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4)
- 2023(9370)
- 2022(7937)
- 2021(7821)
- 2020(6357)
- 2019(14745)
- 2018(14188)
- 2017(25445)
- 2016(13141)
- 2015(14751)
- 2014(13799)
- 2013(13662)
- 2012(12833)
- 2011(11829)
- 2010(11797)
- 2009(11046)
- 2008(10974)
- 2007(9562)
- 2006(8527)
- 2005(7763)
- 学科
- 济(55425)
- 经济(55370)
- 业(45894)
- 管理(41543)
- 企(37183)
- 企业(37183)
- 方法(21610)
- 中国(21129)
- 数学(18520)
- 数学方法(18373)
- 农(17578)
- 技术(16611)
- 贸(13609)
- 贸易(13597)
- 易(13376)
- 业经(13087)
- 财(12868)
- 农业(12427)
- 技术管理(12262)
- 制(11670)
- 银(10597)
- 银行(10591)
- 行(10336)
- 地方(9778)
- 策(9752)
- 融(9672)
- 金融(9672)
- 划(9173)
- 学(8310)
- 和(8238)
- 机构
- 大学(184128)
- 学院(182514)
- 济(88659)
- 经济(87358)
- 管理(72856)
- 研究(68298)
- 理学(62642)
- 理学院(61956)
- 管理学(61302)
- 管理学院(60907)
- 中国(54258)
- 京(38729)
- 财(38317)
- 科学(35486)
- 所(32420)
- 财经(30310)
- 中心(30229)
- 研究所(29298)
- 经济学(28185)
- 经(27887)
- 江(25551)
- 北京(25279)
- 经济学院(25182)
- 院(24542)
- 范(23914)
- 师范(23780)
- 农(22909)
- 财经大学(22727)
- 商学(20806)
- 州(20668)
- 基金
- 项目(119997)
- 科学(98068)
- 研究(93001)
- 基金(90367)
- 家(77866)
- 国家(77222)
- 科学基金(67182)
- 社会(63683)
- 社会科(60557)
- 社会科学(60546)
- 基金项目(46600)
- 省(43872)
- 教育(42711)
- 自然(39596)
- 自然科(38782)
- 自然科学(38776)
- 自然科学基金(38194)
- 划(37761)
- 资助(35691)
- 编号(35488)
- 创(31351)
- 成果(29583)
- 部(28531)
- 创新(28295)
- 国家社会(27906)
- 重点(27394)
- 发(26906)
- 课题(25562)
- 教育部(25536)
- 中国(25444)
共检索到28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正学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脱贫致富、消除贫困的60年。历经一个甲子的拼搏奋斗,中国已成为全球消除贫困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卓有成效的反贫困实践往往是与科学高效的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实施分不开。本文在回顾总结新中国60年反贫困战略演进发展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反贫困战略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总结了其演进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对新世纪新形势下反贫困战略的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
反贫困战略 新中国 演进特点 创新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一、中国城镇贫困的估计 目前我国城镇到底是多少贫困人口?尚无统一的说法。以下给出几种估计,可以从不同贫困特征和统计口径来综合地反映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 1.Khan的估计(1998)。 按照Khan所确定的中国城镇贫困线标准,对于中国城镇,每日人均所需食品热量为2100大卡,相应的贫困线为2291元,相当于城镇家庭人均收入的40%。城镇贫困线是农村标准贫困线的1.98倍。这是因为在中国城镇,作为食物能量的每千卡热量的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农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云 于乐荣 唐丽霞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所走过的反贫困历程,简要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中国不同阶段的减贫机制和主要经验。本文初步提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减贫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建国初期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广义性减贫实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性扶贫实践,再到2013年以来精准脱贫攻坚的扶贫新实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和反贫困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初始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构成中国发展性减贫实践的核心;2013年的精准扶贫战略则是在强调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并重下的保障与开发有机结合的扶贫新实践。三个阶段相互衔接,减贫机制各有不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减贫故事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后70年 反贫困 减贫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檀学文 谭清香
在新发展格局中,缓解相对贫困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向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中国需要实行反贫困战略与政策转型。相对贫困具有发展能力和机会缺失的绝对内核,相对于社会一般群体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相对剥夺。本文据此提出由四类标准组成多元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三方面目标。中国缓解相对贫困应实施"三支柱"战略、常规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分阶段战略。在新的国家治理方略下,相对贫困治理要转向常规化,缓解相对贫困战略可嵌入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共享繁荣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胡骏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矢志不渝的开展反贫困斗争,反贫困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反贫困的目标从"保生存"到"保生存、促发展"再到"惠民生、促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消除绝对贫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和回顾新中国70年反贫困实践历程,可以提炼出基本经验:坚持大扶贫格局,不断向贫困人口赋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不断创新反贫困机制。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减缓相对贫困,本文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一些展望: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框架;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借鉴以往的反贫困政策,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新中国 反贫困 生存与发展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作为一种初心贯穿着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1949年之后中国的扶贫治理可以分为"救济式扶贫阶段""发展式扶贫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综合式扶贫阶段"以及"脱贫攻坚阶段"五个时期。而且随着阶段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扶贫治理措施与手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扶贫治理70年,逐渐形成了国家主导下的扶贫治理体制,治理手段也越来越专业化与精细化。中国扶贫领域的治理实践典型地呈现出共产党革命成功经验、中国传统治理资源和西方国家先进治理方法的"三江汇流"之势,同时中国的扶贫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反贫困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关键词:
社会救济 精准扶贫 扶贫治理 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昉 王晓博
当前中国的反贫困进程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系统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和思想体系的演进路径,对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采用统计分析与文本对比的研究方法,对1949—2019年期间国家层面颁布的301份反贫困政策文件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国的反贫困政策经历了五个不同核心的阶段。共同富裕是各个时期反贫困思想的主线,但不同发展阶段所赋予"共同富裕"的内涵不同,直接导致不同时期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与战略规划的差异。文本的分析结果支持了未来扶贫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反贫困各阶段的各种政策和制度安排,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扶贫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反贫困思想 演进道路 文本对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龙强
不公正、不科学的制度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贫困分三个层次,高度贫困是指生存艰难,中度贫困是指财富匮乏,低度贫困是指生活缺憾。对于三个层次的贫困应区别对待,即消除高度贫困,减少中度贫困、减缓低度贫困。反贫困有赖于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一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高度贫困;二是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反贫困机制以减少中度贫困;三是建立以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机制以减缓低度贫困。
关键词:
制度性贫困 反贫困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超 刘俊霞
本文收集了1979~2018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289个反贫困政策文件,从政策样本的数量与结构分布、政策类型与参与机构、阶段性任务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①不同时期的贫困特征决定了不同阶段反贫困政策的数量和结构;②各阶段反贫困政策目标和措施始终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③反贫困政策演进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④参与制定和实施反贫困政策的部门不断增多,政策合力得到增强;⑤反贫困政策的演进始终围绕经济与社会双轨发展这一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国反贫困工作40年历史演进特征,对未来反贫困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反贫困政策 演进 40年 量化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俊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年,也是我国反贫困的七十年。我国反贫困经历了从集体福利式到经济体制改革式再到开发式、瞄准式、综合式、精准式六个反贫困阶段。总结我国反贫困取得成就的发生逻辑,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反贫困治理的三重维度:经济维度、制度维度、思想维度。但是,在反贫困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我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警惕政府唱独角戏,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统一;警惕贫困治理层级不平衡,坚持物质扶贫与多维扶贫相统一;警惕反贫困的路径依赖,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导向的耦合效应。
关键词:
反贫困治理 人民利益至上 新中国七十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理然 成卓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的区域特性的基础上,把贫困地区定位于中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发源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中国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基于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最后从战略转型与战略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调整的思路。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功能定位 反贫困战略调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泽平 靳玉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认识日益深化。在民族教育价值论方面,党和政府不仅重视民族教育对于实现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而且强调了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其视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民族教育方法论方面,强调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事求是,从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因民族、因地区制宜;在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方面,强调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实施"低重心"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培育合格民族师资、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领导。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更新,为新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
新中国 民族教育观 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 边志良
把农村金融教育纳入国家反贫困战略,明确其在金融反贫困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制定农村金融教育中长期规划近年来,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明显扩张,大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工具不断被推广应用。但与此同时,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农户金融素质明显偏低,新型金融工具应用能力薄弱,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明显滞后,制约了中央农村金融反贫困战略的有效实施。为配合国家农村金融反贫困战略实施,2008年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