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1)
- 2023(11086)
- 2022(9273)
- 2021(8588)
- 2020(6897)
- 2019(16180)
- 2018(15787)
- 2017(29523)
- 2016(15841)
- 2015(17987)
- 2014(17931)
- 2013(17942)
- 2012(16991)
- 2011(16051)
- 2010(16200)
- 2009(14856)
- 2008(14707)
- 2007(12736)
- 2006(11654)
- 2005(10755)
- 学科
- 济(83265)
- 经济(83200)
- 管理(41137)
- 业(36493)
- 方法(31745)
- 中国(28807)
- 数学(28744)
- 数学方法(28378)
- 企(26753)
- 企业(26753)
- 地方(22380)
- 农(19742)
- 业经(16087)
- 贸(15342)
- 贸易(15326)
- 易(14838)
- 发(14223)
- 环境(13940)
- 学(13692)
- 农业(13462)
- 融(12480)
- 金融(12480)
- 银(12364)
- 银行(12355)
- 制(12260)
- 行(12159)
- 地方经济(12067)
- 财(12023)
- 和(11509)
- 技术(10376)
- 机构
- 大学(234177)
- 学院(233636)
- 济(107015)
- 经济(105028)
- 研究(91675)
- 管理(87212)
- 理学(74169)
- 理学院(73212)
- 管理学(71849)
- 管理学院(71394)
- 中国(70412)
- 科学(53859)
- 京(52759)
- 所(46547)
- 财(44583)
- 研究所(42208)
- 中心(39988)
- 农(37201)
- 财经(35394)
- 北京(34588)
- 江(34294)
- 经济学(34026)
- 院(33176)
- 范(32807)
- 师范(32535)
- 经(32354)
- 业大(31517)
- 经济学院(30493)
- 农业(28886)
- 科学院(28373)
- 基金
- 项目(154756)
- 科学(123759)
- 基金(114277)
- 研究(112940)
- 家(100247)
- 国家(99491)
- 科学基金(84963)
- 社会(74937)
- 社会科(71294)
- 社会科学(71279)
- 基金项目(59032)
- 省(57966)
- 自然(53159)
- 自然科(51874)
- 自然科学(51864)
- 自然科学基金(50914)
- 教育(50826)
- 划(49858)
- 资助(47693)
- 编号(43450)
- 发(39313)
- 重点(35391)
- 部(35217)
- 成果(35098)
- 国家社会(32424)
- 发展(31963)
- 创(31761)
- 展(31455)
- 课题(31384)
- 中国(30160)
- 期刊
- 济(122324)
- 经济(122324)
- 研究(75721)
- 中国(52504)
- 农(34741)
- 管理(34595)
- 科学(34219)
- 学报(33692)
- 财(30132)
- 大学(25482)
- 教育(24717)
- 农业(24480)
- 学学(23640)
- 融(23046)
- 金融(23046)
- 经济研究(20666)
- 技术(20659)
- 业经(18715)
- 财经(17593)
- 问题(17497)
- 经(15408)
- 贸(14113)
- 业(14040)
- 世界(13723)
- 资源(13559)
- 统计(13424)
- 国际(13001)
- 技术经济(12619)
- 策(12004)
- 图书(11621)
共检索到368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树伟 张双悦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可以分为资源型城市、复合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资源型城市与老工业基地主要经历了奠定基础、蓬勃发展、危机初现、转型与振兴四个阶段,发展轨迹符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复合型城市发展总体优于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演进路径不同,但最终发展方向都是新型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依然任重道远,资源型城市要强化分类指导,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聚,通过完善城市功能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复合型城市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向新型工业基地迈进;老工业基地要靠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创新突破向新型工业基地迈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建忠 吴殿廷 赵小芳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和地缘政治合作进程的推进,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接续产业培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环节,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以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旅游产业区位熵、弹性系数和集中系数等相关指标,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良谋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依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布局的指向,随之形成城市。这种区位优势所决定的产业分工强化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单一产业结构,也使城市的发展直接受制于自然资源的约束和影响。资源型产业盛,城市盛;资源型产业衰,城市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宇晖,张嘉昕
人力资源开发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重要工作,既需要对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改进补充,也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应从人力资源开发与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互动的角度研究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性方案,推动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宇晖 段志伟 张嘉昕
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根据东北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开发状况、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等因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引智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推动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现阶段,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大体出现了徐州模式、十堰模式、石嘴山模式、自贡模式、石景山模式,这些模式适合于不同的老工业城市。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应强化财政金融、科技、产业、人才、对外开放等政策支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基于主体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类型异质性构建长效机制,基于不同成长阶段差异化地培育发展新动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现阶段,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大体出现了徐州模式、十堰模式、石嘴山模式、自贡模式、石景山模式,这些模式适合于不同的老工业城市。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应强化财政金融、科技、产业、人才、对外开放等政策支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中西部和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基于主体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类型异质性构建长效机制,基于不同成长阶段差异化地培育发展新动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哲新 傅毓维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绩效管理战略、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流程和绩效管理实施四个环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对资源型城市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检验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内部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资源型城市绩效的作用,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琦 朱泉
借鉴国外经验,资源型城市发展首先应以实现生存和解决就业为出发点,以相对稳定为主发展接续产业。充分利用原有的人力和资产,实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延长矿产品深加工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同时,鼓励其他非矿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更需要财税政策的大力扶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德久
我国实行新的财税体制之后,总体上说,对于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力度,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税收体系,依法治税;建立平等竞争环境,健全市场机制;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鼓励政府当家理财,使经济健康协调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实行新的财税体制,对于像哈尔滨、武汉、重庆、沈阳、天津、上海等老工业基地城市来说,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特制是在一定时期内给这些城市的企业技术改造增加了难度,关系到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认真对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崴
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低碳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结合低碳技术发展趋势,藉此对下一轮产业革命突破点做出预判,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集聚优势,振兴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结论是做强四个产业板块、开发两大领域、三个做强。基于实证式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建构以低碳经济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庆伟 陈才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城市物流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物流的特点是大进大出、商贸物流发展迅速,优势是发展基础好、潜力大,不足之处在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集群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物流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放在规划协调城市物流管理、引导城市物流有序发展,建设公用型物流平台,加快制度建设,明确核心城市物流发展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上。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城市物流 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永顺 王成金
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成效在个体与空间上均具有差异,甄别全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态势,对差异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GE矩阵模型,探究2010—2020年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态势、类型划分与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政策并未取得立竿见影之效,整体发展态势较差,在综合发展效益和创造产出规模两方面均遭受着衰退和滞后的阵痛。(2)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呈两极分化态势,效益与规模具有错配关系,可以划分为双优型、规模扩大型、效益衰退规模扩大型、效益提升型、相对稳定型、效益衰退型、规模萎缩型和双劣性型8种类型。(3)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博台线东北半壁发展较差,西南半壁普遍较好或相对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大朋 陈才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其经济、人口和产业布局与交通网络布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呈现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和西部递减的特征,形成了沿交通干线"点—轴"辐射的发展模式。同时,计量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正向的相互促进作用,而且两者之间表现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东北老工业基地 Var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地 孙志国 郭进伟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进程明显提速。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绩效持续滑坡,不仅竞争性领域存在体制僵化、结构失衡、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的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城市公用事业)也积累了十分复杂的制度和技术层面的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