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8)
2023(11854)
2022(9779)
2021(9320)
2020(7169)
2019(16717)
2018(16351)
2017(29162)
2016(16669)
2015(19016)
2014(19096)
2013(18434)
2012(17667)
2011(16422)
2010(16651)
2009(15221)
2008(15084)
2007(13563)
2006(12520)
2005(11978)
作者
(45896)
(38105)
(38075)
(36395)
(24325)
(18259)
(17391)
(14824)
(14728)
(13762)
(13179)
(12834)
(12366)
(12166)
(12151)
(11907)
(11418)
(11095)
(11002)
(10905)
(9983)
(9411)
(9234)
(8741)
(8613)
(8564)
(8484)
(8468)
(7759)
(7704)
学科
(72142)
经济(72067)
管理(37529)
(35518)
中国(31197)
(25043)
企业(25043)
方法(23119)
(21977)
教育(20765)
数学(20329)
数学方法(20079)
地方(20012)
业经(16093)
(15720)
贸易(15704)
(15263)
农业(14749)
(14499)
(14460)
(14155)
(13864)
(13797)
银行(13789)
(13475)
(13172)
金融(13171)
理论(11619)
发展(11433)
环境(11341)
机构
大学(234900)
学院(232315)
(99836)
经济(97758)
研究(93848)
管理(76689)
中国(69870)
理学(63504)
理学院(62592)
管理学(61435)
管理学院(60962)
(53706)
科学(52547)
(47925)
(46428)
研究所(42815)
(41623)
师范(41374)
中心(40742)
(37038)
北京(36599)
财经(35389)
(35016)
教育(34493)
师范大学(33751)
(33558)
(32205)
经济学(31879)
(29712)
经济学院(28575)
基金
项目(141490)
研究(114043)
科学(112855)
基金(99183)
(85223)
国家(84332)
社会(72305)
科学基金(70481)
社会科(68347)
社会科学(68337)
教育(58067)
(54633)
基金项目(49730)
(48251)
编号(47639)
成果(42642)
资助(41408)
自然(39769)
自然科(38814)
自然科学(38806)
自然科学基金(38106)
课题(37466)
(37423)
(33736)
重点(33676)
发展(31295)
(31053)
(30731)
(29994)
国家社会(29810)
期刊
(121610)
经济(121610)
研究(88963)
中国(62537)
教育(56556)
(35180)
(33372)
学报(31433)
管理(30741)
科学(30447)
(26995)
金融(26995)
大学(25519)
农业(24483)
技术(22822)
学学(22132)
经济研究(20295)
业经(19587)
财经(18150)
问题(16170)
(15922)
(15382)
职业(14186)
国际(14031)
世界(13884)
(12924)
(12762)
论坛(12762)
图书(11855)
(11302)
共检索到393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填   闵学良   周晨萃  
技工教育在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解决就业等国计民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教育经历了服务新中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创办期、强政治指令引导下的曲折发展期、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的快速发展期以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需求的体系建设期等重要阶段。当前,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技工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孱弱、生源不足且质量偏低制约培养实力发挥、校企合作难以深度推进导致人才适配性不高以及技能人才持续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亟待改善仍是制约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此,技工教育应从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招生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及加强技能人才立法等方面寻求破解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亚西  陈沛酉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此,应转变育人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承担"老龄社会"责任,构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韵江  
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回溯和比较分析,从概念、研究、测量、应用以及完善五个角度对其中较为活跃的观点论争进行了全面系统检视和述评。同时,本文展现了战略过程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交融,亦指出了这一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学术上的种种不足。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肯定战略过程领域引人注目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批评性建设意见,以期未来中国企业战略过程的研究可以借鉴和弥补克服其弊病,从而进一步提升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凤琴  胡美玲  李欢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而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则是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起步探索、初步发展、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其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政策类型由综合性向专项性转变,政策举措由宏观指导向具体细化转变,政策体系层次性不断加强,政策逐步向法制化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实效性,应以主体性思维深化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内涵、以整合式逻辑构建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层级体系、以保障性措施规范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执行,促使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由"外部回应"型向"内部整合"型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红  
研究范式其实就是完整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依次经历了准范式、普通教育学科范式、准高等教育学科范式与多学科范式等四个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将从多学科范式向跨学科范式转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三大历史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以来,我国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的成果集中在党政层面和学术层面表现出来。两个层面的探索有很强的互补性,却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体制机制的制约是最大障碍。应将两个层面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灵敏高效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决策咨询体制,建立强大的教育科研实验及推广、应用机制,早日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探索好路径、绘制好蓝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微  石伟平  
科学的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是制定职业教育规划的前提,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回顾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情况及预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应当着手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体系,明确人才需求预测的主体,优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方法,并建立"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预测长效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二勇  周秀平  李健  
办好教育事业,需要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合力,家庭教育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保障家庭教育实施的基本制度保障。基于回溯性政策研究,在典型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可将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构建基本规范到形成基本制度,走向了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其政策实施特征体现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与建章立制,分别表现为从群团工作逐步到政府工作、从家长教育逐步到家校合作、从规章制度逐步到立法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内容与实施路径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精准施策,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相结合;科学施教,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秀丽  陈萌山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耙梳,分析马铃薯在塑造现代世界过程中发挥的功能,研判新时代健康中国语境下马铃薯主粮化所承载的使命和实现路径。驯化与种植马铃薯,使古印第安人从狩猎采集者变为农牧的随从,奠定了印加文明的根基。在欧洲,因马铃薯提供高产的食物,西方工业文明得以崛起,进而重塑世界格局;与此同时,马铃薯晚疫病重创爱尔兰,改写了其发展轨迹。马铃薯与美国文化相遇后"合成"西式快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裹挟着人们对现代化的想象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流行。中国历史上,马铃薯对土地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马铃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秉持"营养是新时代饮食转型升级核心"的理念,统合关照经济效益与生态影响,农业农村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从品种创制、区域布局、主食设计开发与消费引导等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地。马铃薯主粮化是以健康中国为立足点和目标的自觉选择和本土化创制。马铃薯将在健康中国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引领新一轮饮食革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雷晓燕  
新媒体促使高校教育在教学方式等方面产生新发展,给高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广泛影响,高校应当在教学方式上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实现细致高效的教学管理服务,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促进学生就业和加强对教师群体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培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明成  
综合性大学是职教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亟需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研究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综合性大学参与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分析了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柯平  刘旭青  
本文将中国目录学发展的历时性描述与共时性评析相结合,从外引与内生、分离与衔接、机遇与挑战、单一与多元、独立与依附、重建与迷失、传统与现代七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目录学的发展进行回溯和评析,勾勒出七十年间中国目录学发展的路径及框架。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认真反思,重构中国目录学理论和体系。参考文献36。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纪德奎  
课堂优质化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阶段后而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一帆  
本文回顾了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的历程,着重叙述了实施统计"四大工程"前后我国统计单位名录库的状况,对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前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