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0)
2023(12899)
2022(10976)
2021(10246)
2020(8599)
2019(20159)
2018(19704)
2017(38236)
2016(20685)
2015(23486)
2014(23471)
2013(23609)
2012(22743)
2011(20944)
2010(21233)
2009(20086)
2008(20140)
2007(18210)
2006(16300)
2005(15205)
作者
(60922)
(50907)
(50779)
(48899)
(32814)
(24311)
(23113)
(19781)
(19250)
(18303)
(17686)
(16844)
(16484)
(16376)
(16361)
(15958)
(15168)
(14909)
(14724)
(14665)
(12999)
(12599)
(12451)
(11674)
(11669)
(11575)
(11176)
(10989)
(10228)
(10188)
学科
(109917)
经济(109831)
管理(57785)
(56196)
(44596)
企业(44596)
方法(42081)
数学(37476)
数学方法(37153)
中国(29437)
(26772)
地方(24303)
(23967)
(20427)
贸易(20416)
业经(20371)
(20301)
(19840)
(19699)
农业(17477)
(16237)
银行(16212)
(15681)
金融(15679)
(15654)
(15423)
地方经济(15359)
环境(14449)
(14362)
(13815)
机构
大学(313397)
学院(311605)
(148936)
经济(146182)
管理(116724)
研究(116255)
理学(99158)
理学院(98009)
管理学(96611)
管理学院(95995)
中国(89558)
(66678)
(66426)
科学(65693)
(59375)
研究所(53517)
财经(52539)
中心(51185)
(49475)
经济学(47981)
(47650)
(47194)
经济学院(43025)
北京(42939)
业大(40953)
(40915)
(40569)
师范(40243)
农业(38640)
财经大学(38628)
基金
项目(194367)
科学(154013)
研究(144254)
基金(143517)
(124065)
国家(123086)
科学基金(104630)
社会(94862)
社会科(90093)
社会科学(90069)
基金项目(74008)
(72451)
教育(65374)
自然(64243)
自然科(62739)
自然科学(62719)
(61682)
自然科学基金(61668)
资助(60463)
编号(57023)
成果(47998)
(45258)
(44179)
重点(44120)
国家社会(40319)
课题(40171)
(39434)
教育部(39169)
中国(37568)
人文(37562)
期刊
(172021)
经济(172021)
研究(102242)
中国(60482)
(50706)
(45376)
管理(44193)
学报(44014)
科学(43094)
大学(33739)
(33041)
金融(33041)
学学(31693)
农业(30296)
经济研究(29155)
教育(28238)
财经(27610)
技术(26201)
业经(24634)
(23975)
问题(22875)
(20792)
国际(18691)
世界(18152)
技术经济(17900)
(16645)
统计(16540)
(14348)
现代(14316)
经济问题(14249)
共检索到485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梦涵  
新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 ,既有成功经验 ,也有局限性。在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变迁及宏观政策进行评价 ,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昊宸  张克非  
经济结构调整是贯穿新中国70余年经济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演进轨迹和系统的政策逻辑。从历时性的角度看,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向好和发展任务要求的扩充与提高,中国经济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恢复性调整阶段,进入当前新常态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的全方位战略性调整阶段。从共时性的角度看,通过分析以往几次大的调整和当下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炼出维护稳定的安全原则、保持增长的发展原则、改善民生的普惠原则三条政策原则。同时还可以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具体经验和启示,即以宏观调控保障和促进结构调整、以微观结构调整托举和深化宏观结构调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防风险与稳增长的结合点、以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的融合作为政策的未来长期取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建科  
近年来,国家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方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对以煤焦为主产业结构的山西省吕梁市经济财政运行的影响,探讨应对之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2008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降周期。本文对中国经济进入下降周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009年中国宏观政策和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政策的核心。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8%左右。伴随着经济周期下行,中国将告别通胀,迎来通货紧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凡  王文武  
一、国内经济的一些积极变化 在去年9.11事件发生后,分析家预测2002年中国经济将不容乐观。当年第四季度的GDP增幅大幅降低似乎也验证了这一说法。但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却大大好于预期。据统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一季度增长7.6%,二季度增长8.0%,呈现出逐季加快增长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33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2508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0亿元,增长6.6%。出现这样的积极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当中,有我国四年来积极的宏观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遵义   李飞  
1、引言 中国经济在几乎停顿了三年以后,于1992年第二季度又开始了它在1989年6月以前的快速增长的步伐。预计1992年全年的实际GDP的增长率将超过10%,可与80年代达到的最高增长率相比。按GDP的减缩指数计算,1992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在5%左右。这种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加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基本上来自于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者明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强力的宏观激励政策,中国经济从2009年第四季度全面复苏,经济增长回到了潜在增长率之上。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拉升期,因此投资对城市化是有效的,2010年应继续全面复苏。但强力的宏观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宏观政策的正常化是2010年的重要抉择。继续沿着原有的激励方式和城市化模式,必然加快土地城市化的扩张和高价房地产的模式,直接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因此应倡导稳速增效,提高城市化聚集度、改革政府体制,消解地方政府、大企业集团等带来的"倒逼机制",让宏观政策正常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东京  
中国经济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经济学理论逻辑证明,只有就业稳,人们的收入预期才能稳;而人们的收入预期稳,消费需求才能稳,由此才能有效地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实现优先稳就业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该加力提效,并立足于供给侧重点推行结构性减税;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中性,确保货币供应松紧适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松华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等特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校准模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手段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贷款、消费偏好等8个外生随机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消费偏好和政府购买支出等冲击均导致我国经济上升,即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上升,贷款和技术冲击导致产出增加而通货膨胀下降,投资调整成本冲击导致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下降,价格加成和工资加成冲击均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货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雯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经济总量增速降低、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增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失衡及市场需求萎缩的风险。由此,提出了应当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以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雯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经济总量增速降低、产业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增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失衡及市场需求萎缩的风险。由此,提出了应当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以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诚  
1998:经济面临“软启动”1998年,中国的经济处于低位运行。一方面,中国国内面临繁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任务。市场经济制度缺乏配套性、经济整体效率不高、政府机构臃肿和运转不灵的局面必须不停顿地加以扭转。根据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这些改革的任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兆强  
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依然低速的背景下,未来几个季度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很可能经历锯齿型的发展。因此,宏观政策的重点是:着力加大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力度,货币政策应灵活宽松,需求政策应做到内需扩大与外需增长并举,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从根本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