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9)
2023(12278)
2022(10460)
2021(9897)
2020(8345)
2019(19561)
2018(19067)
2017(36460)
2016(19885)
2015(22992)
2014(23446)
2013(23511)
2012(21909)
2011(19879)
2010(19999)
2009(19066)
2008(19710)
2007(17964)
2006(15715)
2005(14600)
作者
(58908)
(49179)
(49000)
(46968)
(31530)
(23624)
(22584)
(19162)
(18677)
(17863)
(16803)
(16459)
(16111)
(15705)
(15527)
(15059)
(14767)
(14565)
(14440)
(14164)
(12320)
(12039)
(12032)
(11152)
(11143)
(11103)
(11089)
(11048)
(9974)
(9907)
学科
(91181)
经济(91069)
(79923)
(77853)
企业(77853)
管理(72694)
方法(44682)
数学(35942)
数学方法(35711)
(30491)
业经(25171)
(24764)
中国(24269)
(22331)
财务(22307)
财务管理(22263)
(21889)
银行(21744)
企业财务(21122)
(20334)
(20172)
(19028)
贸易(19015)
(18584)
(17010)
技术(16784)
理论(16185)
(15613)
金融(15611)
(15199)
机构
学院(298738)
大学(298668)
(132064)
经济(129515)
管理(117200)
理学(99349)
研究(98979)
理学院(98279)
管理学(96948)
管理学院(96379)
中国(84999)
(63584)
(63502)
科学(56691)
财经(50491)
(50436)
(46578)
中心(46199)
(45981)
(45764)
研究所(45298)
经济学(41960)
北京(40728)
业大(39392)
经济学院(38008)
财经大学(37346)
(37226)
农业(36203)
(35566)
师范(35246)
基金
项目(184376)
科学(146041)
基金(136371)
研究(135949)
(117521)
国家(116477)
科学基金(100485)
社会(88162)
社会科(83612)
社会科学(83587)
基金项目(71369)
(69557)
自然(63780)
教育(62713)
自然科(62362)
自然科学(62342)
自然科学基金(61330)
(58512)
资助(57035)
编号(54386)
成果(44365)
(42667)
重点(41218)
(39463)
(38687)
教育部(37118)
国家社会(37090)
课题(37047)
创新(36850)
人文(35769)
期刊
(147647)
经济(147647)
研究(92292)
中国(59293)
(54695)
管理(46794)
学报(42217)
科学(41180)
(39971)
(39366)
金融(39366)
大学(32118)
学学(30190)
教育(27408)
技术(27353)
财经(26786)
农业(25191)
经济研究(23937)
(23071)
业经(22288)
问题(19285)
(18407)
技术经济(17641)
国际(16439)
(16410)
财会(15745)
世界(15234)
统计(14548)
理论(14449)
商业(14053)
共检索到462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晓璇  兰日旭  吴轩  
在国家经济目标、生产力发展程度、银企经济收益、政府政策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949年以来银企之间的信贷关系和产权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出准松散型、松散型、紧密型和渗透型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从各个阶段来看,银企间的信贷关系和产权关系不是线性变迁的,而是分别呈现出“半财政化—财政化—非财政化”和“非自主性与自主性并存—消退—逐渐显现”的动态变动特征。银企关系的变化深刻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程和政策因素在其中的深层次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永健  
体制转换时期重塑银企关系思路的探析徐永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国有经济中的银企关系,是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重塑银企关系的基本任务,是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和国家银行之间行政管理服务性关系,转变为法人实体之间商业交易服务性关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艺云  崔小梅  
作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最为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供应链金融在融资决策的依据、授信还款来源的保障、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都有着传统信贷融资难以比拟的优势,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展银行业的盈利空间、促进核心企业和物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银行与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关系,引发了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难以完全解决融资中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因此需要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的通力合作,建立并完善各种信息共享与激励机制,以保障供应链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毅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不确定、企业负债率过高、企业不良债务无法有效清理等要得以解决,就必须使银企改革能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只有银行商业化,资金商品化,才可能对企业机制转换构成一种压力和推动力;也只有当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能对产权制度、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机制等适时加以调整和转变,才能对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提供必要的运作基础。建立市场型银企关系,当前首要的是改变产权不分的状况,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及银行体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嗣全  
作者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企业融资和信息不对称角度对银企关系的发展及其与社会有效资本形成的关系作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应选择以产融结合为主,发展阶段银企关系为辅,初始银企关系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银企关系格局的构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 江  
本文从金融交易形成的角度,界定了银行与企业金融交易关系的基本规定性,通过对转轨经济中我国银企关系的变迁及其内在缺陷的分析,阐述了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银企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改革思路,并揭示了金融制度或规则的完善、信用环境的规范对银企金融交易关系重构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富国  
银企关系改善与产权制度变迁李富国一、经济体制、企业融资与信贷管理:一般关系的考察1.基本观点:任何经济制度都要采取特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其资源配置、激励和利益分配的功能,经济体制在具体实现以上功能的过程中,又需要其内部诸要素或环节(包括微观主体、运行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冯嗣全  
资本形成、经济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冯嗣全内容提要: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合理的银企关系安排能促进社会有效资本形成这个命题进行具体论证。一方面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论证了适应企业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即银企关系也不断地向前发展,从初...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肜新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运事业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如今,我国在世界海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海运大国。考察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和变迁,可以发现,我国海上贸易、海洋运输的强弱与经济增长具有同步性,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依靠"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地位建立其海运大国的发展历程既有相关性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海运格局,并在海运服务贸易方面越来越具有重要地位。不过,面对欧美海运大国的传统优势,中国亟待完善海运战略的政策走向,迅速建立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由海运大国迈向海运强国的良性发展之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江  
我国银企关系的发展变迁与金融制度的规范□王江作者简介王江,1963年生于山东乳山市,山东经济学院财金系副主任、副教授。现为厦门大学财金系博士研究生,师从张亦春教授。1985年以来在《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十余部著作或教材的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晓晨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40多年,是中国社会发展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更为深刻。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农业历经波折,既有引人瞩目的成功经验,也有必须深刻记取的惨痛教训,其中有些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系统地记叙与评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意义毋须多言。恰如上述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度极大,前人也做了很多努力。如史敬棠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如王耕今等人的《乡村30年—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包产到户资料选》等。一般来说,编纂史籍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与所要描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兰日旭  
本文利用历史梳理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在中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处在上升-下降-上升的动态变迁之中。19世纪初以前,凭借"大国效应"所致的较多赋税收入等条件,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19世纪至21世纪初的近二个世纪,中国主导的经贸交往圈渐被西方"军政"维系的世界体系所替代,成为"工业西方、农业中国"格局下边缘化角色;同时,利用全球化、比较优势等条件,中国展开了自我重塑的努力,随"中国制造"的崛起,在中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转向了"中国制造、西方符号"。21世纪初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显现有所作为的大国机遇。今后,中国要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