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5)
- 2023(14403)
- 2022(12391)
- 2021(11857)
- 2020(9795)
- 2019(23028)
- 2018(22949)
- 2017(42334)
- 2016(24081)
- 2015(28228)
- 2014(28716)
- 2013(28132)
- 2012(27187)
- 2011(25067)
- 2010(25636)
- 2009(23634)
- 2008(23880)
- 2007(21609)
- 2006(19331)
- 2005(18240)
- 学科
- 济(102892)
- 经济(102792)
- 管理(57919)
- 业(55275)
- 企(40657)
- 企业(40657)
- 方法(40555)
- 中国(38783)
- 数学(35880)
- 数学方法(35587)
- 农(30056)
- 地方(24593)
- 财(23722)
- 教育(22768)
- 贸(22400)
- 贸易(22381)
- 易(21760)
- 学(21182)
- 制(21144)
- 业经(20781)
- 农业(19637)
- 银(19199)
- 银行(19166)
- 行(18563)
- 融(17848)
- 金融(17846)
- 理论(16860)
- 发(16413)
- 环境(15095)
- 和(14884)
- 机构
- 大学(349224)
- 学院(346721)
- 济(146445)
- 经济(143227)
- 研究(130384)
- 管理(119292)
- 理学(99627)
- 中国(98457)
- 理学院(98263)
- 管理学(96629)
- 管理学院(95931)
- 京(78154)
- 科学(75857)
- 财(69724)
- 所(67789)
- 研究所(60658)
- 中心(57896)
- 农(56908)
- 江(55514)
- 范(55174)
- 师范(54751)
- 财经(53580)
- 北京(51955)
- 经(48487)
- 经济学(46162)
- 业大(46083)
- 院(45961)
- 农业(44367)
- 州(44354)
- 师范大学(44273)
- 基金
- 项目(208410)
- 科学(162661)
- 研究(162203)
- 基金(145583)
- 家(125346)
- 国家(124114)
- 科学基金(103139)
- 社会(99600)
- 社会科(94082)
- 社会科学(94058)
- 省(81533)
- 教育(80450)
- 基金项目(75342)
- 划(70579)
- 编号(69424)
- 自然(61567)
- 资助(61008)
- 成果(60317)
- 自然科(59988)
- 自然科学(59968)
- 自然科学基金(58881)
- 课题(51592)
- 发(50747)
- 重点(48741)
- 部(48646)
- 创(42749)
- 性(42545)
- 年(42007)
- 教育部(41955)
- 发展(41639)
- 期刊
- 济(172851)
- 经济(172851)
- 研究(121202)
- 中国(85028)
- 教育(67544)
- 财(53311)
- 农(53057)
- 学报(50622)
- 科学(46564)
- 管理(44310)
- 大学(38915)
- 融(37384)
- 金融(37384)
- 农业(36180)
- 学学(34704)
- 技术(34284)
- 经济研究(28426)
- 业经(27486)
- 财经(27308)
- 经(23742)
- 问题(23426)
- 贸(22075)
- 业(20080)
- 国际(19802)
- 图书(19007)
- 职业(18728)
- 世界(17816)
- 坛(17750)
- 论坛(17750)
- 技术经济(17176)
共检索到566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乃庆 郑智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从21世纪开始办学规模迅猛扩大,呈超常规发展态势;教师总量逐年递增,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职教体系初步成形;就业率持续提升,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国高职应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特色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搭建职教"立交桥"体系,健全职前职后培养制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铸就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中国特色高职品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兴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大致可分为大力发展、基本停滞、恢复建设、充实提高、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六个阶段。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取得了诸多成就,呈现出资源从总量不足到结构性缺失、重点投放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先进资源的突出特点,形成了职业教育功能和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改革需要强有力和可持续的领导力量作为基本保障、高标准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并加以工程项目制管理的基本经验。未来,北京职业教育要找准定位,坚持服务首都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战略,努力形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格局;优化发展方式,组合好政府和市场资源;探索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和专业活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林伟婷
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采用Nvivo 11对31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从注意力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演进历程。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层次衔接开始注重实质性衔接但过程衔接指导性较弱,类型沟通注意力值有明显路径依赖且呈现单向沟通趋势。建议政府持续提高层次衔接与类型沟通的注意力配置,制定指导性强的过程衔接途径政策并深化职普体系双向沟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韩瑜茜
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期、转型期、提升期和深化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诉求、办学形式、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演进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我国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以服务"三农"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助推社会化推展;四是推进立法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历史演进 未来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文富 马树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坚持教书育人与职业培训并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教育发展之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呈现出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等专业教育有序发展支撑了工业体系构建;恢复和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积蓄了助力改革开放的能量;新世纪初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服务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70年来,国家重视顶层制度政策安排,引导职业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在不同阶段重视发展不同层次类型的职业教育,构建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和改革探索,形成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培养模式;重视先试点再推广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为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祥敏 马秀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概念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因而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通过追寻我国成人教育的概念演进轨迹,厘清其发展脉络,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成人教育的概念差异,进而展现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历史寻迹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概念经历了从初露端倪、强势回归到如今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我国成人教育事业亦展现了别样的发展路径,如今正书写着立竿见影的青春篇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楼世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职业教育思想认识和实践的历史演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曲折过程。回顾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体制的调整和变革、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四个阶段。面向新时代,要创新人才观,重视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教育观,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创新实践观,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晓雯 刘志文
产教关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形成了多种形态的话语范式,开创了走向多元中心治理的新范式与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产教关系的话语意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文章尝试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中关于产教关系的关键文献分析,梳理产教关系话语范式的演变,勾勒出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互动的演进脉络,并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话语范式进行展望,提出面对当前新的阶段性命题,产教关系的理论体系需要向更合理化的"政策翻译"、以问题为导向的动机、立足本土的国际话语构、注重定量分析法的范式转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关系 话语范式 实践范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帅帅 祁占勇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地位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因素。70年来,党和国家政策一直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在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重塑(1949-1957年)、陷入危机(1958-1977年)、调整(1978-1984年)、走向巅峰(1985-1996年)、下滑与复兴(1997-2009年)、深入提高(2010年至今)六个阶段。审视职业教育地位的发展历程,其特征充分彰显了不同阶段职业教育服务的重心、体现了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归根了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面向新时代,应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政策意蕴,凸显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不断丰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职业教育地位 政策文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刘杨程 马绍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规模效益、生产总值、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六个角度分析70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环保程度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工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实行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业";提倡生态化生产,改善生产流程,打造"绿色工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不平等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院 许晓芹 连晓庆
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采取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社会捐赠等多种资助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同组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学,构建起以人民为中心、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国家扶持与个人奋斗、公平与效率、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平和光 程宇 李孝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全面恢复、初步创立、规范发展、规模发展、内涵发展五个发展阶段。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推动、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就业导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示范引领、坚持对外开放,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经费投入短缺、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需从建立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等方面加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