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4)
2023(13728)
2022(11251)
2021(10550)
2020(8156)
2019(18800)
2018(18024)
2017(33198)
2016(17917)
2015(20091)
2014(19922)
2013(19690)
2012(18835)
2011(17488)
2010(17659)
2009(16390)
2008(16055)
2007(14118)
2006(13041)
2005(12274)
作者
(51105)
(42621)
(42505)
(40394)
(27343)
(20287)
(19211)
(16497)
(16403)
(15380)
(14720)
(14228)
(13731)
(13619)
(13611)
(13202)
(12746)
(12425)
(12222)
(12139)
(10853)
(10493)
(10270)
(9730)
(9719)
(9706)
(9464)
(9349)
(8603)
(8542)
学科
(82435)
经济(82367)
管理(47408)
(44288)
(32422)
企业(32422)
中国(30706)
方法(26526)
(25171)
数学(23630)
数学方法(23316)
地方(22838)
业经(18523)
(18278)
贸易(18262)
(17787)
(16867)
农业(16663)
(15785)
(15474)
银行(15459)
环境(15362)
(15152)
(15068)
金融(15067)
(14589)
(14166)
(12935)
地方经济(12418)
技术(11596)
机构
学院(255062)
大学(252587)
(117204)
经济(114976)
研究(100959)
管理(92181)
中国(79652)
理学(76988)
理学院(76018)
管理学(74963)
管理学院(74462)
科学(57000)
(55678)
(53231)
(50902)
研究所(45677)
中心(45022)
(40742)
财经(40317)
(39418)
(36809)
北京(36787)
经济学(36634)
(36595)
(36290)
师范(36006)
经济学院(32765)
业大(32719)
(31677)
农业(31329)
基金
项目(161968)
科学(128870)
研究(123783)
基金(117129)
(101529)
国家(100660)
科学基金(85521)
社会(80724)
社会科(76646)
社会科学(76633)
(61821)
基金项目(59430)
教育(55890)
(52802)
自然(51074)
自然科(49858)
自然科学(49848)
编号(49461)
自然科学基金(48931)
资助(48442)
(41709)
成果(41492)
重点(37275)
(36575)
课题(36484)
发展(34623)
国家社会(34227)
(34066)
(33701)
中国(32095)
期刊
(141256)
经济(141256)
研究(88421)
中国(61062)
(39997)
(38119)
管理(37580)
科学(35161)
学报(35100)
教育(33085)
(31923)
金融(31923)
农业(27729)
大学(27631)
学学(25592)
经济研究(23762)
技术(22959)
业经(22773)
财经(20210)
问题(18106)
(17795)
(17678)
国际(16752)
世界(15823)
(15222)
技术经济(12850)
(12171)
论坛(12171)
资源(11827)
现代(11710)
共检索到423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信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历经意识淡薄期、起步期、推动期,当前正处于推进超低排放的攻坚期。70年来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吨钢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呈下滑趋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装备工艺水平大为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仍面临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全过程全流程环境管理不完善、钢企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及绿色钢贸壁垒一触即发等挑战。文章从钢铁工业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全过程全流程绿色发展生态圈、提高电炉短流程炼钢比重、提升行业集中度及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优化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寿荣  
随着钢铁工业的不断高速增长,地球资源、环境负荷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改善冶金工艺流程,如何在地球环境容许的范围内发展钢铁工业等难题成为钢铁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形势下站稳脚跟。本文拟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及我国钢铁工业21世纪应对挑战的策略加以讨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阳  杨云超  
我国钢铁工业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工艺装备、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能耗、物耗、劳动生产率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不高、环保建设滞后、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未来钢铁工业应该走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其根本途径是淘汰生产过程中的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以及提高钢材质量,逐步实现产钢的高效化和用钢的减量化,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芳  汤吉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我国对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脉络。发展绿色产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扶持。本文在系统总结近10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绿色产业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变绿色产业政策"重制定"为"重执行",强调动态监管;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关系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关注世界绿色产业发展动向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群  史慧恩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一些问题,本文以分析我国铁矿石谈判为出发点,深刻剖析谈判屡次失利的内外部原因,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我国钢铁工业当前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顽疾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寿荣  
一、前言2006年我国钢产量达到4.18亿吨,超过第二、三、四、五位产钢国产量的总和,由钢材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在21世纪前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前景如何,现在是众说纷纭。笔者依据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就21世纪前期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之梅  
我国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有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钢铁总产量供过于求、生产率低、产业集中度低、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和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又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应积极应对挑战。从政府角度,应做好钢铁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工作,并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范围内,对我国钢铁企业进行保护;从企业角度,则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刘杨程  马绍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规模效益、生产总值、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六个角度分析70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环保程度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工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实行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业";提倡生态化生产,改善生产流程,打造"绿色工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洪成  娄成武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战略转折期。针对中国既有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及执行政策效果不佳的现实状况,结合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及深层次问题,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的"三大战略"思路:技术创新战略、"做大做强"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熊志军  
从1992年开始的全国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市场需求的强劲扩张,推动了钢铁工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钢的年产量在1992年达到8093万吨的新水平后,1993年又达到8830万吨,两年增长近1800万吨。钢材产量在1992年净增1056万吨的基础上,1993年又比上年净增906万吨。据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1993年上半年我国钢产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产钢大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在品种质量上、在市场竞争力上,我们还称不上是产钢强国,在国际钢铁市场也没有应有的地位。面对这样强烈的反差,我国钢铁工业如何确定90年代的发展战略,实现从产钢大国到产钢强国的质的飞跃,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合湘  赵阳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厚柏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广西的钢铁工业起步于1958年,到现在有了很大发展,但因广西没有工业炼焦用煤,富铁矿资源少而分散,且有害杂质含量高,虽经很大努力,但至今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1992年,全自治区产钢量为67万吨,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第22位,人均钢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当年全自治区钢材缺口近50万吨。故不少人曾认为钢铁工业在广西产业结构中属配套产业,只能创造条件相应发展,不足部分可通过国内区际间交换解决。笔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从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建龙  
当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阶段,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仍然处于上升时期。然而,自进入80年代以来,上海钢铁工业却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萎缩和衰落。固定资产原值从1985年的21.80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38.24亿元,净增16.44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净值从1985年的13.20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24.84亿元,净增11.64亿元,增长88%;钢材产量从1985年的451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475万吨,净增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