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5)
2023(14809)
2022(12597)
2021(12488)
2020(10050)
2019(23854)
2018(23801)
2017(42876)
2016(24283)
2015(28053)
2014(28314)
2013(27254)
2012(25266)
2011(22988)
2010(22953)
2009(20297)
2008(19812)
2007(17061)
2006(14902)
2005(13120)
作者
(65505)
(54242)
(53644)
(51388)
(34587)
(25843)
(24710)
(21416)
(20838)
(19517)
(18739)
(18258)
(17215)
(16984)
(16847)
(16647)
(16161)
(16017)
(15517)
(15436)
(13732)
(13311)
(12916)
(12347)
(12188)
(12115)
(12079)
(12032)
(10900)
(10747)
学科
(88595)
经济(88498)
管理(60454)
(54036)
(43644)
企业(43644)
方法(39683)
数学(34638)
数学方法(34263)
中国(32885)
教育(24619)
(24539)
(20197)
(20096)
理论(18923)
业经(18793)
地方(18002)
(17729)
贸易(17716)
(17279)
农业(15978)
(15310)
(14594)
技术(14240)
环境(13831)
教学(13392)
(13306)
银行(13273)
(13220)
(13019)
机构
大学(328589)
学院(323556)
(126092)
经济(123220)
管理(121942)
研究(116568)
理学(105133)
理学院(103811)
管理学(101944)
管理学院(101312)
中国(83903)
(73026)
科学(69778)
(57899)
(55839)
(53170)
研究所(52845)
师范(52817)
中心(52048)
北京(47914)
(47455)
(47255)
业大(44691)
财经(44367)
师范大学(43325)
(42461)
教育(41910)
(40699)
技术(38938)
(38610)
基金
项目(219456)
科学(173142)
研究(170571)
基金(155492)
(134265)
国家(132996)
科学基金(113199)
社会(103709)
社会科(97841)
社会科学(97818)
教育(85740)
(84558)
基金项目(81785)
(73733)
编号(72225)
自然(71125)
自然科(69424)
自然科学(69410)
自然科学基金(68148)
资助(64057)
成果(61519)
课题(53115)
(50987)
重点(50504)
(47580)
(45508)
教育部(44542)
(43579)
项目编号(43448)
大学(42812)
期刊
(136654)
经济(136654)
研究(106631)
中国(76228)
教育(72585)
学报(47726)
科学(44965)
管理(44852)
(43037)
(40400)
大学(37520)
技术(34556)
学学(33177)
农业(30881)
(25670)
金融(25670)
经济研究(21984)
图书(21651)
财经(21202)
职业(20634)
业经(20359)
(18185)
问题(17311)
(17023)
(16365)
论坛(16365)
理论(15570)
(15292)
书馆(15046)
图书馆(15046)
共检索到497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以培养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历了移植探索、规范调整、丰富提高和创新发展的内涵式上升过程。伴随专业建设实践,相关研究同步进行,阶段化特点明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研究视域和内容不断扩展,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专业的属性特征、设置依据与原则、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体系与职业体系协调发展、专业认证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成果日臻丰富。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在总结研究成果和反思不足的基础上应持续深耕专业的根本问题,揭示专业建设的现实症结,推动专业建设向高水平、特色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楼世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职业教育思想认识和实践的历史演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曲折过程。回顾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体制的调整和变革、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四个阶段。面向新时代,要创新人才观,重视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教育观,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创新实践观,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兴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大致可分为大力发展、基本停滞、恢复建设、充实提高、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六个阶段。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取得了诸多成就,呈现出资源从总量不足到结构性缺失、重点投放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先进资源的突出特点,形成了职业教育功能和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改革需要强有力和可持续的领导力量作为基本保障、高标准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并加以工程项目制管理的基本经验。未来,北京职业教育要找准定位,坚持服务首都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战略,努力形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格局;优化发展方式,组合好政府和市场资源;探索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和专业活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历经起步探索、艰难维持、逐步恢复、快速推进、全面深化五个阶段,高等教育法律体系日臻成熟、行政法治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取得实效、高校法治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生权益司法保障成效明显。展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未来,应以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引,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科学立法、全面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优化高等教育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法律实施,深入实施依法治校、全面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强化高等教育领域法治教育、全面增强法治教育对象法治观念,完善高等教育领域争议解决机制、切实维护利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苑泽明  刘冠辰  李萌  富钰媛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已经从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家发展成全球瞩目的创新制造大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回顾新中国无形资产研究成就,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和政策梳理,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无形资产研究历经萌芽、探索、形成和发展等四个阶段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无形资产基础理论、无形资产会计、无形资产财务和无形资产评估四个方面总结了无形资产研究形成的理论体系,最后归纳了我国无形资产研究发展特征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赵一  
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土地问题是生存问题。在人地关系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土地问题已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稳定甚至政权的存续。新中国70年来,学界对这一重大制度变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重心有所转移,研究方法得以突破。但已有研究亦存在视角过于宏观,眼光有待下移,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亟需缩减,交叉学科方法运用仍需丰富等不足,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土地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有赖于走出现有限局,由土地改革观察时代变迁,眼光可瞄准更宽广的视域,包括土地改革史料的整理和出版、新的主题与领域的挖掘、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坤  张敏  王胜男  
回顾中国劳动教育70年研究历程,旨在为未来的劳动教育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图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已有研究成果中的热点话题涉及劳动教育理论、劳动教育内涵、劳动教育价值、劳动教育的问题、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五个方面。70年探索进一步明晰了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核,强化了多元化和本土化研究,有效促进了劳动教育的发展,然而劳动教育研究也凸显"号召"富于"行动","守旧"多余"创新","分散"胜于"集中"等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要加强职普衔接研究、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研究,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充分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张平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70年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了初步发展、深入推进和新时代提质发展三个阶段,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原则以及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新时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的理念培育,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完善农业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深化农业生态文明的国际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本文对新中国70年财政政策进行回顾和展望。70年来的财政政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1952年以恢复国民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市场型财政政策;1953—1978年计划型财政政策;1978—2012年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的财政政策;2012年以来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财政政策。70年财政政策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需要准确认识国家作用;财政政策成功的基础是尊重财政规律;财政政策需要超越宏观经济稳定目标,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保障;财政赤字需要在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背景下理解;财政政策的实施常与财税改革相伴随;财政政策的财力基础需要多渠道夯实;财政政策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面向未来,财政政策应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重新理解财政政策知识,为财政政策选择提供支持;应和其他政策目标相互协调。本文还从政府可支配财力和现金流的视角讨论未来财政政策的空间与挑战,并梳理了财政政策作用需要面对的传导机制难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加来  周慧  周泽林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不断增强、促进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城市高房价泡沫、居民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居民自由流动而出现的独有的农民工现象,以及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支撑力不足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由"单个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到"城市域"的转变;海绵城市、卫星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新型城市类型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政策指导城乡一体化实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制度创新激发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开始融为一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波  柯佳明  
建国70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各时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中国对外投资经历了建国初的空白期后,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历了探索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深化期的变迁,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对外投资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应抓住美欧等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态度摇摆的契机,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多边投资关系,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舒展  罗小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历史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都是特定条件下的历史选择,客观评价其历史成就和不足,为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借鉴。21世纪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客观要求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从分散经营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更加强调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通过"三权分置"引导承包地优先以整村流向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集体经济规模效应,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和发展期。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本体论、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少数民族数学教师教育、少数民族数学课程与教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层面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由窄变宽、由浅入深的推进,理论层面从引进国外理论到自我理论建构的探索,实践层面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方法层面由思辨到实证、从单一走向多元。然而,尚存在研究视角上跨学科研究不足;研究内容上问题意识不凸显、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不足、研究的系统性尚待加强;研究方法上研究范式单一等问题。因此,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研究,寻求学科整合,提升研究的广度;凸显问题意识、提升研究的深度;关注政策,探究前沿问题,提升研究的高度;注重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提升研究的信度。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海涛  张玉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教育法制向教育法治的时代转型。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立法已初具体系,教育行政领域基本形成了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教育司法实践在制度的保障下迅速发展。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当前的教育法治建设还存在着立法理念有所滞后、执法力度尚显不足、司法裁判标准不一等一系列问题。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国情,对我国教育法治事业的发展作出客观理性的前瞻,对教育立法、行政、司法的全面推进提出可行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