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7)
2023(10919)
2022(9100)
2021(8747)
2020(7308)
2019(16579)
2018(16554)
2017(30245)
2016(16756)
2015(18838)
2014(18995)
2013(18449)
2012(17075)
2011(15306)
2010(15317)
2009(14565)
2008(14637)
2007(12889)
2006(11418)
2005(10680)
作者
(45038)
(37870)
(37431)
(36065)
(23941)
(17730)
(17052)
(14550)
(14313)
(13491)
(13001)
(12662)
(12276)
(12266)
(12242)
(11574)
(11222)
(10801)
(10717)
(10710)
(9739)
(9141)
(8987)
(8620)
(8483)
(8413)
(8374)
(8212)
(7543)
(7531)
学科
(62861)
经济(62756)
管理(53953)
(45935)
(39478)
企业(39478)
(31004)
方法(24401)
中国(23448)
(21492)
数学(21278)
数学方法(21107)
(17197)
(16102)
(15084)
财务(15051)
财务管理(15005)
企业财务(14276)
业经(14249)
财政(14139)
(13984)
银行(13967)
(13341)
(13145)
贸易(13138)
(12905)
体制(12738)
(12586)
金融(12579)
(12213)
机构
大学(231558)
学院(228097)
(102031)
经济(100151)
研究(85243)
管理(82764)
理学(69975)
理学院(69206)
中国(68612)
管理学(68208)
管理学院(67762)
(58483)
(50122)
科学(46572)
(42788)
财经(41813)
(38089)
研究所(37953)
中心(37565)
(34738)
(34096)
经济学(33158)
北京(32603)
财经大学(30865)
(30802)
经济学院(29653)
(29142)
师范(28842)
业大(28541)
农业(26422)
基金
项目(144821)
科学(115079)
研究(110023)
基金(107217)
(93237)
国家(92492)
科学基金(78729)
社会(72291)
社会科(68566)
社会科学(68555)
基金项目(54915)
(52793)
教育(51394)
自然(47575)
自然科(46484)
自然科学(46470)
自然科学基金(45686)
(45532)
资助(44139)
编号(43205)
成果(37877)
(34667)
重点(33213)
(32859)
国家社会(31475)
课题(31434)
(30464)
教育部(30393)
(30214)
中国(29756)
期刊
(117205)
经济(117205)
研究(79412)
中国(56468)
(50934)
管理(34162)
学报(33620)
(31607)
科学(31277)
教育(29209)
大学(26793)
(25200)
金融(25200)
学学(24902)
财经(22486)
农业(20989)
经济研究(20306)
(19381)
技术(18814)
业经(15705)
问题(15023)
(14554)
世界(13261)
国际(12963)
会计(12494)
(11698)
财会(11128)
(10771)
技术经济(10000)
统计(9846)
共检索到372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君昌  
对建国以来的财政体制的变迁以1994 年为界, 作了两阶段的回顾分析。认为1994 年前的财政体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1994 年后实行的分税制是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作者在充分肯定实行分税制后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对完善分税制所基于的理财思想作了重点分析,并对走向21 世纪的中国财政体制提出了若干前瞻性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志勇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财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索进一步改革方向,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本文理论综述主要围绕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展开进行,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综述,总结了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改革的有关理论,对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的主要理论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世敏  
第一部分以金融改革主导思想的变化为标准,把新中国50 年金融改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50 年金融改革的主要经验。最后对我国21 世纪金融改革进行了展望,并就改革的方向、目标,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主要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兴发  
本文从宏观调控、定价权、政府监管三方面对价格改革作了半个世纪的回顾。我国价格经历了由市场价格体系向计划价格体系转变、再向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价格体系转变的过程。文中以材料论证观点,描绘、阐述了各个阶段的演变;还介绍了期间对稳定物价方针、价值规律、生产价格等价格理论的讨论。最后提出了今后深化价格改革的途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保安  
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发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30年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敬群  
对新中国工商税制几次大的变革的回顾与展望□张敬群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工商税制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化,今天,回顾思考这一历史时期的税制变革过程,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税收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而且对我们预测、把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汉民  孔令乾  鲁彦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外贸体制的变革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中,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外贸国家统制,由国家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外贸企业缺乏自主权,外贸主要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以对内放权让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对外开放市场、推动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主线,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实现了外贸体制的根本变革。外贸体制的变迁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活力,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回顾我国贸易体制的变迁历程,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是中国外贸体制变迁的重要特征。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之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肖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为主线,回顾了30年来我国在上述三大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结归纳了我国30年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五大经验: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同步进行、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改革中强化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财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预算管理内部的改革也需要坚持同步推进。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在财政体制、工商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领域的进一步改革思路与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元生  
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领域的改革主要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扩大地方的权限;二是“减税让利”,实行承包责任制等,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给经营者增添活力。这两个方面的改革,积极有力地推进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应予肯定。但同时也伴随着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一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越来越小;其二财力过于分散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从总体上看,原有的财税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深化改革。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1994年实施以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改革和以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本文对新中国70年财政政策进行回顾和展望。70年来的财政政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1952年以恢复国民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市场型财政政策;1953—1978年计划型财政政策;1978—2012年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的财政政策;2012年以来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财政政策。70年财政政策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需要准确认识国家作用;财政政策成功的基础是尊重财政规律;财政政策需要超越宏观经济稳定目标,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保障;财政赤字需要在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背景下理解;财政政策的实施常与财税改革相伴随;财政政策的财力基础需要多渠道夯实;财政政策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面向未来,财政政策应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重新理解财政政策知识,为财政政策选择提供支持;应和其他政策目标相互协调。本文还从政府可支配财力和现金流的视角讨论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挑战,并梳理了财政政策作用需要面对的传导机制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