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7)
- 2023(8511)
- 2022(7144)
- 2021(7001)
- 2020(5665)
- 2019(13174)
- 2018(12803)
- 2017(23937)
- 2016(13192)
- 2015(15056)
- 2014(15095)
- 2013(14752)
- 2012(14249)
- 2011(13231)
- 2010(13541)
- 2009(12736)
- 2008(12820)
- 2007(11400)
- 2006(10494)
- 2005(9974)
- 学科
- 济(56158)
- 经济(56085)
- 管理(37198)
- 业(34095)
- 企(27372)
- 企业(27372)
- 方法(22678)
- 中国(20169)
- 数学(19632)
- 数学方法(19338)
- 农(16096)
- 财(14301)
- 贸(14092)
- 贸易(14081)
- 易(13811)
- 制(12986)
- 业经(11387)
- 银(11291)
- 银行(11291)
- 策(11225)
- 行(10981)
- 学(10634)
- 理论(10143)
- 农业(10007)
- 融(9880)
- 金融(9880)
- 地方(8973)
- 教育(8649)
- 体(8364)
- 及其(8342)
- 机构
- 大学(192935)
- 学院(190687)
- 济(89705)
- 经济(88028)
- 研究(71008)
- 管理(70681)
- 理学(59462)
- 理学院(58810)
- 管理学(57952)
- 管理学院(57576)
- 中国(57492)
- 财(43601)
- 京(41916)
- 科学(37078)
- 所(34744)
- 财经(33402)
- 中心(32031)
- 研究所(30981)
- 经(30536)
- 江(29460)
- 经济学(29236)
- 北京(27914)
- 范(27559)
- 师范(27414)
- 经济学院(26097)
- 院(25118)
- 财经大学(24676)
- 农(24540)
- 州(23088)
- 师范大学(22274)
- 基金
- 项目(114483)
- 科学(91967)
- 研究(90452)
- 基金(85024)
- 家(72324)
- 国家(71703)
- 科学基金(61645)
- 社会(59247)
- 社会科(56220)
- 社会科学(56213)
- 教育(43413)
- 基金项目(42197)
- 省(40158)
- 资助(36744)
- 编号(36669)
- 自然(36456)
- 自然科(35637)
- 自然科学(35627)
- 划(35381)
- 自然科学基金(35055)
- 成果(32553)
- 部(28228)
- 课题(26675)
- 重点(25954)
- 国家社会(25340)
- 教育部(25183)
- 中国(25072)
- 发(24879)
- 性(24115)
- 人文(23532)
共检索到312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东芳
课程政策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政策载体来体现的 ,因此 ,分析新中国课程政策的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方式 ,就是分析课程政策具体而有形的载体———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此基础上 ,从学理的角度揭示出来的课程政策的核心问题主要有 :课程权力的集中与分散、课程权力分配的合情与合理和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提出的新的研究视角是 :政治视角、推行的手段视角、成本与收益视角以及文化视角等。它们共同为完善课程政策及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课程政策 课程改革 新中国 课程权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宗义
现代科学支撑下 ,文献资源共享应从以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分工为重点 ,转向以加强分散储存的文献资源信息的获取能力为重点 :向用户提供文献资源线索 ;保证用户通过电子媒体或印刷文本等获得所需文献。参考文献 1 4。
关键词:
文献资源共享 历史 理论思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石庆功 肖希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年)间图书馆学成人教育是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将这一时期图书馆学成人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采用历史研究法对各个阶段图书馆学成人教育的相关政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及成就等进行回顾和评论。认为新中国17年图书馆学成人教育发展为新中国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新时期图书馆学成人教育要向继续教育和高层次教育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高瑜 张语芮
文章以中国统计思想形成路径——社会需求、应用实践、学派争论、学科交叉为主线,按发展程度分别对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统计思想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概括及探讨。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古代统计思想依附于其他学科发展,呈片段、分散状态,但仍为后来统计思想进阶作了历史准备,起到了先导、铺垫作用;第二,近代实现了统计学科独立,并尝试与国际接轨,为现代统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中国现代统计思想历经了初期探索、恢复与发展、“大统计”“大数据”等四个发展阶段,与国际统计思想实现交流融合,在古代、近代统计思想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统计思想 形成路径 历史演进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山田
本文剖析了中国分配制度 50年的一些典型的内容 ,如人民公社时期的供给制、长期存在的低工资制等的弊端 ,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中平均主义与两极分化并存的社会影响 ,总结了我们对分配制度认识的发展与不足。历史证明 ,分配制度必须与生产力水平及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 ,否则必然带来不良后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路兴隆
东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东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则出现了增长相对滞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现象。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高度契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在一个阶段的契合会产生路径依赖;要实现东北振兴必须关注人口流动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消解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解放思想是东北地区破解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东北经济 人口流动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全兴 石超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劳动法变迁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前30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公私所有制二元结构且具有一定社会法属性的劳动法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公有(国营)制的公法属性劳动法。改革开放40余年来,则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属性劳动法,其中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与产权改革等量齐观。上述变迁所形塑的劳动法现行模式的成效和不足表明,公法私法化/社会化与公法路径依赖的结合,法治与改革的互动,既是经验也有教训。面向新时代,把握"中国特色"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关键性难点是基于市场经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的劳动法一般性与基于中国国情的劳动法特殊性如何结合;改进劳动法现行模式,需要重构劳动法、民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关系,以扩大劳动者保护范围并分类配置保护手段;优化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应当加强单项劳动立法成果向劳动基本法的转化,地方劳动立法成果向中央劳动立法的转化,法律适用相对能动成果向劳动立法的转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楼世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职业教育思想认识和实践的历史演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曲折过程。回顾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体制的调整和变革、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四个阶段。面向新时代,要创新人才观,重视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教育观,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创新实践观,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舒松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及时调整和发展了少数民族教育思想,制定出一系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并实施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具体措施,从而不断推动和促进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教育 政策回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本文对新中国70年财政政策进行回顾和展望。70年来的财政政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1952年以恢复国民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市场型财政政策;1953—1978年计划型财政政策;1978—2012年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的财政政策;2012年以来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财政政策。70年财政政策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需要准确认识国家作用;财政政策成功的基础是尊重财政规律;财政政策需要超越宏观经济稳定目标,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保障;财政赤字需要在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背景下理解;财政政策的实施常与财税改革相伴随;财政政策的财力基础需要多渠道夯实;财政政策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面向未来,财政政策应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重新理解财政政策知识,为财政政策选择提供支持;应和其他政策目标相互协调。本文还从政府可支配财力和现金流的视角讨论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挑战,并梳理了财政政策作用需要面对的传导机制难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继霞 汪东升 吴丽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历经多次演变,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性质、速度、方向、规模也呈现出阶段性动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在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向农村的迁移,但此后转变为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则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从严格限制流动到逐渐放开流动;从对进城人口进行管制到进行引导,最终转变为兼顾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这些政策变迁的内涵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流动体系不断开放和完善的进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杰
40年中卫生经济政策的演变。 继1957年以后,我国的卫生经济政策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发生了四次较大的摆动。 第一次是发生在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以《乘风破浪》为题发表的元旦社论,提出了赶英超美。在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之办起了人民公社,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大跃进是把超高速发展、向重工业倾斜、在所有制结构上推行一大二公作为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杰
1949~1953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3项措施: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并将革命根据地的国营经济直接转为社会主义经济,从而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变地主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第三,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体制,稳定市场价格,改善财政经济状况。上述3项措施基本实行之后,于1953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个体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