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4)
- 2023(15952)
- 2022(13671)
- 2021(13378)
- 2020(10859)
- 2019(25610)
- 2018(25394)
- 2017(47614)
- 2016(26654)
- 2015(30439)
- 2014(30789)
- 2013(29884)
- 2012(27952)
- 2011(25672)
- 2010(25802)
- 2009(23682)
- 2008(23225)
- 2007(20286)
- 2006(18208)
- 2005(16643)
- 学科
- 济(101872)
- 经济(101759)
- 管理(71993)
- 业(66692)
- 企(53024)
- 企业(53024)
- 方法(45751)
- 数学(40481)
- 数学方法(40022)
- 中国(37176)
- 农(28773)
- 财(26469)
- 教育(23554)
- 贸(22676)
- 贸易(22660)
- 易(22178)
- 学(21902)
- 业经(21094)
- 制(20898)
- 地方(18893)
- 农业(18527)
- 银(18103)
- 银行(18069)
- 理论(18067)
- 行(17412)
- 融(16410)
- 金融(16409)
- 技术(16027)
- 策(16022)
- 和(15843)
- 机构
- 大学(379466)
- 学院(373490)
- 济(154906)
- 经济(151577)
- 管理(143290)
- 研究(133309)
- 理学(123053)
- 理学院(121617)
- 管理学(119763)
- 管理学院(119050)
- 中国(99141)
- 京(83183)
- 科学(77720)
- 财(72674)
- 所(66647)
- 研究所(60348)
- 中心(59005)
- 财经(57325)
- 范(56571)
- 师范(56238)
- 北京(54627)
- 江(54040)
- 农(53940)
- 经(52271)
- 业大(49872)
- 院(47995)
- 经济学(46957)
- 师范大学(45986)
- 州(43870)
- 财经大学(42554)
- 基金
- 项目(243615)
- 科学(192859)
- 研究(186982)
- 基金(175463)
- 家(151096)
- 国家(149773)
- 科学基金(127637)
- 社会(116623)
- 社会科(110372)
- 社会科学(110347)
- 省(92113)
- 基金项目(91611)
- 教育(90619)
- 自然(80087)
- 划(79996)
- 编号(78205)
- 自然科(78148)
- 自然科学(78130)
- 自然科学基金(76731)
- 资助(73322)
- 成果(66848)
- 部(56850)
- 课题(55877)
- 重点(55182)
- 发(52979)
- 创(49881)
- 教育部(49441)
- 项目编号(47855)
- 国家社会(47183)
- 人文(47085)
- 期刊
- 济(169769)
- 经济(169769)
- 研究(126415)
- 中国(78164)
- 教育(66314)
- 学报(52917)
- 管理(52768)
- 财(52238)
- 科学(50276)
- 农(48659)
- 大学(41445)
- 学学(37356)
- 融(35539)
- 金融(35539)
- 农业(34497)
- 技术(34209)
- 经济研究(28211)
- 财经(28014)
- 业经(26143)
- 经(24011)
- 问题(22381)
- 贸(21041)
- 图书(20302)
- 理论(19007)
- 国际(18588)
- 业(18128)
- 技术经济(17667)
- 实践(17138)
- 践(17138)
- 世界(17060)
共检索到573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友荣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永恒主题。运用文本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出台的82份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文件为样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我国教育政策始终关注着教育方针、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等;高校社会服务、自主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目标存在着"阶段性",表现为"模仿探索阶段""职能接轨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和"中国特色"4个发展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应在党的领导、立德树人、本科教育、分类发展、教育信息化上进行更加高效的推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德吉夫 包艳华
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进行梳理,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以政治逻辑为主要取向的重点高校阶段、以经济逻辑为主要取向的工程建设阶段和以教育逻辑为主要取向的内涵发展阶段,对各阶段政策工具的特点展开论述,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新时代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长期性,阐述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工具选择的复杂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 政策工具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晓洁 祁占勇
职工教育是依据社会需求,对职工进行再教育的培养培训活动,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工教育政策经历了以普及文化知识为重心的探索初创期(1949—1965年),以思想政治改造为主线的艰难曲折期(1966—1976年),以全员补偿教育为抓手的恢复发展期(1977—1992年),以职工培训为关键的全面转型期(1993—2001年),以终身职业培训为方向的内涵丰富期(2002年至今)五个时期。面向新时代,我国职工教育政策在注重职工素质、关注弱势群体、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切实发挥维权与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帅帅 祁占勇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地位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因素。70年来,党和国家政策一直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在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重塑(1949-1957年)、陷入危机(1958-1977年)、调整(1978-1984年)、走向巅峰(1985-1996年)、下滑与复兴(1997-2009年)、深入提高(2010年至今)六个阶段。审视职业教育地位的发展历程,其特征充分彰显了不同阶段职业教育服务的重心、体现了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归根了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面向新时代,应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政策意蕴,凸显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不断丰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职业教育地位 政策文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历经起步探索、艰难维持、逐步恢复、快速推进、全面深化五个阶段,高等教育法律体系日臻成熟、行政法治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取得实效、高校法治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学生权益司法保障成效明显。展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未来,应以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引,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科学立法、全面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优化高等教育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法律实施,深入实施依法治校、全面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强化高等教育领域法治教育、全面增强法治教育对象法治观念,完善高等教育领域争议解决机制、切实维护利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乃庆 郑智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从21世纪开始办学规模迅猛扩大,呈超常规发展态势;教师总量逐年递增,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职教体系初步成形;就业率持续提升,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国高职应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特色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搭建职教"立交桥"体系,健全职前职后培养制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铸就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中国特色高职品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羽菲 祁占勇
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历史图景,借助历史文献,结合标志性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事件,考察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70年来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变迁经历了雏形初现、孕育萌芽,十年动乱、遭遇重创与停滞,百废俱兴、重建工作的部署与展开,跨越世纪之交的调整与转型,注重内涵建设、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的深刻变革5个发展阶段。知往鉴今,有助于完善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政策体系,为推动未来中国农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理性智慧,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院 许晓芹 连晓庆
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乡村教师教育 政策变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继霞 汪东升 吴丽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历经多次演变,与其相对应的是中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性质、速度、方向、规模也呈现出阶段性动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体现在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向农村的迁移,但此后转变为以个体或家庭为单位,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政策则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从严格限制流动到逐渐放开流动;从对进城人口进行管制到进行引导,最终转变为兼顾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这些政策变迁的内涵体现了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流动体系不断开放和完善的进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北群 樊成 祝成林
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以政策工具类型为横向维度、以政策主题为纵向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文本计量的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237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结构失衡与领域固化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表现为政策工具的选择配置失范,割裂了工具的协同效应;强制性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抑制了对外开放的活力;自愿性政策工具被忽视,消减了社会力量的作用;诱因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削弱了内在驱动的力度。建议通过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执行的实际效能、拓展市场化工具适用范围、构建多元的政策参与主体等措施优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对外开放 政策工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齐春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多次调整与修改。教育方针的转变体现了国家在教育领域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21世纪之前,工具性价值取向占主导,具体表现为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以政治性价值取向为主,改革开放后教育方针逐步转移至经济性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教育方针的多元化价值取向逐步彰显。整体而言,我国教育方针价值取向存在由国家中心向以人为本过渡、由工具价值向本体价值回归、由单一价值走向价值整合的特点。未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将在注重发挥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推动本体价值深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继桥 刘宝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探索奠基、初创发展、确立形成、拓展规范与完善提升五个阶段。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呈现出从规模到质量、从集权到简政放权、从单一到全方位以及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价值逻辑,形成了必须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建设以及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对外开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兴胜 黄少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之际,回望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清晰呈现出以"调整与探索——奠定基础,恢复与发展——实现跨越,深化与提高——追求一流"为历史逻辑特征的壮阔画卷。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导向,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开放办学交流互鉴。
关键词:
新中国 70周年 高等教育强国 历史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勇为 缪英洁
运用政策范式的理论框架,以政策文本分析为基础,梳理建国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话语谱系后发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话语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变化,历经数次政策范式转变。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政策权威理念的演变,可将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大致划分为四种范式:建制-规范化(1949-1984年)、改革-平衡化(1985-2000年)、项目-集成化(2001-2014年)和卓越-国际化即高等教育强国战略(2015年至今)。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正呈现出政策问题趋于宏大、艰巨,政策目标走向统合、贡献趋附,政策工具寻求多元、组合的发展态势。相关方面有必要在提升政策调研水平、细化政策问题基础上促成政策目标可测评以及在现代化治理体系视野下选用更为强大的政策工具,从而使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政策范式落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政策 政策范式 变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