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1)
2023(13517)
2022(11438)
2021(10972)
2020(8954)
2019(20898)
2018(20751)
2017(39629)
2016(21650)
2015(24671)
2014(24779)
2013(24278)
2012(22110)
2011(19944)
2010(19733)
2009(17911)
2008(17322)
2007(14922)
2006(13050)
2005(11860)
作者
(61230)
(50597)
(50133)
(48058)
(32325)
(24106)
(22846)
(19996)
(19314)
(17969)
(17269)
(17225)
(16059)
(15935)
(15711)
(15530)
(15176)
(14830)
(14423)
(14320)
(12533)
(12477)
(12096)
(11422)
(11248)
(11220)
(11124)
(11064)
(10105)
(9979)
学科
(88688)
经济(88588)
管理(59697)
(56186)
(45327)
企业(45327)
方法(39503)
数学(34272)
数学方法(33956)
中国(27881)
(24709)
业经(20113)
(20039)
(18504)
(17485)
贸易(17470)
地方(17053)
(17034)
农业(16357)
(16323)
理论(14025)
(13854)
(13530)
银行(13495)
环境(13386)
技术(13038)
(12923)
(12661)
金融(12660)
教育(12299)
机构
大学(305503)
学院(301157)
(125350)
经济(122866)
管理(119822)
研究(105297)
理学(103811)
理学院(102651)
管理学(101005)
管理学院(100472)
中国(79442)
(66478)
科学(64150)
(54941)
(52386)
研究所(48010)
(46943)
中心(46549)
财经(44331)
业大(43617)
北京(42633)
(42214)
(40782)
(40612)
师范(40454)
经济学(38302)
(38210)
农业(36643)
经济学院(34559)
(34468)
基金
项目(208271)
科学(164383)
研究(154413)
基金(152435)
(132797)
国家(131713)
科学基金(112899)
社会(98181)
社会科(92982)
社会科学(92958)
基金项目(80836)
(78155)
自然(72120)
自然科(70474)
自然科学(70459)
教育(70262)
自然科学基金(69206)
(66776)
资助(62566)
编号(62412)
成果(51113)
(46902)
重点(46410)
(44450)
课题(42898)
(42794)
国家社会(40919)
教育部(40453)
创新(39968)
科研(39435)
期刊
(135572)
经济(135572)
研究(92863)
中国(59439)
学报(47355)
科学(44491)
管理(44237)
(43478)
(39409)
大学(36205)
教育(35995)
学学(33487)
农业(30822)
技术(25844)
(25122)
金融(25122)
经济研究(22420)
财经(21567)
业经(20954)
图书(18480)
(18480)
问题(18015)
(16497)
理论(15088)
(14789)
科技(14476)
技术经济(14466)
世界(14241)
现代(13735)
实践(13633)
共检索到44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胡明波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文书工作的历史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书工作。在夏、商、周产生国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在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上百个朝代。这些朝代不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掌权,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的政权,因而其文书工作及其发布的文书大多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在太平天国时期虽曾出现过为农
[期刊] 求索  [作者] 常明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来明  侯永志  
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脱离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民族命运,必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展开了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基本思想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迅速建立国家现代化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1978年到党的十八大的基本思想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制约,迅速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丰富的思想菁华和实践真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慧容  刘同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已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和总结其独特的历史性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以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路应对中国面临的特殊问题,体现为对世界现代化传承与超越的中国式道路;既立足于现实国情,又依据中国人民的意志进行道路的主体性选择和创造性发展,实现了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变革和所创造的"奇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力图克服"资本逻辑"宰制,指向人的现代化逻辑的根本价值旨趣;超越了"征服自然"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图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发展定式,实现了和平发展的文明之路。伴随着世界现代化进入深刻变革期,中国开辟的现代化之路日益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平  裴文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航人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琰  杨鹏  
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农村调查这一科学工作方法,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其先后经历了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之后;调查的涵盖面十分广泛,涉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土地、人口、教育、医疗、卫生等,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当前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下,开展农村调查,深入挖掘农村调查这一研究方法的价值,全面掌握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东航  谢伟民  
文章对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的互动关系予以尝试性探讨,根据互动特征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党化国家形成时期、全能体制时期、党和国家相互嵌入的"中国模式"时期。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主要承担者和核心能动者,是中国改革成功最不可忽略的要素。在党和国家关系上,"以党领政"、党和国家相互"嵌入"的独特结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强大的党组织已根植在国家的各个层面,这是"中国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应继续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和调整,提升执政能力,以有效性累积合法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水旸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早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振兴科学技术是中国革命之必须,是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们党振兴中国科学技术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科学在社会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泉  杨丽雯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成功地开创并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大到二十大,历经为现代化奠基、为现代化寻路、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连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投身强国富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本国国情深入思考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明确宣告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五个坚持”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守的重要原则。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申  程霖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取得了经济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现代化思想。该思想的逻辑体系体现在前提、目标、战略和动力四个层面,并在发展变迁中,主要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一是针对后发外生型农业大国的经济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与历史阶段特征,首创性地做出了系统探索;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主张,并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拓展和深化;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对世界经济现代化同样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要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开拓理论新境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志江  刘雨薇  邓惠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先后探索出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新民主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独特创造。过渡时期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全面学习苏联工业化方法的"舶来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代化道路,是试图将苏联工业化内核与我国资源优势和现实需要相结合的理想建设路径。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与一般经济发展规律和世界文明发展方向进行契合对接以确保在与人类共同价值目标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我国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道路,是根据新阶段、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架构、战略部署、布局安排等进行创新升级的结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荆克迪  逄锦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创新包括:在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革命道路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和理念的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创新;等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的新发展阶段。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百年的历程和经验,目的是使我们站到新的历史起点,接续奋斗,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建军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治理的运用实践经历了从建立政权到推进治国理政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方面形成了政党协商、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对话等模式,并最终成熟定型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治理的发展定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对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治理中处在核心位置,进而也生发出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在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向基层协商赋权增能来推动协商治理的优势转化,信息技术与协商治理的深度融合也可能成为优势转化的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