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1)
- 2023(17327)
- 2022(14202)
- 2021(13138)
- 2020(10748)
- 2019(24645)
- 2018(23844)
- 2017(44793)
- 2016(24012)
- 2015(26795)
- 2014(26483)
- 2013(26563)
- 2012(24931)
- 2011(22928)
- 2010(23275)
- 2009(21869)
- 2008(21842)
- 2007(19468)
- 2006(17595)
- 2005(16434)
- 学科
- 济(120628)
- 经济(120508)
- 业(92993)
- 管理(73998)
- 企(73780)
- 企业(73780)
- 农(51410)
- 方法(46030)
- 数学(37425)
- 数学方法(36970)
- 中国(35777)
- 业经(35052)
- 农业(34239)
- 财(29148)
- 地方(28338)
- 制(22518)
- 贸(21495)
- 贸易(21472)
- 易(20857)
- 技术(19957)
- 务(19056)
- 财务(19018)
- 财务管理(18991)
- 策(18589)
- 和(18567)
- 学(18222)
- 企业财务(17958)
- 发(17880)
- 融(17603)
- 金融(17601)
- 机构
- 学院(350635)
- 大学(344915)
- 济(158717)
- 经济(155968)
- 管理(136962)
- 研究(125910)
- 理学(116874)
- 理学院(115595)
- 管理学(113777)
- 管理学院(113098)
- 中国(101004)
- 京(74116)
- 科学(71795)
- 财(70155)
- 农(67831)
- 所(63340)
- 中心(57421)
- 研究所(56755)
- 财经(54614)
- 江(54463)
- 农业(51529)
- 业大(51279)
- 经(49624)
- 经济学(48135)
- 北京(47411)
- 范(45535)
- 师范(45185)
- 院(44542)
- 经济学院(43260)
- 州(43168)
- 基金
- 项目(226373)
- 科学(181705)
- 研究(169927)
- 基金(166552)
- 家(144205)
- 国家(142856)
- 科学基金(123696)
- 社会(113194)
- 社会科(107124)
- 社会科学(107101)
- 省(88548)
- 基金项目(86741)
- 自然(75978)
- 教育(75608)
- 自然科(74281)
- 自然科学(74266)
- 划(73321)
- 自然科学基金(72954)
- 编号(67922)
- 资助(67330)
- 发(54529)
- 成果(54386)
- 部(51035)
- 重点(50984)
- 创(49290)
- 国家社会(47991)
- 课题(47044)
- 创新(45441)
- 发展(45004)
- 业(44671)
- 期刊
- 济(189425)
- 经济(189425)
- 研究(109562)
- 中国(78944)
- 农(69634)
- 管理(54305)
- 财(54274)
- 科学(51044)
- 学报(49668)
- 农业(47259)
- 大学(39605)
- 融(38298)
- 金融(38298)
- 学学(37235)
- 教育(35715)
- 业经(35276)
- 技术(32510)
- 经济研究(29333)
- 财经(27421)
- 业(25298)
- 问题(24923)
- 经(23866)
- 世界(20752)
- 技术经济(20467)
- 贸(20411)
- 国际(18270)
- 统计(18092)
- 资源(17194)
- 版(17179)
- 策(16781)
共检索到558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方湖柳
江苏省太仓市泰西村是我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60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泰西村域的工业化和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村域已拥有纺织、电子、五金等大小企业45家,80%的劳动力转移到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就业。但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村域,现代农业仍加速发展,显现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同存共荣的和谐局面。该文试图通过总结一个村域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折射新中国60年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并尝试把工农业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下沉到村域层面,探讨村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关系和规律。
关键词:
村域经济 工业化 现代农业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敏纳
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建立VAR模型和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5年间中国及其四大政策区域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发展不是基于农业发展演化的内生发展,也没能有效带动农业的发展,这极大地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我国工农业发展比例关系的研究马晓河作者简历马晓河,1955年9月生于陕西省大荔县。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现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并分别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社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梅士建
发展加工农业是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目前 ,发展加工农业有许多有利条件 ,但也存在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现有加工企业技术设备水平低且布局不合理等制约因素。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 :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工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新阶段 加工农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洪绂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六大成就:农产品供给方面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实现了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性跨越;在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实现了农村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方面,实现了农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体制机制方面,实现了农村经济制度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城乡关系方面,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历史性跨越。此外,农...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成就 经验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日生
论农业大县的工农业协调发展单日生(湖南省安仁县体制改革委员会423600)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部类,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处理好工业主导作用和农业基础作用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协调必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大县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廷柒
我国长期以来工农业发展失调,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我国工农业发展失调现状,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钱震 朱百鸣
工农联办企业的一个典型──上海友谊毛纺厂给我们的启示钱震,朱百鸣最近,我们对工农联办企业的一个典型--上海友谊毛纺厂的成功经验,作了一些调研和分析,从中得到了不少深刻的启示。上海友谊毛纺厂是全国第一家工农联营企业,由上海市纺织工业局毛麻公司、华丰毛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坤 朱俊峰
村庄经营是针对日本村庄青壮劳动力急剧减少、农地撂荒现象严重、农户兼业化盛行以及农村"过疏化"现象日益凸显等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以村庄为单位,就农业生产过程的某个或全部环节开展共同服务、统一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是日本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本文介绍了村庄经营在日本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具体内涵,并以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某村为例,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开展村庄经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坤 朱俊峰
村庄经营是针对日本村庄青壮劳动力急剧减少、农地撂荒现象严重、农户兼业化盛行以及农村"过疏化"现象日益凸显等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以村庄为单位,就农业生产过程的某个或全部环节开展共同服务、统一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是日本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本文介绍了村庄经营在日本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具体内涵,并以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某村为例,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开展村庄经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伟明
本文运用现代均衡与非均衡理论,认为我国工农业关系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可持续性非均衡的特征,从变量均等(或变量协调)的涵义出发,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结构的不协调是造成我国工农业非均衡发展的表层原因;从行为确定的含义出发,造成这种非均衡状态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是由产业特性(或产业优势),计划偏好(及其刚性约束)、信息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应以均衡为取向,其目标模式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基础上可持续的均衡状态,並要体现效率特征和公平原则,在很多情况下,两者需要权衡和取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西安
工农业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资源在工农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保持工农业的恰当比例,使工农业之间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能相互适应,使工农业产出与社会需求结构大体吻合,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简单地说,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是动态中的工农比例关系比较恰当合理,能使经济发展的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工农业协调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劳动在部门间按比例分配的主要表现,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证.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汉斌 李春鹏
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而泉州工农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依然严重存在。本文论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关系以及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比三个主要指标,并对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测度分析,提出了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机理和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旷宗仁 王海民 左停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考察后,认为国家在产业政策与制度、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形势、资源与环境、科技研究与推广五个方面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工农业 协调发展 科研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