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18)
2023(16101)
2022(13964)
2021(13171)
2020(10860)
2019(25413)
2018(25121)
2017(47993)
2016(25818)
2015(29352)
2014(29185)
2013(29231)
2012(27473)
2011(25095)
2010(25140)
2009(22886)
2008(22615)
2007(20018)
2006(18077)
2005(16763)
作者
(75262)
(62100)
(61700)
(58747)
(39842)
(29763)
(28245)
(24378)
(23877)
(22514)
(21327)
(21191)
(20065)
(19817)
(19412)
(19162)
(18553)
(17884)
(17838)
(17816)
(15819)
(15192)
(15001)
(14248)
(13897)
(13897)
(13854)
(13721)
(12566)
(12271)
学科
(110891)
经济(110773)
管理(69518)
(66310)
(53721)
企业(53721)
方法(45021)
数学(38624)
数学方法(38208)
中国(34826)
(28884)
地方(26383)
(25461)
业经(24180)
(23972)
(23640)
银行(23597)
(22742)
(22462)
(21712)
贸易(21690)
(21032)
(19784)
金融(19782)
农业(19310)
理论(17185)
(17079)
环境(16819)
技术(16013)
教育(15644)
机构
大学(368585)
学院(364261)
(152980)
经济(149748)
管理(140212)
研究(132835)
理学(118893)
理学院(117486)
管理学(115616)
管理学院(114934)
中国(106012)
(81534)
科学(79140)
(71610)
(67735)
研究所(61140)
中心(59470)
(58567)
财经(55724)
(54945)
北京(53308)
(50809)
业大(50643)
(50216)
师范(49796)
(47807)
经济学(46657)
农业(45447)
(44876)
经济学院(41890)
基金
项目(238432)
科学(187290)
研究(177509)
基金(172819)
(150167)
国家(148892)
科学基金(126915)
社会(112091)
社会科(106223)
社会科学(106194)
基金项目(90680)
(90483)
教育(81065)
自然(80484)
自然科(78595)
自然科学(78578)
自然科学基金(77168)
(77093)
资助(72129)
编号(71988)
成果(60292)
(54062)
重点(53509)
(53469)
课题(50576)
(48969)
国家社会(46216)
教育部(46124)
创新(45717)
科研(44937)
期刊
(175585)
经济(175585)
研究(121267)
中国(80073)
学报(56151)
(54399)
管理(54298)
(53049)
科学(52980)
教育(46290)
(45936)
金融(45936)
大学(42778)
学学(39512)
农业(36807)
技术(31955)
经济研究(28586)
财经(27869)
业经(26964)
(23869)
问题(22832)
图书(21484)
(19956)
(19611)
理论(18514)
技术经济(18176)
国际(17900)
世界(17796)
科技(16780)
实践(16585)
共检索到578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迟爱萍  
本文对 1 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作了个案叙述和分析。目前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 ,对新中国国债的个案研究尚未展开 ,本文仅是初步尝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正春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是新中国政权初建之时应对经济危局的必要之举。各地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的过程中统筹部署,积极应对,既克服了所遭遇的各种阻力,为完成公债推销任务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亦促进了新生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间亲合力的生成和加固。以山西为个案考察公债发行后的地方因应,以期对其时中共应对经济危局与困境的地方实践有更深刻的体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正春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是新中国政权初建之时应对经济危局的必要之举。各地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的过程中统筹部署,积极应对,既克服了所遭遇的各种阻力,为完成公债推销任务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亦促进了新生国家政权与地方社会间亲合力的生成和加固。以山西为个案考察公债发行后的地方因应,以期对其时中共应对经济危局与困境的地方实践有更深刻的体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玲  张志超  
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发行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必须坚持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促进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福明  
新中国成立伊始,经济上面临货币超发、物价暴涨的严峻局面。经过前后半年多的调研与反复酝酿和准备,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三天后,政务院第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一九五〇年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条例》(下称"条例"),人民胜利折实公债首开共和国国家债券之先河,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以实物来计价的国家债券,此次公债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焦艳玲  
1999年新春伊始,一期国债刚刚投放市场,就已被抢购一空,而众多欲购者,仍翘首以待,企盼二期国债的出台。在当前商品市场、房地产、股票市场普遍低迷、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债市场却一枝独秀,如此火爆,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一、国债因何走俏1.由国债自身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世敏   盛默  
国债的发行方式,是国债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我国计划经济和市场凋节相结合的国债运行机制的出发点。国债发行的形式虽多种多样,但由于它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商品,因此,国债的发行应以建立平等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前提,也就是说应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开发行为主要形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简略的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戬  
本文主张我国应准予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并由西部地区优先发行。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历史,然后依次从可行性、框架设计两个方面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进行了论述。文章选择美日两国经验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进行借鉴的主要对象,同时吸取了我国多年来国债的发行经验,重点对地方公债的规模、品种结构、发行方式、发行主体、发行对象、利率和债期选择等7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海懿  
公债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国时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使用,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在民国历史上发行了唯一一次特种建设公债。该公债是为了解决首都建设中的住宅与自来水经费问题,从准备发行,到条例拟定与配套章程的完善都能看到南京市府的努力。市府通过整理财政收入中的市产与车捐项目,为特种建设公债提供了充足的基金,但是公债的发行却没有得到民众的积极认购,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制约,中央公债的发行限制了地方公债的推销,而市府的频繁换届及公债自身问题也影响了公债的推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光宇  
从理论上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但是,发行地方公债也会产生许多负效应。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津  
与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中国的国债发行是很不规范的。本文从准确认识国债的性质出发,对我国今后的国债发行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转变国债发行对象、转变国债发行品种、财政部门自设国债发行机构的观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肜新春  
按照西方财政学的观点,公债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信用为担保举借的各项债务。一般来说,公债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债务,因此具有很强的信用性。近代以来,不管是出于为了维护统治需要还是发展经济、筹集专项经费的目的,从清政府到北洋政府再到国民政府,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公债筹款这个金融工具。由于过分透支了政府的公权信用,这些公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