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5)
- 2023(13800)
- 2022(11601)
- 2021(10893)
- 2020(8846)
- 2019(20466)
- 2018(20011)
- 2017(38335)
- 2016(20524)
- 2015(23449)
- 2014(23423)
- 2013(23490)
- 2012(22778)
- 2011(21127)
- 2010(21336)
- 2009(20159)
- 2008(19806)
- 2007(17609)
- 2006(16276)
- 2005(15465)
- 学科
- 济(98476)
- 经济(98386)
- 管理(54693)
- 业(52944)
- 企(39669)
- 企业(39669)
- 方法(35053)
- 中国(34976)
- 数学(30935)
- 数学方法(30671)
- 农(28260)
- 地方(24936)
- 贸(21987)
- 贸易(21968)
- 业经(21724)
- 易(21416)
- 制(20127)
- 财(20053)
- 银(18716)
- 银行(18699)
- 农业(18293)
- 行(18288)
- 融(17490)
- 金融(17488)
- 学(16816)
- 环境(16154)
- 发(15531)
- 策(14353)
- 技术(14348)
- 地方经济(14062)
- 机构
- 大学(303773)
- 学院(303195)
- 济(140597)
- 经济(137926)
- 研究(115893)
- 管理(112862)
- 理学(94779)
- 理学院(93638)
- 管理学(92423)
- 管理学院(91816)
- 中国(91610)
- 京(66693)
- 财(64979)
- 科学(64917)
- 所(59004)
- 研究所(52871)
- 中心(51627)
- 财经(49889)
- 农(47372)
- 江(46332)
- 经(45404)
- 经济学(44153)
- 北京(44120)
- 范(41895)
- 师范(41570)
- 院(40985)
- 经济学院(39705)
- 业大(38410)
- 州(37225)
- 财经大学(36797)
- 基金
- 项目(188443)
- 科学(149847)
- 研究(143006)
- 基金(137264)
- 家(118439)
- 国家(117499)
- 科学基金(99881)
- 社会(93598)
- 社会科(88903)
- 社会科学(88891)
- 省(71094)
- 基金项目(70544)
- 教育(64370)
- 划(60842)
- 自然(60085)
- 自然科(58667)
- 自然科学(58653)
- 自然科学基金(57635)
- 资助(57338)
- 编号(56981)
- 成果(48335)
- 发(47008)
- 部(43420)
- 重点(42866)
- 课题(40930)
- 国家社会(39446)
- 创(39257)
- 发展(38972)
- 展(38379)
- 教育部(37512)
- 期刊
- 济(165718)
- 经济(165718)
- 研究(104139)
- 中国(68058)
- 财(45537)
- 管理(45067)
- 农(44932)
- 学报(41286)
- 科学(40945)
- 融(37640)
- 金融(37640)
- 教育(35799)
- 大学(31910)
- 农业(31021)
- 学学(29372)
- 经济研究(28014)
- 业经(26679)
- 技术(25869)
- 财经(25141)
- 问题(22351)
- 经(21902)
- 贸(21304)
- 国际(19788)
- 世界(17609)
- 业(16876)
- 技术经济(15863)
- 图书(15651)
- 理论(14928)
- 商业(14489)
- 统计(14391)
共检索到494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芳 汤吉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我国对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脉络。发展绿色产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扶持。本文在系统总结近10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绿色产业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变绿色产业政策"重制定"为"重执行",强调动态监管;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关系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关注世界绿色产业发展动向等。
关键词:
绿色产业 历史阶段 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红玲 韩瑜茜
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建期、转型期、提升期和深化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诉求、办学形式、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演进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我国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以服务"三农"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助推社会化推展;四是推进立法建设,提供制度化保障。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历史演进 未来展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晓洁 祁占勇
职工教育是依据社会需求,对职工进行再教育的培养培训活动,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工教育政策经历了以普及文化知识为重心的探索初创期(1949—1965年),以思想政治改造为主线的艰难曲折期(1966—1976年),以全员补偿教育为抓手的恢复发展期(1977—1992年),以职工培训为关键的全面转型期(1993—2001年),以终身职业培训为方向的内涵丰富期(2002年至今)五个时期。面向新时代,我国职工教育政策在注重职工素质、关注弱势群体、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切实发挥维权与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信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历经意识淡薄期、起步期、推动期,当前正处于推进超低排放的攻坚期。70年来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吨钢污染物排放量整体呈下滑趋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装备工艺水平大为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仍面临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全过程全流程环境管理不完善、钢企绿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及绿色钢贸壁垒一触即发等挑战。文章从钢铁工业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全过程全流程绿色发展生态圈、提高电炉短流程炼钢比重、提升行业集中度及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优化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刘杨程 马绍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规模效益、生产总值、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六个角度分析70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环保程度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工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实行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业";提倡生态化生产,改善生产流程,打造"绿色工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李清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面临的历史问题和当代挑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均等—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缓和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不同阶段我国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对城乡关系的影响。梳理70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可以总结出其内在机制和逻辑,即长期的城市偏向政策、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要素价格扭曲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历史原因,而建立惠农政策长效机制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促进要素有效流动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手段,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外部力量。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思路是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通过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经过70年的奋斗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早期,工业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能力也不强。经过多个五年计(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建成和完善,工业产品的生产种类不断增多,许多工业产品生产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要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又要注重生产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及时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既要注重产品的数量种类,又要注重技术的引进研发;既要注重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建设,又要注重产业的转移布局。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业发展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不平等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祥敏 马秀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概念由于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因而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通过追寻我国成人教育的概念演进轨迹,厘清其发展脉络,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成人教育的概念差异,进而展现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历史寻迹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的概念经历了从初露端倪、强势回归到如今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我国成人教育事业亦展现了别样的发展路径,如今正书写着立竿见影的青春篇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乃庆 郑智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从21世纪开始办学规模迅猛扩大,呈超常规发展态势;教师总量逐年递增,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职教体系初步成形;就业率持续提升,服务社会成效显著,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我国高职应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特色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搭建职教"立交桥"体系,健全职前职后培养制度;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铸就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中国特色高职品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朝先 李成禅
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可分为两大历史时期,进一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复苏与消亡阶段(1949-1977年)、再生与成长阶段(1978-1991年)、快速增长阶段(1992-2011年)和转型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成就主要有:总体规模快速增长,部分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以实体经济为本,成为制造业领域的主力军;成为就业主渠道,"稳就业"作用十分明显;成为科技进步重要驱动力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作用更加突出;社会贡献持续加大,有力促进国家发展战略和计划的实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护私有产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企业转型升级困难、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投资下滑、人才与人力资源、营商环境等,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吉春 宋婧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能源产业规范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完善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梳理我国能源产业规范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能源产业规范理念陈旧,主要依赖政府管制,能源产业规范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与协调性,能源产业规范与能源竞争规范存在冲突等。对此,应当明确我国能源产业规范的新理念,完善我国能源产业规范法律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力(权利)、义务、责任以及权利救济途径;建立超越一般性的政府部门规范讨论机制和规范制定机制,构建能源、财税、金融、信贷等综合性的规范体系;重新定位民间资本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位置,为更多的能源市场主体进行投资营造良好的制度性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院 许晓芹 连晓庆
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乡村教师教育 政策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