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8)
2023(17215)
2022(15071)
2021(14589)
2020(12206)
2019(28922)
2018(29069)
2017(54289)
2016(30504)
2015(35115)
2014(35943)
2013(35081)
2012(32702)
2011(29607)
2010(29873)
2009(27153)
2008(26891)
2007(23794)
2006(20633)
2005(18455)
作者
(87570)
(72855)
(72477)
(69299)
(46488)
(35112)
(33186)
(28681)
(27714)
(26252)
(24850)
(24606)
(23217)
(23116)
(22659)
(22505)
(22465)
(21565)
(20936)
(20908)
(18236)
(18189)
(17568)
(16560)
(16521)
(16270)
(16249)
(16222)
(14749)
(14618)
学科
(117105)
经济(116982)
管理(79804)
(74892)
(60367)
企业(60367)
方法(54708)
数学(47788)
数学方法(47266)
中国(36628)
(33111)
(29194)
(27902)
教育(24767)
业经(24388)
地方(23933)
(23387)
贸易(23374)
(22709)
(22353)
理论(22247)
农业(21827)
(18634)
(17976)
财务(17895)
财务管理(17846)
环境(17688)
技术(17670)
(17661)
银行(17601)
机构
大学(434522)
学院(429423)
(166606)
经济(162585)
管理(161083)
研究(149364)
理学(138765)
理学院(137032)
管理学(134540)
管理学院(133743)
中国(108336)
(95292)
科学(93569)
(76796)
(75355)
(70748)
研究所(70052)
中心(67297)
(65402)
(64876)
师范(64863)
业大(63839)
北京(61412)
财经(60403)
农业(55519)
(54771)
(53629)
师范大学(52721)
(52361)
经济学(50261)
基金
项目(285273)
科学(222542)
研究(213094)
基金(202552)
(176008)
国家(174427)
科学基金(147484)
社会(129684)
社会科(122440)
社会科学(122406)
(111502)
基金项目(107443)
教育(103213)
(95529)
自然(95106)
自然科(92783)
自然科学(92756)
自然科学基金(91071)
编号(89923)
资助(84074)
成果(75776)
重点(64893)
(64407)
课题(64098)
(61614)
(58386)
教育部(55155)
大学(54404)
创新(54329)
科研(54238)
期刊
(184480)
经济(184480)
研究(133576)
中国(90903)
教育(72860)
学报(68875)
(63678)
科学(62399)
(57893)
管理(55339)
大学(51817)
学学(47186)
农业(44092)
技术(40364)
(33713)
金融(33713)
业经(29289)
经济研究(29086)
财经(28907)
图书(25011)
(24748)
问题(24267)
(23757)
(20356)
技术经济(20313)
理论(19728)
(19656)
科技(19217)
资源(19026)
(18853)
共检索到640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教育史研究班在全国范围内共举办了三届:1955年,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办的首届教育史研究班,1956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孟宪承指导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班。这三届教育史研究班作为研究生教育探索历程中的生动案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探索历史的一个缩影。考察和分析早期教育史研究班的创办过程及其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不仅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学习苏联到逐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变迁过程,而且呈现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从学习模仿到初步专业规范化的历史特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家福  陈松林  赵金坡  
将新中国来华研究生教育分为初创、中断、复苏、创立新体制和快速发展五个历史阶段,认为来华留学政策、中国经济实力、高等教育发展等主要因素,对来华研究生教育历史进程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来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刚  姜澄  
回顾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发布的情况,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特点,即在苏联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多重渠道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呈现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方式苏联化、培养过程严格化和培养结果高质化等特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意义: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人才培养的薪火相传以及新式教育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琦  
建国初期是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转型时期,文章通过对建国初期图书馆学论文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题分布、译文等各项特征进行计量分析,梳理了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齐春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多次调整与修改。教育方针的转变体现了国家在教育领域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21世纪之前,工具性价值取向占主导,具体表现为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以政治性价值取向为主,改革开放后教育方针逐步转移至经济性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教育方针的多元化价值取向逐步彰显。整体而言,我国教育方针价值取向存在由国家中心向以人为本过渡、由工具价值向本体价值回归、由单一价值走向价值整合的特点。未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将在注重发挥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推动本体价值深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晓璇  兰日旭  吴轩  
在国家经济目标、生产力发展程度、银企经济收益、政府政策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1949年以来银企之间的信贷关系和产权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出准松散型、松散型、紧密型和渗透型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从各个阶段来看,银企间的信贷关系和产权关系不是线性变迁的,而是分别呈现出“半财政化—财政化—非财政化”和“非自主性与自主性并存—消退—逐渐显现”的动态变动特征。银企关系的变化深刻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程和政策因素在其中的深层次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利  陈鹏  
立足于教育政策文本,结合重要历史资料和标志性教育改革事件,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变迁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发现:我国技工教育大致经历了以高效服务生产为主导的技工教育蓬勃兴起阶段,以适应政治探索为特点的技工教育曲折发展阶段,以应对市场需求为中心的技工教育恢复调整阶段,以满足国家深化改革为抓手的技工教育快速发展阶段,以实现长效发展为重心的技工教育内涵丰富阶段等五个阶段。回顾、检视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认识技工教育在推动国家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为未来我国技工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性借鉴,促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技工教育新格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澄  余子侠  
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探索是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发展,订立研究生学位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1955至1966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新中国曾多次拟订研究生学位制度,并对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遗憾的是,囿于其时人们对学位本质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内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几次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努力都功亏一篑。深刻分析和厘清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建立历程,既有助于当前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学位制度,亦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与动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教育史不是教育与历史的简单相加 ,而是两个学科的汇聚与共生。没有教育学作指导的教育史研究可能较为盲目 ,没有历史学作基础的教育史研究可能流于空洞。在教育与历史之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是教育史学科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梅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奖助政策历经初步建立、渐进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三个阶段的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以研究生奖助政策发展的关键节点为线索,分析发现:经济体制基础、权力管理模式、思想观念环境是其深层结构,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趋势和高校行动者精英团体的支持作用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是激活研究生奖助政策变迁的动力。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内涵,需突破路径依赖,强化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奖助政策中国特色,建立反馈评估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鹏宇  马永红  白丽新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在国家、学术和市场三重逻辑共同驱动下经历了由萌芽、波动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制度变迁方向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日益增多;变迁形态以渐进、局部变迁为主,激进、整体变迁阶段性作为"波峰"形态出现。应充分认识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机理和规律,探索三重逻辑合理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在招生单位办学自主权、学生自由选择权、招考分离、社会需求响应力等方面继续开展适切的改革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刚  
抗战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指导下,教育部门及各高校都制订了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恢复和发展因战争而打乱了进程的研究生教育。留学教育政策的紧缩也为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八年抗战中,研究生教育历经了恢复调整、发展壮大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研究所数量、招生人数以及专业分布,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高校根据时代的需要及所属地的实际,探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化的发展,以专业模式进行,适应国家战时需要。抗战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战建国及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可贵的人力支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问青松  
教育是一种特殊产业 ,研究生教育产业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包括资源的短缺性、产品的专门性、消费活动的个体性、消费者的主动性、消费结果的多效性和投资回报的长久性等。相应地 ,研究生教育在运作上应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多元投资机制、自主管理机制 ,以强化市场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为进  彭列平  汪益民  
分析并概括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点,认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指出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为: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专业与非专业途径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