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7)
2023(13321)
2022(10893)
2021(10621)
2020(8462)
2019(19394)
2018(19025)
2017(33980)
2016(18741)
2015(21206)
2014(20842)
2013(19906)
2012(18584)
2011(17033)
2010(17355)
2009(16048)
2008(15244)
2007(13639)
2006(12402)
2005(11633)
作者
(49779)
(41323)
(41056)
(39530)
(26389)
(19782)
(18799)
(16069)
(15959)
(14885)
(14231)
(13960)
(13630)
(13329)
(13299)
(13073)
(12122)
(12042)
(11722)
(11532)
(10691)
(10093)
(9877)
(9514)
(9344)
(9339)
(9274)
(9034)
(8466)
(8434)
学科
(69794)
经济(69703)
管理(47376)
(44850)
(37243)
企业(37243)
中国(32865)
(27625)
金融(27618)
(26017)
银行(25996)
(25293)
方法(24118)
(21160)
(21099)
数学(20560)
数学方法(20362)
(20041)
业经(17620)
地方(15782)
(15381)
贸易(15366)
(15061)
(14969)
理论(14118)
(14024)
农业(13672)
教育(11931)
体制(11534)
中国金融(11514)
机构
大学(246165)
学院(244945)
(107048)
经济(104762)
研究(95827)
管理(85158)
中国(80472)
理学(70545)
理学院(69651)
管理学(68633)
管理学院(68119)
(54347)
(53152)
科学(52501)
(47730)
中心(44422)
研究所(42927)
财经(39719)
(38558)
(38215)
(36322)
北京(35736)
(35008)
(34843)
师范(34659)
经济学(34266)
(30901)
经济学院(30625)
业大(30140)
农业(29612)
基金
项目(154385)
研究(120991)
科学(120944)
基金(110176)
(95537)
国家(94689)
科学基金(79421)
社会(76601)
社会科(72530)
社会科学(72515)
(58156)
教育(57132)
基金项目(55627)
(50146)
编号(50069)
自然(45976)
资助(44961)
自然科(44906)
自然科学(44891)
自然科学基金(44130)
成果(43844)
课题(37083)
重点(36092)
(35423)
(34781)
国家社会(32773)
(32697)
(32270)
中国(31150)
教育部(31024)
期刊
(124922)
经济(124922)
研究(86986)
中国(65492)
(41750)
教育(41431)
(39976)
金融(39976)
(36813)
学报(36012)
管理(35527)
科学(34104)
大学(28451)
学学(25897)
农业(24345)
技术(23118)
经济研究(21352)
财经(20931)
业经(18279)
(18270)
(15928)
问题(15742)
国际(15401)
世界(14575)
(13968)
图书(13614)
职业(13057)
(12509)
论坛(12509)
理论(11943)
共检索到416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唐松  
新中国70年的金融改革历经了曲折发展过程,无论是改革取向、金融结构变迁,还是监管模式转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梳理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轨迹,归纳出中国金融的过渡性(1949~1978)、探索性(1979~1991)、规模性(1992~2001)、内延性(2002~2011)和开放性(2012~2019)改革特征,并凝练其自身的存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总结新中国70年来金融改革进程中的创新性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国家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回答改革的重大实践问题,结果表明,金融改革的强制性变迁、基本框架建构、市场化导向和多元创新既是金融改革演进的结果,也是新时代金融改革征程的新起点。中国金融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渐进式探索,在新时代的制度优势下,应当确立起高度的制度自信。金融供给侧改革必须回归本源,并依靠科技创新融合与深度对外开放两条路径共同驱动强国金融建设,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突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田犁  
现代金融体系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田犁从构成一国金融体制框架的诸要素来看,金融组织体系是整个金融体制的基础结构,它从根本上规定着金融体制中诸参与者或组成部分的地位、职能、相互关系、活动原则和行为方式,从而规定着整个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性质。因此,如果金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架构之一。从实践看,金融体制体系可分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四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要有健康、有效的现代金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巫云仙  
新中国70年金融业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从50至70年代计划体制下封闭的金融体系,到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背景下金融业的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发展定位,最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向现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体现了70年来中国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和诱致性,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发展特点。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既是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历史演进的结果,同时也是70年后金融业再出发的起点。围绕这些方面的深化改革和软硬制度建设,是金融业从大到强,从规模和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业的制度变迁,具有方法论和战略意义,不仅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将"现代金融"纳入产业体系宏大系统中,既明确了金融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指明了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将"现代金融"纳入产业体系宏大系统中,不论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欧阳卫民  
百年大业,人才为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人才是金融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实施金融人才建设工程,出台了《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评选出首届共218名高层次金融人才,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十三五"时期广州市将继续加大金融人才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广州市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博斯特  孔莹晖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对等联网借贷(P2P),以及其他更为奇特的投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银行的范畴。尽管与传统金融部门庞大的资金规模相比,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规模仍相对较小,但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还是引起了银行界的担忧与不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产生了几个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袁志刚  张冰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叠加基本养老体系存在的多元性、持续性危机、区域与城乡的严重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养老资源的碎片化和养老资产总体上低收益的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必须解决的问题。养老金融能够缓解老龄人口收入与支出的缺口问题,提升养老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个人养老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养老体系碎片化和城乡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养老金融还可以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养老模式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两者相互促进的前提是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清华  
金融体系通常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两个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居民的储蓄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金融体系在结构上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相对下降的趋势 ;二是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 ,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资本市场中心论和银行中心论。笔者提出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主张 ,并就如何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发表了看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殷剑峰  
比较各国金融体系可以发现,银行导向的金融体系通常具有更加强烈的政府干预倾向,而在(资本)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银行导向和市场导向各有优缺点,前者通常是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的工具,而后者则是全球领先国家的根本特征。中国现有的银行导向金融体系客观上适应了人口红利时期动员储蓄、推动大规模投资的需求,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结构性变化,这种体系必须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开放的市场导向体系,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以及培育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改革人民币的发行机制,推动人民币成为关键储备货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求  
传统的金融体系具有支付清算和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而现代金融体系必须增加分散风险与管理财富这两个新功能。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战略目标是构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即建立以充分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建立在资本市场平台之上;要发挥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需要克服法律制度层面的、文化层面的、政策层面的不利因素的制约,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爱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从国家战略实施的全局高度出发,中央政府进一步对区域金融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安排和部署。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构建与经济增长级战略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加快提升区域金融聚散和辐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认识的归纳梳理入手,基于滨海金融创新视角,提出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与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鲜文博  
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等对新时代背景下河南省金融体系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金融体系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还存在诸多不相匹配的地方,如农村信贷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不匹配;金融产品设计与农业经营模式不匹配;金融担保抵押要求与农业担保抵押实际情况不匹配;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与单一化的金融供给不匹配等。主要原因包括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政府的介入和扶持不足。未来可以采取完善农业相关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散机制等措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赵伟霖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工作实际上是遵循“三位一体”总方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宗旨,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措施更加精准,强力推进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处置了诸多风险点,稳步推进了去杠杆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程度取得新进展,金融“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要全面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有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监管政策等现代金融政策体系,促进一国经济和现代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金融顶层设计或布局,要全面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有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监管政策等现代金融政策体系,促进一国经济和现代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