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0)
- 2023(8936)
- 2022(7529)
- 2021(7379)
- 2020(6195)
- 2019(14365)
- 2018(14548)
- 2017(26989)
- 2016(14841)
- 2015(17599)
- 2014(17713)
- 2013(17617)
- 2012(17023)
- 2011(15875)
- 2010(15932)
- 2009(15080)
- 2008(14934)
- 2007(13503)
- 2006(12199)
- 2005(11189)
- 学科
- 济(61994)
- 经济(61933)
- 管理(35274)
- 业(29812)
- 中国(26247)
- 方法(24882)
- 数学(22655)
- 数学方法(22540)
- 企(20742)
- 企业(20742)
- 农(18441)
- 贸(15708)
- 贸易(15697)
- 制(15678)
- 易(15436)
- 财(14047)
- 银(13159)
- 银行(13136)
- 行(12837)
- 学(11971)
- 融(11757)
- 金融(11749)
- 业经(11557)
- 体(11234)
- 地方(11154)
- 农业(10897)
- 环境(9728)
- 发(9356)
- 和(9356)
- 出(9088)
- 机构
- 大学(217886)
- 学院(214650)
- 济(97947)
- 经济(96041)
- 研究(86305)
- 管理(73494)
- 中国(68514)
- 理学(60781)
- 理学院(59998)
- 管理学(59160)
- 管理学院(58744)
- 京(49389)
- 科学(48778)
- 财(46640)
- 所(44894)
- 研究所(40370)
- 中心(37786)
- 农(37027)
- 财经(35748)
- 北京(32888)
- 经(32693)
- 江(32317)
- 经济学(31664)
- 院(31011)
- 范(29286)
- 农业(29115)
- 师范(28987)
- 业大(28934)
- 经济学院(28531)
- 财经大学(26406)
- 基金
- 项目(131543)
- 科学(101447)
- 研究(100425)
- 基金(93592)
- 家(82519)
- 国家(81835)
- 科学基金(66549)
- 社会(62981)
- 社会科(59505)
- 社会科学(59495)
- 省(48278)
- 基金项目(47915)
- 教育(46356)
- 划(42474)
- 编号(40897)
- 资助(39766)
- 自然(39317)
- 自然科(38311)
- 自然科学(38294)
- 自然科学基金(37615)
- 成果(36042)
- 部(31297)
- 重点(30526)
- 课题(30424)
- 发(29796)
- 中国(27971)
- 国家社会(26891)
- 教育部(26452)
- 创(26382)
- 性(26165)
- 期刊
- 济(113991)
- 经济(113991)
- 研究(74863)
- 中国(52301)
- 农(34403)
- 学报(34300)
- 财(33487)
- 科学(30956)
- 教育(29671)
- 管理(29231)
- 大学(25937)
- 融(24733)
- 金融(24733)
- 农业(23884)
- 学学(23686)
- 经济研究(19761)
- 技术(19076)
- 财经(18635)
- 贸(16832)
- 业经(16684)
- 经(16324)
- 问题(16098)
- 国际(15471)
- 世界(13387)
- 业(13231)
- 图书(12597)
- 理论(10643)
- 坛(10573)
- 论坛(10573)
- 技术经济(10282)
共检索到356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工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坤 秦玉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深受国家宏观经济、财政、税收等制度嬗变的影响,依次历经了从统一列支、两条腿走路、乡村自给、以县为主、到多级共担投入体制的演进。投入体制变迁呈现出清晰的价值路向,变迁逻辑上由工具理性向演进理性转变,投入的价值位序上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统筹,事权投入重心上历经"U型"转移,投入体制建设关注点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省思历史,前瞻未来,投入体制改革与发展上要做到"蹄急而步稳",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投入的稳定性与充分性,强化投入体制建设与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相适应。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投入体制 价值路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志军 曾凡林 刘春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经历了五次课程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初创期(1949—1976年);(2)重建期(1977—1992年);(3)发展期(1993—2006年);(4)初步成熟期(2007—2015年);(5)全面深化期(2016年至今)。五次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1)课程目标从简单移植逐步走向本体回归;(2)课程内容从功能单一逐步走向多元整合;(3)课程实施从固定封闭逐步走向弹性开放;(4)课程评价从静态单一逐步走向动态多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经验是:(1)始终坚持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始终坚持探索中国特色课改经验;(4)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实证精神。我国未来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是:(1)构建融合共通的课程体系;(2)强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3)提高课程实施的保障水平;(4)启动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测。
关键词:
新中国 特殊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成斌 宋旭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高校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在做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推进关键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探索形成了"顶天立地、强国富民"的高校科技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高校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努力迈新步、探新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产教融合 发展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郝家春 龚观
伴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地区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目前,学界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武术基础理论与项目实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解读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研究队伍的形成与传承、研究成果的累积与突破、研究视野的形成与拓展等方面。本研究在回顾、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与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提出建议:首先,完善学科自身发展,其要义在于体现特色,为满足社会需求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其次,满足社会需要导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只有通过服务社会,才能立稳学科地位、体现学科价值;再次,加强学校体育传承,课程、教学、师资是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弥补师资不足又是当务之急;最后,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主动顺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积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平台和传播体系。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学 新中国70年 学科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林伟婷
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采用Nvivo 11对31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从注意力视角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演进历程。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层次衔接开始注重实质性衔接但过程衔接指导性较弱,类型沟通注意力值有明显路径依赖且呈现单向沟通趋势。建议政府持续提高层次衔接与类型沟通的注意力配置,制定指导性强的过程衔接途径政策并深化职普体系双向沟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海涛 张玉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教育法制向教育法治的时代转型。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立法已初具体系,教育行政领域基本形成了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教育司法实践在制度的保障下迅速发展。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当前的教育法治建设还存在着立法理念有所滞后、执法力度尚显不足、司法裁判标准不一等一系列问题。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国情,对我国教育法治事业的发展作出客观理性的前瞻,对教育立法、行政、司法的全面推进提出可行之策。
关键词:
教育法治 教育法制 立法 行政 司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芳 汤吉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我国对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并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脉络。发展绿色产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国内外经验均表明绿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扶持。本文在系统总结近10年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不同层面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绿色产业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变绿色产业政策"重制定"为"重执行",强调动态监管;重点扶持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两个关系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关注世界绿色产业发展动向等。
关键词:
绿色产业 历史阶段 产业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海波 刘立峰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和实施过程及其客观必然性、实施的重大成就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对其主要特征做了归纳。第二部分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客观依据、实施取得的重要进展、继续推行这条道路的可行性和艰巨性及其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思源 朱强 李琳琳 沈琪霞
粮食政策即为解决粮食数量与粮食价格的一种施政方针,其计划措施的得失,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巨大,且现在世界粮食的总产量虽然充足,不过在区域分配上却极为不均,若一国粮食政策错误造成国内粮食短缺,又无法及时由国际市场得到所需的粮食,则会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流通政策与制度经历了反复的波折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值得反思。
关键词:
粮食 粮食政策 粮食流通体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思源 朱强 李琳琳 沈琪霞
粮食政策即为解决粮食数量与粮食价格的一种施政方针,其计划措施的得失,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巨大,且现在世界粮食的总产量虽然充足,不过在区域分配上却极为不均,若一国粮食政策错误造成国内粮食短缺,又无法及时由国际市场得到所需的粮食,则会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粮食流通政策与制度经历了反复的波折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值得反思。
关键词:
粮食 粮食政策 粮食流通体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刘杨程 马绍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规模效益、生产总值、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六个角度分析70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环保程度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工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实行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业";提倡生态化生产,改善生产流程,打造"绿色工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金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是近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逻辑起点、建设原则、结构及分类、建设障碍等几个方面,但是研究理念落后、研究对象模糊、研究架构缺失、研究力量不足、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方法简单等现实困境成为制约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藩篱。基于此,更新学科研究理念、明确学科研究对象、完善学科研究架构、整合现有研究力量、充实学科研究基础、优化学科研究方法等成为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重要趋向。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学科体系 学科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书生
有关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研究大多或截止于1936年或忽略1930-1940年代内在的连续性,认为近代中国未竟成功的工业建设自然不成体系,揆诸史实,可以发现对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评估在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上均有欠缺。在近代前期,以工业中心上海的工业化经验为代表,通过从技术移植学习到创新组合的演进,逐渐萌生了工业门类系统,并初步形成了不甚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是偏重于轻工业且关键性的重化工业未能显著发展;但在近代中后期,华北、东北、西南等地依托本地工矿资源所形成的重化工业门类,弥补并共同组成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从一个较长的时段(1850-1940年代)来看,这一萌芽及演化轨迹与工业革命史上后发展国家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在近代时期与其他先工业革命国家的竞争中,中国处于明显不利的位序,以至于我们误以为近代中国不曾萌生工业体系,从而忽略并低估了近代中国百年工业史内在的演化与趋向,重新认识这一工业体系的萌芽及演变中的临界点与阶段性特征,有助于拓展并深化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路径与内容的认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晓洁 祁占勇
职工教育是依据社会需求,对职工进行再教育的培养培训活动,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工教育政策经历了以普及文化知识为重心的探索初创期(1949—1965年),以思想政治改造为主线的艰难曲折期(1966—1976年),以全员补偿教育为抓手的恢复发展期(1977—1992年),以职工培训为关键的全面转型期(1993—2001年),以终身职业培训为方向的内涵丰富期(2002年至今)五个时期。面向新时代,我国职工教育政策在注重职工素质、关注弱势群体、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切实发挥维权与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