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0)
2023(5758)
2022(4851)
2021(4791)
2020(3949)
2019(9207)
2018(8796)
2017(15928)
2016(8690)
2015(10580)
2014(10159)
2013(10004)
2012(9619)
2011(9024)
2010(8863)
2009(8114)
2008(7810)
2007(6890)
2006(6193)
2005(5856)
作者
(26794)
(22274)
(22257)
(21282)
(14238)
(10854)
(10112)
(8811)
(8677)
(7959)
(7861)
(7526)
(7398)
(7303)
(7272)
(6982)
(6771)
(6569)
(6479)
(6464)
(5747)
(5581)
(5497)
(5197)
(5035)
(5023)
(4997)
(4865)
(4651)
(4626)
学科
(37193)
经济(37151)
管理(18855)
方法(17047)
(16343)
数学(15473)
数学方法(15250)
中国(14716)
(11846)
企业(11846)
(10185)
贸易(10179)
(10056)
(8684)
(8409)
教学(8362)
(7387)
(7220)
理论(6523)
(6300)
银行(6278)
(6159)
(5986)
金融(5986)
业经(5944)
关系(5889)
(5862)
农业(5531)
(5485)
教育(5353)
机构
大学(131650)
学院(127478)
(59330)
经济(58439)
研究(54795)
中国(42072)
管理(40998)
理学(34724)
理学院(34235)
管理学(33479)
管理学院(33260)
科学(32940)
(30210)
(28905)
研究所(26531)
(25529)
(24288)
中心(23180)
财经(20409)
经济学(20282)
北京(20202)
(19586)
农业(19538)
(18890)
业大(18606)
(18378)
经济学院(18202)
(17847)
师范(17541)
科学院(17004)
基金
项目(83487)
科学(64691)
基金(61560)
研究(59173)
(56341)
国家(55973)
科学基金(45763)
社会(37458)
社会科(35571)
社会科学(35563)
基金项目(30886)
自然(29370)
(28840)
教育(28756)
自然科(28731)
自然科学(28717)
自然科学基金(28255)
资助(27159)
(26487)
编号(21419)
(20293)
重点(20035)
中国(19728)
成果(18650)
(17879)
国家社会(17211)
教育部(17205)
大学(16961)
课题(16885)
(16838)
期刊
(61607)
经济(61607)
研究(45076)
中国(32101)
学报(23739)
科学(21530)
教育(21255)
(21204)
(18269)
大学(17976)
管理(17616)
学学(16570)
农业(15105)
技术(11808)
经济研究(11726)
(11680)
金融(11680)
财经(11151)
(10289)
(9868)
世界(9853)
国际(9737)
(9570)
统计(9137)
问题(8446)
(6765)
业经(6511)
决策(6360)
技术经济(5985)
(5766)
共检索到20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从1978年冬季开始到80年代初,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推动下,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国统计部门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促使新中国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峨眉会议(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是其中召开最早的一次重要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相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内嵌在二元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探索中国就业领域里诸多矛盾现象的切入点。中国基本符合二元经济理论的假设条件,经济发展路径与二元经济理论大致相同,但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体制条件有着明显不同,可将中国简化为一个开放条件下加速解体的二元经济。要判断是否经过"刘易斯转折点",需要把数量标准作为基本依据、价格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中国虽然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年龄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占大多数,提高了转移难度;再加上中国特殊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农民工工资的结构性上涨即主要由绩效工资(即计件工资)上涨支撑、基本工资上涨幅度不大,进一步排斥了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中可转移劳动力已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东升  
本文提出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实际工资较快提升,农民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快速增加,"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实证表明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最后针对"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力促农村剩余劳动力条理转移和提高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杰  
中国收入差距的转折点是否到来,在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争论日趋激烈。本文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争论进行总结评述,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市场机制条件下收入差距转折点的基本条件,即将进入到收入差距缩小阶段,但是,非市场机制和全球化成为转折点到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应该首先明确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改革重点是初次分配领域,关键是消除非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影响,再分配制度已经具备条件,但不应该作为首要目标或手段。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ThomasG.Rawski  吴桂英  
有关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否失真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和国际研究者们的关注。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市场化改革并预测改革的趋势。本文指出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鼓舞人心的方面,同时也讨论了中国社会中正在显露的中央集权的影响。这两种不同的力量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和制度变化的转折点,而这些变化对中国长期经济前景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短期经济增长的大幅波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以人口转变为主线,提出中国社会经济已跨越了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文章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其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体制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健  张桂文  
刘易斯第一转折点谓之"短缺点",跨越这一点后会出现工业部门工资显著上涨和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的现象。但在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巴西的考察中发现,一是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后,并未出现农业总产出下降导致的农产品短缺,却出现工业部门工资上涨的现象;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甚至于第二转折点仍未消失,而且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未必会导致"劳动力无限供给"。这主要是因为,刘易斯模型过于简化,对现实考察不够充分。中国也呈现出与日韩等国相类似的发展特征,因此,中国应积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凤乔  
生态文明是对包括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内的传统文明的根本否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因具有相同的自然观、经济观、技术观和价值观,一直在同一轨道上演进,可视为传统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在否定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亦即传统文明的根基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人类文明处在转折点上。作为人类社会首个自觉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玲  江宇  
2006年我国医改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医改方向的转变,源于我国改革指导思想的发展,源于对20多年来改革经验教训的总结,源于应对一系列社会矛盾的需要,也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6年对医改的争论更加广泛深入,主要的话题包括宿迁医改评价、医疗体制模式的选择以及“全民医保”的可行性等,这些争论深化了人们对医改的思考,为新方案的出台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同时,平价医院、社区医疗以及新农合等改革措施扩大试点为新一轮的医改提供了重要基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立敏  
截至201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正好十年,本文对1990-2009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七个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突变点分析,来检验入世的影响,结果发现:入世使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生向更强增长趋势的突变,而国际竞争力的趋势突变为增长减缓;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在入世后发生了趋势突变,但七个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没有因入世而发生趋势突变,仅有部分子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生了趋势突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来源,只有一部分来自于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另一部分来源于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守英  章元  
借鉴发展经济学界测度东亚经济体"刘易斯转折点"的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7万抽样农户数据,对我国"刘易斯转折点"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在2010年前后总体上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我国同时面临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大任务。为更好应对我国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存在重大缺陷、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挑战,需尽快完善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婕子  
杨敬进同志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决策者和决策机构必须综览全局,抓住要点,协调各方面的政策,而不能从局部出发,造成政策之间、政策与战略之间的矛盾,这在客观经济管理方面尤为重要。在体制改革的现阶段,中央的计划控制已渐放松,可是市场的机制尚未建立好,对过热的消费与投资直接控制的手段似乎仍应该暂时使用,但因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