411)
- 财经大学(32346)
- 基金
- 项目(178978)
- 科学(142752)
- 研究(135587)
- 基金(133052)
- 家(115585)
- 国家(114500)
- 科学基金(97640)
- 社会(91374)
- 社会科(85457)
- 社会科学(85437)
- 基金项目(69347)
- 省(66308)
- 教育(60998)
- 自然(58797)
- 自然科(57434)
- 自然科学(57420)
- 自然科学基金(56458)
- 划(56308)
- 编号(54494)
- 资助(53150)
- 成果(45886)
- 部(42526)
- 重点(40386)
- 制(39507)
- 发(39167)
- 国家社会(39064)
- 课题(37351)
- 创(36663)
- 教育部(36653)
- 性(35542)
- 期刊
- 济(149350)
- 经济(149350)
- 研究(88555)
- 中国(66538)
- 农(65636)
- 农业(44699)
- 财(44183)
- 学报(43376)
- 科学(42103)
- 管理(37104)
- 大学(35068)
- 学学(32901)
- 融(31023)
- 金融(31023)
- 教育(30670)
- 业经(26869)
- 财经(22985)
- 技术(21974)
- 经济研究(21670)
- 业(21567)
- 问题(20512)
- 经(19921)
- 世界(18345)
- 贸(16938)
- 版(16086)
- 农村(15497)
- 村(15497)
- 国际(15402)
- 农业经济(15237)
- 经济问题(13580)
共检索到443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剑 代秀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改革 演进逻辑 创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士云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一制度虽然在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 ,由于它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混淆了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缺乏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 ,因此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人民公社组织体制的解体 ,它便趋于瓦解 ,造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到位 ,这给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军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基本生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旺实 朱善利
从小农经济模式进入城市化过程,中国遇到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冲击。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和住宅保护制度,保证了这个特殊转换时期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减少了转换中的痛苦,这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项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本文探讨了这种制度安排的现实及理论上的合理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体框架正在形成,随着新体系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加强,土地和住宅的社会保障功能就会减退,逐渐显现其作为生产要素随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流动的特性。本文指出,必须认识到土地和住宅在很长时期仍然会发挥农村社会保护的功能,因此目前的政策更要强调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如此大量的农村人口,我们的社会保障只能"保基本",未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翠迎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有 5 0年的发展历史 ,但到目前为止并未成型 ,保障项目十分有限 ,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市场经济和加入 WTO对农村所产生的社会压力的客观需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发展缓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发展 ,政府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制衡机制建设。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 农村 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宏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府主导建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因病致(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主要分为萌芽兴盛、衰退解体、恢复重构、新农合试点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五个阶段。为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规范发展,必须在功能定位层面,始终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确保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健康医疗保障的权利;在体系建设层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农村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减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压力;在运行主体层面,将"政府主导、农户主体"作为制度持续发展的基点,强化参保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在覆盖范围层面,关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群体的参保补偿方案,考虑建立贫困农民群体的长效参保机制;在发展趋向层面,按照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斌宁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了促进社会福利所做的最核心的部分。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是占份额最大的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在公共支出中的比重也在增加。于是,社会保障已作为一项日益重要的课题而被提上日程。而对社会保障的理论分析和历史演进的研究,将有助于在社会保障领域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理论分析 历史演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漱兰 李爽
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起飞和繁荣成果全民共享这三大阶段客观发展要求,回答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什么能横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时期而存在和发展,以及其形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制度绩效。计划经济时期以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步确保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农业剩余来源;市场经济时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飞提供了可靠的“三农”保障;现时农民土地权益矛盾冲突的新难题,要根据集体土地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探索破解的基本途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预示着未来的可能变动和前景。总之,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不仅适应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和起飞,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而且正在以其内在规定性弥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三农”短板,助推中国人民“强起来”;让亿万农民均等按份共有总计占国土面积近60%的集体土地资源所有权,共享繁荣成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志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翠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余华 王莹
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路举步维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观念的原因是深层次的。从中西方观念差异的角度分析,覆盖面不够广,农民参与率不高,资金运作问题较大,专业机构和人员缺失,立法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困扰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西方 观念比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利根 龙开胜
土地制度是城乡的基础制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由于土地资源本底约束变化,城乡土地制度不断演进,形成效率与公平价值目标转变,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边际改进,法律限制与合约自由结合,以及规则与实践的法治保障改善等内在发展理路,奠定了制度发展的逻辑基础。城乡土地制度的成功实践,得益于贯彻正确的土地制度建设指导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法治化道路等宝贵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土地制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和发扬成功经验,通过土地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土地法治建设等的完善,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可靠的土地资源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