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8)
- 2023(10005)
- 2022(8205)
- 2021(7636)
- 2020(6334)
- 2019(14429)
- 2018(13785)
- 2017(26262)
- 2016(13775)
- 2015(15680)
- 2014(15311)
- 2013(15127)
- 2012(14084)
- 2011(12784)
- 2010(12883)
- 2009(12656)
- 2008(11712)
- 2007(10306)
- 2006(9245)
- 2005(8828)
- 学科
- 济(57525)
- 经济(57432)
- 管理(43635)
- 业(40603)
- 企(33994)
- 企业(33994)
- 融(27068)
- 金融(27066)
- 中国(26071)
- 银(24867)
- 银行(24860)
- 行(24131)
- 方法(23036)
- 数学(20765)
- 数学方法(20619)
- 财(19729)
- 制(19476)
- 农(14841)
- 贸(13853)
- 贸易(13837)
- 易(13675)
- 业经(13450)
- 体(12664)
- 务(12346)
- 财务(12316)
- 财务管理(12292)
- 企业财务(11780)
- 中国金融(11310)
- 体制(10923)
- 地方(10440)
- 机构
- 大学(196448)
- 学院(193697)
- 济(94850)
- 经济(93265)
- 管理(71967)
- 研究(70946)
- 中国(63924)
- 理学(61066)
- 理学院(60411)
- 管理学(59737)
- 管理学院(59362)
- 财(47061)
- 京(41385)
- 财经(36709)
- 科学(36417)
- 所(34219)
- 中心(33740)
- 经(33581)
- 经济学(32424)
- 研究所(30593)
- 经济学院(29163)
- 财经大学(27632)
- 江(27457)
- 北京(26880)
- 农(26505)
- 院(25574)
- 融(23768)
- 金融(23373)
- 业大(22622)
- 范(22452)
- 基金
- 项目(124939)
- 科学(100501)
- 基金(95217)
- 研究(94534)
- 家(82026)
- 国家(81418)
- 科学基金(70134)
- 社会(65173)
- 社会科(62145)
- 社会科学(62135)
- 基金项目(49002)
- 省(44347)
- 教育(42350)
- 自然(41537)
- 自然科(40617)
- 自然科学(40607)
- 自然科学基金(39940)
- 资助(39122)
- 划(38124)
- 编号(35663)
- 成果(30396)
- 部(30203)
- 制(29878)
- 国家社会(29126)
- 重点(28627)
- 发(27148)
- 中国(27050)
- 教育部(26880)
- 创(26634)
- 性(25679)
共检索到310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继志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1950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试行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受政务院领导,主管全国货币金融事业。为了履行好金融监督与管理等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几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建立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制度
关键词:
金融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佐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的30年期间,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没有建立完整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只有少量涉及个人所得的税收。曾经准备开征个人所得税,但是最终没有实现。
关键词:
新中国 个人所得税 探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天虎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能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明显的风险特征,致使国家对其监管采取了严格审慎的政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相关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当前应赋予的制度环境,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规范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
民间金融 监管制度 变迁 评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天虎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能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明显的风险特征,致使国家对其监管采取了严格审慎的政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相关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当前应赋予的制度环境,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规范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
民间金融 监管制度 变迁 评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刚 姜澄
回顾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发布的情况,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特点,即在苏联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多重渠道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呈现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方式苏联化、培养过程严格化和培养结果高质化等特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意义: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人才培养的薪火相传以及新式教育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史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俊芳
高校人事制度是高校用人治事达成一定发展目标的规则体系,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长时段的研究方法,借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系统回顾70年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其聚人、评人、聘人中呈现的从多元经本土到域外、从思想政治经教学科研至教学科研师德并重、从终身经约束至淘汰等基本特征,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四对冲突提出未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构路径,以助力我国"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
新中国 高校人事制度 聚人 评人 聘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荣 李加明
国外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银行为主的营销模式 ,以寿险公司为主的营销模式 ,银行、寿险公司共建模式 ,银行以收购的形式进入寿险公司的模式。目前在西方社会 ,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所售保单逐年增加 ,银行、保险的合作可使银行、保险和客户三方都受益 ,在考虑发展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时对一些具体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文俊
新中国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正式确立。1956年,制度建设中的奠基工作基本完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公费医疗制度。新中国初期公费医疗的施行,对增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进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公费医疗中浪费超支现象也随即出现,并渐变为一种普遍性的严重问题。严重的浪费超支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舆论的集中关注,1957年开始,在"勤俭建国"方针的指引下,以改进制度为主要应对思路的"反浪费"工作在公费医疗领域深入展开。该项工作一直持续至1965年,改进符
关键词:
公费医疗 医疗制度 医疗保障 医疗管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澄 余子侠
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探索是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发展,订立研究生学位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1955至1966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新中国曾多次拟订研究生学位制度,并对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遗憾的是,囿于其时人们对学位本质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内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几次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努力都功亏一篑。深刻分析和厘清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建立历程,既有助于当前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学位制度,亦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与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晔
产教融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发扬解放区办学经验,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表现形式不断演进,先后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校办工厂、以产养校,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下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几个阶段。未来,我国产教融合应由简单结合走向深度融合,从职业教育迈入高等教育,从校企双元走向多元治理,从政策引领走向法制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军 乔夏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城乡兼顾"作为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原则,全面统筹城乡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安定城乡局面、恢复城乡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土地改革、政策扶持、生产技术革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缩小了城乡物质差距;利用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与医疗救济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初步健全了城乡组织机制与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改造与重建了农村社会风尚,消除了城乡融合发展观念差异。这些举措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历史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海波 毛纯兵 黄速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制度演变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跨越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在以工业革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性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重工业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历了从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再到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历史演变,遵循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坚定了满足人民需求和凸显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践行了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二元主体关系以及持续互促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格局的实践手段,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属性和人民属性,取得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工业强国建设的目标,需加快建成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区域工业规划制度、有效利用国内外工业资源、完善工业发展监督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红 王彦红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毅然选择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并为此制度的实现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中共不仅在解放区、国统区进行了区域广阔、层次交错的民心争取工程,为政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社会基础;而且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发布"五一口号",向各民主党派发出建立联合政府的邀请函,为政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另外,中共在军事战场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巨大胜利,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政党制度形成的关键;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筹备召开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为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搭建了有效合作的政治平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人与组织关系是组织管理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组织的外部制度情景中一个显著变化是伴随着完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度逻辑逐步从社会逻辑向市场逻辑转变,本文基于这一转变探讨人与组织关系的演变。随着人与组织之间管理模式、自由程度、开放程度、创新意识、社会责任、雇佣形态、决策模式等要素的变迁,人与组织之间关系从单位制下的"捆绑体"逐步转变为工具理性下的"经济契约体"、价值理性下的合作共赢,最终向共生共赢式关系转变。这一演变历程背后是制度逻辑、组织形态、组织中的人性假设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演变:制度逻辑由单一社会逻辑向多元混合逻辑转变;组织形态由单一社会组织向经济组织、混合组织转变;人性假设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经济人与共享人转变;企业家精神由社会企业家精神、创业企业家精神向共益型企业家精神迈进。展望未来,新社会责任认知、新技术范式、新经济形态、新组织实践将驱动人与组织的和谐共生与共赢。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安勇 史桂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制度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税制体系,税制结构框架清晰,亦契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较好地体现筹备财政收入的属性,但调节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税收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因此,今后我国应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完善地方税收体制。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和布局税收制度改革,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
关键词:
税收制度 财政收入 改革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