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3)
- 2023(16686)
- 2022(13828)
- 2021(12903)
- 2020(10820)
- 2019(24835)
- 2018(24564)
- 2017(45929)
- 2016(25196)
- 2015(28882)
- 2014(29128)
- 2013(28928)
- 2012(26712)
- 2011(24134)
- 2010(24525)
- 2009(23208)
- 2008(23594)
- 2007(21499)
- 2006(18985)
- 2005(17635)
- 学科
- 济(111272)
- 经济(111141)
- 业(95436)
- 管理(77936)
- 企(77029)
- 企业(77029)
- 农(48599)
- 方法(46398)
- 数学(37175)
- 数学方法(36898)
- 业经(33512)
- 中国(33475)
- 财(32657)
- 农业(31995)
- 制(23979)
- 贸(22108)
- 贸易(22095)
- 务(21994)
- 财务(21958)
- 财务管理(21909)
- 易(21501)
- 企业财务(20703)
- 学(20379)
- 地方(19880)
- 技术(19427)
- 和(18771)
- 理论(18569)
- 策(18255)
- 体(17715)
- 银(17571)
- 机构
- 学院(369970)
- 大学(364657)
- 济(159887)
- 经济(156791)
- 管理(140429)
- 研究(127897)
- 理学(119277)
- 理学院(117984)
- 管理学(116215)
- 管理学院(115518)
- 中国(102556)
- 京(77745)
- 科学(75655)
- 财(73993)
- 农(73065)
- 所(65710)
- 研究所(59071)
- 中心(59026)
- 江(58965)
- 财经(57896)
- 农业(56230)
- 业大(55265)
- 经(52522)
- 北京(49401)
- 经济学(49098)
- 范(47436)
- 师范(47011)
- 州(46044)
- 院(45126)
- 经济学院(44450)
- 基金
- 项目(233750)
- 科学(184469)
- 研究(174814)
- 基金(169593)
- 家(147049)
- 国家(145675)
- 科学基金(124582)
- 社会(112261)
- 社会科(106000)
- 社会科学(105973)
- 省(91604)
- 基金项目(89494)
- 教育(79260)
- 自然(77809)
- 划(76021)
- 自然科(75967)
- 自然科学(75947)
- 自然科学基金(74638)
- 编号(72014)
- 资助(68258)
- 成果(58519)
- 重点(53019)
- 部(52717)
- 发(52310)
- 创(50420)
- 课题(49387)
- 国家社会(46884)
- 业(46764)
- 创新(46589)
- 性(45398)
- 期刊
- 济(188850)
- 经济(188850)
- 研究(113350)
- 中国(79298)
- 农(72313)
- 财(60584)
- 学报(55880)
- 科学(53457)
- 管理(52703)
- 农业(48607)
- 大学(43003)
- 学学(40349)
- 教育(39397)
- 融(38656)
- 金融(38656)
- 业经(34974)
- 技术(33976)
- 财经(29323)
- 经济研究(29307)
- 业(26860)
- 经(25432)
- 问题(25402)
- 贸(20905)
- 世界(20613)
- 技术经济(20511)
- 版(18889)
- 国际(18412)
- 商业(17423)
- 现代(17400)
- 经济问题(16660)
共检索到577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卢洋 张晓磊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其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形成阶段、确立阶段和深化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逻辑前提渐趋科学,二是目标取向不断多元,三是核心内容日臻完善,四是发展战略逐步成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在总动力——小农改造机制和分动力——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进程呈螺旋式演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致,对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在坚持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技术进步路线,持续推进与农民利益需求相符合的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张晓磊
本文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动力。在总动力——小农改造机制和分动力——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进程呈螺旋式演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致,对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别。总结历史经验,在坚持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技术进步路线,持续推进与农民利益需求相符合的制度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华 马永耀
本文从农业技术、农业土地制度及农业发展思路三方面,对党的领导集体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进行分析,概括出我们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容: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的土地节约型的道路;就是坚持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道路 内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顾益康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四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快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一、准确把握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全面科学地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内涵是探索其实现路径的重要前提。作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乃明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六个显著特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生产上的多要素密集型集约经营;渐进式地逐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和实现形式;传统有机农业与可持续生态农业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中国国情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文周 吴义周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为顺利走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孔祥利
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9—1958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1978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探索时期,1978—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时期,2012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懈探索和与实践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正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上;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巨大贡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铁辉 辛岭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通过梳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在总结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般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建设内容。研究表明: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科技应用、组织形式、投融资服务、市场体系和政策支持保护等六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组织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保障,投融资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活力工具,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持,政策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杨东群
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制度建设期、转型发展期、深化升级期和快速发展期等五个发展时期,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扶贫与农民收入增加、农业资源保护与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解决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距较大、农业规模化经营进展缓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不足和农业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较差等突出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农业三大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等观点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地域特色 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崚
本文就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志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和平
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由于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七大发展战略和四大技术路线。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发展战略 技术路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岳伟 鲍宗豪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