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6)
2023(13499)
2022(11092)
2021(10094)
2020(7977)
2019(18115)
2018(18033)
2017(33158)
2016(17821)
2015(20553)
2014(20740)
2013(20500)
2012(19713)
2011(18438)
2010(18550)
2009(17439)
2008(17312)
2007(15520)
2006(14430)
2005(13778)
作者
(53606)
(44797)
(44760)
(42610)
(28938)
(21463)
(20137)
(17335)
(17284)
(16048)
(15607)
(14996)
(14629)
(14496)
(14157)
(13797)
(13355)
(12935)
(12846)
(12544)
(11673)
(10981)
(10898)
(10393)
(10203)
(10195)
(9828)
(9826)
(9149)
(8918)
学科
(101226)
经济(101135)
管理(45216)
(42419)
中国(32350)
方法(31067)
(31024)
企业(31024)
地方(27217)
数学(26961)
数学方法(26723)
(24683)
业经(21272)
(18375)
(18366)
贸易(18360)
(17769)
(17040)
农业(16659)
地方经济(16301)
(16258)
(16195)
金融(16195)
(15945)
(15845)
银行(15827)
(15482)
环境(14333)
(12550)
(12376)
机构
大学(269610)
学院(267462)
(127029)
经济(124734)
研究(107809)
管理(92714)
中国(84453)
理学(77048)
理学院(76027)
管理学(74805)
管理学院(74304)
科学(61287)
(60246)
(55867)
(55565)
研究所(49761)
中心(47113)
(43600)
财经(43124)
(41577)
经济学(41469)
北京(39786)
(39225)
(38336)
(37926)
师范(37583)
经济学院(37033)
业大(34310)
农业(33597)
(33265)
基金
项目(164262)
科学(129551)
研究(122920)
基金(119443)
(104124)
国家(103274)
科学基金(86843)
社会(81583)
社会科(77421)
社会科学(77404)
(61204)
基金项目(61022)
教育(54922)
(52177)
自然(51222)
自然科(50030)
自然科学(50018)
资助(49452)
自然科学基金(49149)
编号(47874)
(42204)
成果(40672)
重点(37936)
(37316)
国家社会(35519)
发展(35006)
课题(34925)
(34472)
中国(33275)
(32982)
期刊
(156935)
经济(156935)
研究(94108)
中国(64535)
(42663)
(41108)
学报(40341)
科学(39001)
管理(38949)
教育(31745)
大学(31376)
(31341)
金融(31341)
农业(29383)
学学(29039)
经济研究(26445)
技术(24222)
财经(23170)
业经(22758)
问题(20664)
(20406)
(19322)
国际(18574)
世界(18051)
(16618)
技术经济(15111)
统计(13139)
图书(13113)
经济问题(12686)
现代(12437)
共检索到449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陈伟  郭毅  
研究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剖析不同阶段下工业与经济内在发展特点,并对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继而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方法:通过历史文献回顾,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数据整理与访谈咨询,厘清当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经历了蓄力期、探索期、加速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和换挡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内在结构、需求及要素驱动状况、区域发展策略等都有各自鲜明特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五个阶段不同特点的具体解析,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发现当前发展存在制度变革有待创新、工业与经济结构尚需优化、发展的科创支撑不足、传统驱动需求趋弱等七大方面问题。研究创新:从政府"有形的手"推动工业与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大政策转变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并从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模式、内在结构和驱动要素等方面总结分析每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对新形势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在制度保障、科技创新、需求驱动和经济要素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价值:厘清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脉络,明晰其不同阶段下各自发展特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中国工业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过去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巨变,创造了世界近代史上经济发展和减贫奇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区域发展非均衡和城乡发展不平等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经济发展非均衡存在的根源及现状,并基于这一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阶段扶贫开发政策及制度安排,勾勒出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轮廓,阐述我国各个阶段贫困治理的路径及特征。进一步,从贫困和不平等的测算、"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治理行政管理机制、"扶志"和"扶智"等视角着重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的科学性和创新性。通过分析我们进一步得出,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和贫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贫困减少的同时,也会因资源配置差异、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区域、城乡非均衡发展,而日益加剧的区域、城乡不平等又会抵消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无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最科学的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拥有大国优势、"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中国人勤劳好学重教育、华侨众多爱国等多种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坚持和改进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之所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是因为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闭关锁国、僵化封闭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由于实行了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开放化,近期之所以存在经济下行、经济结构不优、贫富差距较大、‘三农’问题突出、腐败现象严重等缺陷,则是因为经济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开放化还不彻底"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错误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从产业成长、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就,概括了工业化"中国方案"中的逻辑和经验。从产业成长看,本文通过数据和事实分析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工业大国"、"大而不强"是中国的最基本经济国情;从工业化进程看,改革开放40年,总体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初期阶段快速地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5年全面实现工业化,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产业结构演进看,可以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按照市场化改革划分为市场经济方向探索、市场经济构建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三个大的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中制度变革、要素流动、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分析,刻画出40年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动力;从产业政策看,中国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产业政策操作层面努力做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干预资源配置但又要尽量避免直接介入资源配置,这个"度"总体把握相对合理。归结起来,工业化"中国方案"的核心经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中求进"保证产业持续成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迈向高端化;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培育全面持续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正确处理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形成全面开放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效率提升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浩  
中国工业化已经走过整整60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带给我们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工业化,指出中国工业化是一种国家主导经济发展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一种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下的产业合理协调和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在逐步提高全国研发基金投入下的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模式;是一种由基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现代新型工业化以较少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这四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贯穿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始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刘杨程  马绍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规模效益、生产总值、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六个角度分析70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工业企业产能过剩,市场结构不匹配,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高端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质量档次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率低,生产环保程度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化融合发展,打造"高端工业";培养高精尖人才,实行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业";提倡生态化生产,改善生产流程,打造"绿色工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德复  
韩国经济的起飞是以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它们把规划、政策和区位条件等方面紧密结合,并达到高度统一,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极大地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韩国实行的“点、圈、带”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地区经济的整体效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路兴隆  
东北经济在中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及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东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则出现了增长相对滞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的现象。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高度契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大势在一个阶段的契合会产生路径依赖;要实现东北振兴必须关注人口流动的问题,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消解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负面效应;解放思想是东北地区破解各种问题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战略、21世纪初的非均衡协调发展、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区域发展的中国之路。本文以史实资料为依据,梳理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区域格局、区域战略及政策的变迁过程,总结区域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未来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程广明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发展相互共生、良性互动。回首过往,新中国70年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不但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谱写出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走出了一条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之路,而且也彰显了来自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探索涌现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丰硕成果。现在来看,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实践更加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春恒  
一、工业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为适应工业生产力的状况,在巩固完善和发展全民所有制工业经济的前提下,坚持全民、集体、个体和各种联合体一起上的方针,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出现了各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988年与1978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增长1.25倍,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为56.6%;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4倍,比重上升到36.4%;城乡个体工业和各种联营工业、合作工业,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 中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赵昕东  梁云芳  
在连续四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仍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宏现经济分析预测课题组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