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2)
2023(9341)
2022(7956)
2021(8071)
2020(6736)
2019(15910)
2018(16003)
2017(29428)
2016(16765)
2015(19892)
2014(19967)
2013(19330)
2012(18304)
2011(16967)
2010(17294)
2009(15760)
2008(15550)
2007(13562)
2006(12314)
2005(11570)
作者
(44141)
(36527)
(36360)
(35082)
(23136)
(17383)
(16781)
(14232)
(14028)
(13216)
(12417)
(12266)
(11996)
(11586)
(11408)
(11371)
(10865)
(10810)
(10583)
(10450)
(9722)
(8907)
(8859)
(8354)
(8338)
(8260)
(8215)
(8133)
(7286)
(7220)
学科
(62848)
经济(62783)
管理(37795)
(34883)
中国(29948)
方法(27686)
(26036)
企业(26036)
数学(25026)
数学方法(24861)
教育(21013)
(17486)
(17063)
贸易(17051)
(16763)
(14600)
(14442)
(12761)
银行(12750)
(12420)
(12389)
理论(12344)
业经(11452)
(11086)
金融(11085)
农业(10501)
(10409)
技术(9728)
教学(9651)
(9438)
机构
大学(237592)
学院(232366)
(99926)
经济(97924)
研究(87937)
管理(79531)
理学(67369)
理学院(66438)
中国(65857)
管理学(65425)
管理学院(64975)
(53166)
(47881)
科学(47411)
(44061)
(40722)
师范(40514)
研究所(39563)
中心(37644)
财经(37488)
北京(36161)
教育(34756)
(34350)
(33884)
师范大学(33394)
经济学(32312)
(30967)
(29745)
经济学院(29128)
财经大学(27892)
基金
项目(139648)
研究(113070)
科学(111342)
基金(99288)
(85045)
国家(84229)
社会(70583)
科学基金(70128)
社会科(66611)
社会科学(66598)
教育(60493)
(51170)
基金项目(51107)
编号(48480)
(46804)
成果(42837)
资助(41369)
自然(40766)
自然科(39804)
自然科学(39793)
自然科学基金(39119)
课题(36869)
(35508)
重点(33148)
(31601)
教育部(31502)
(30557)
(30051)
中国(29242)
(29155)
期刊
(111138)
经济(111138)
研究(86716)
教育(59218)
中国(58172)
(34214)
管理(31089)
科学(29291)
学报(29173)
(26502)
技术(24212)
大学(23945)
(23852)
金融(23852)
学学(20620)
经济研究(19746)
财经(19354)
农业(18819)
(17075)
(16885)
职业(16784)
业经(15809)
国际(15336)
问题(15218)
世界(13114)
(12925)
论坛(12925)
技术教育(11384)
职业技术(11384)
职业技术教育(11384)
共检索到376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晓雯  刘志文  
产教关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形成了多种形态的话语范式,开创了走向多元中心治理的新范式与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产教关系的话语意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文章尝试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中关于产教关系的关键文献分析,梳理产教关系话语范式的演变,勾勒出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互动的演进脉络,并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话语范式进行展望,提出面对当前新的阶段性命题,产教关系的理论体系需要向更合理化的"政策翻译"、以问题为导向的动机、立足本土的国际话语构、注重定量分析法的范式转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院  许晓芹  连晓庆  
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晔  
产教融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发扬解放区办学经验,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表现形式不断演进,先后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校办工厂、以产养校,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下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几个阶段。未来,我国产教融合应由简单结合走向深度融合,从职业教育迈入高等教育,从校企双元走向多元治理,从政策引领走向法制保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瑞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学研究范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与高度集权计划体制相适应,流行的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与市场机制的引入,东欧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我国产生广泛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随着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而在我国逐步流行。"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的本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都难以回答我们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因此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化与中国化;第二,以全方位开放的学术态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三,倡导直面现实的研究方法;第四,推进研究方法的现代化;第五,充分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韩瑜茜  
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期、转型期、提升期和深化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诉求、办学形式、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演进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我国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以服务"三农"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助推社会化推展;四是推进立法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楼世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职业教育思想认识和实践的历史演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曲折过程。回顾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体制的调整和变革、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四个阶段。面向新时代,要创新人才观,重视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创新教育观,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创新实践观,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乃庆  郑智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从21世纪开始办学规模迅猛扩大,呈超常规发展态势;教师总量逐年递增,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职教体系初步成形;就业率持续提升,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国高职应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特色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搭建职教"立交桥"体系,健全职前职后培养制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铸就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中国特色高职品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蓬克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中的职业教育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透视国家层面在不同时期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及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官方媒体话语中的形象。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整体形象良好。职业教育在报道中经常和发达经济体和地区一起出现,良好的地域形象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媒体形象。职业教育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还存在脱节现象。《人民日报》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措施和发展方向,其发展形象也逐渐由笼统抽象变得明确具体。媒体在职业教育形象的建构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主流媒体对于职业教育的报道是形成职业教育形象社会认知的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兴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大致可分为大力发展、基本停滞、恢复建设、充实提高、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六个阶段。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取得了诸多成就,呈现出资源从总量不足到结构性缺失、重点投放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先进资源的突出特点,形成了职业教育功能和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改革需要强有力和可持续的领导力量作为基本保障、高标准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并加以工程项目制管理的基本经验。未来,北京职业教育要找准定位,坚持服务首都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战略,努力形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格局;优化发展方式,组合好政府和市场资源;探索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和专业活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采取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社会捐赠等多种资助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同组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学,构建起以人民为中心、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国家扶持与个人奋斗、公平与效率、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林伟婷  
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采用Nvivo 11对31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从注意力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演进历程。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层次衔接开始注重实质性衔接但过程衔接指导性较弱,类型沟通注意力值有明显路径依赖且呈现单向沟通趋势。建议政府持续提高层次衔接与类型沟通的注意力配置,制定指导性强的过程衔接途径政策并深化职普体系双向沟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帅帅  祁占勇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地位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因素。70年来,党和国家政策一直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地位在政策的影响下经历了重塑(1949-1957年)、陷入危机(1958-1977年)、调整(1978-1984年)、走向巅峰(1985-1996年)、下滑与复兴(1997-2009年)、深入提高(2010年至今)六个阶段。审视职业教育地位的发展历程,其特征充分彰显了不同阶段职业教育服务的重心、体现了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归根了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面向新时代,应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政策意蕴,凸显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不断丰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彦华  
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服务消费发展取得伟大成就,消费地位从微乎其微发展到占据半壁江山,消费结构从满足基本生活向追求康乐演进,消费方式从线下消费向线上线下并进转移,消费政策从抑制消费、引导消费转向刺激消费。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服务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健全、统计体系不完备等问题较为突出。今后应着力加强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健全统计体系,推动服务消费稳步增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晓洁  祁占勇  
职工教育是依据社会需求,对职工进行再教育的培养培训活动,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工教育政策经历了以普及文化知识为重心的探索初创期(1949—1965年),以思想政治改造为主线的艰难曲折期(1966—1976年),以全员补偿教育为抓手的恢复发展期(1977—1992年),以职工培训为关键的全面转型期(1993—2001年),以终身职业培训为方向的内涵丰富期(2002年至今)五个时期。面向新时代,我国职工教育政策在注重职工素质、关注弱势群体、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切实发挥维权与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