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8)
- 2023(16814)
- 2022(14597)
- 2021(13709)
- 2020(11528)
- 2019(27217)
- 2018(26886)
- 2017(51557)
- 2016(28041)
- 2015(32053)
- 2014(32341)
- 2013(32367)
- 2012(30205)
- 2011(27624)
- 2010(27601)
- 2009(25678)
- 2008(25397)
- 2007(22574)
- 2006(19674)
- 2005(17250)
- 学科
- 济(118329)
- 经济(118203)
- 管理(75688)
- 业(75365)
- 企(58843)
- 企业(58843)
- 方法(54781)
- 数学(48182)
- 数学方法(47710)
- 农(39817)
- 中国(32767)
- 财(28825)
- 学(26710)
- 业经(26655)
- 农业(26084)
- 贸(23611)
- 贸易(23600)
- 地方(23173)
- 易(22962)
- 制(22341)
- 和(18037)
- 银(17936)
- 银行(17867)
- 环境(17449)
- 理论(17221)
- 融(17169)
- 金融(17166)
- 行(17072)
- 务(17023)
- 财务(16951)
- 机构
- 大学(412476)
- 学院(409360)
- 济(166865)
- 经济(163250)
- 管理(158054)
- 研究(143896)
- 理学(136839)
- 理学院(135251)
- 管理学(132923)
- 管理学院(132201)
- 中国(107662)
- 科学(90845)
- 京(88819)
- 农(76826)
- 所(74187)
- 财(73676)
- 研究所(67889)
- 业大(65145)
- 中心(65029)
- 农业(59981)
- 江(59496)
- 财经(59170)
- 北京(56573)
- 范(54311)
- 经(53832)
- 师范(53734)
- 院(51345)
- 经济学(50727)
- 州(47873)
- 经济学院(45832)
- 基金
- 项目(278108)
- 科学(216547)
- 基金(201515)
- 研究(200141)
- 家(177208)
- 国家(175732)
- 科学基金(148398)
- 社会(125231)
- 社会科(118390)
- 社会科学(118357)
- 省(107422)
- 基金项目(106883)
- 自然(96988)
- 自然科(94667)
- 自然科学(94634)
- 自然科学基金(92950)
- 划(91265)
- 教育(90814)
- 资助(83688)
- 编号(81368)
- 成果(66780)
- 重点(62621)
- 部(61735)
- 发(59876)
- 创(56650)
- 课题(56153)
- 科研(53701)
- 创新(52955)
- 教育部(52218)
- 大学(51583)
- 期刊
- 济(184150)
- 经济(184150)
- 研究(120572)
- 中国(77969)
- 农(73643)
- 学报(71229)
- 科学(64393)
- 财(54997)
- 管理(54527)
- 大学(53025)
- 农业(50074)
- 学学(49965)
- 教育(41893)
- 融(35440)
- 金融(35440)
- 技术(33268)
- 业经(31378)
- 经济研究(29773)
- 财经(28597)
- 业(24919)
- 经(24438)
- 问题(24391)
- 版(21382)
- 图书(21106)
- 技术经济(19990)
- 贸(19332)
- 理论(19324)
- 科技(19293)
- 业大(18450)
- 世界(18214)
共检索到59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静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农民仍面临地块零碎的局面和土地利用分散的情况。除了通过自耕、雇工经营和互助合作等方式来克服土地经营中的零细化困境外,农民更多地是通过地权交易来调剂土地远近或肥瘦。而地权交易中的小额数、零细化特征则进一步导致了农田田段之分割及其位置上之零星散布。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地权交易 零细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各阶层农民的心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并由此影响了农民的经济行为。笔者梳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高潮前政府的土地制度变迁,并阐述这些正式制度安排对地权交易中农户心态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土地流转 农户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东 李繁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劳动力经历了多元流动阶段,改善了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外源污染与农业面源的内源污染的双重夹击,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老人农业""化学农业"非生态农业成为常态。"三唯论"、二元经济理论、托达罗模型虽然与我国不同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相吻合,但其固有的生态缺失决定了这些理论不能指导现阶段乡村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乡村绿色发展需要形成流出、留住、吸引、培育相结合的良性劳动力流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芸芸 杨久栋 曹斌
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和对乡村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的重现核算结果,分析了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特点和问题,认为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演化历程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大因素变化为依据,可以分为农业产业主导期、乡村工业化快速推进期、乡村产业发育与结构优化期和乡村产业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期四个阶段,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演化呈现旁侧效应显著、乡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特点,同时也面临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适宜劳动力欠缺、农村科技投入不足和乡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既要重视增强产业实力、也要提升产业内生动力基本思路也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乡村教师教育 政策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华彦玲
苏南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了土地流转的空前加速,沉寂了50年之久的苏南乡绅、族绅等经济、权威能人正渗透到国家正式土地制度领域,改变着乡村土地地权、利用及收益分配,使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由地方政府推动和乡村权威精英控制,流转主要发生在村集体和乡村经济能人、权威精英经营的企业之间,地权也由平均的状态变为一种权威地权。这种权威地权效率如何,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
苏南乡村 H村 土地流转 地权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继志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1950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试行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受政务院领导,主管全国货币金融事业。为了履行好金融监督与管理等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几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建立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制度
关键词:
金融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军 乔夏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城乡兼顾"作为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原则,全面统筹城乡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安定城乡局面、恢复城乡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土地改革、政策扶持、生产技术革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缩小了城乡物质差距;利用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与医疗救济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初步健全了城乡组织机制与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改造与重建了农村社会风尚,消除了城乡融合发展观念差异。这些举措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历史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关中美 杨贵庆 王祯 肖颖禾
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以1990-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为核心文献源,对我国乡村空间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乡村空间的研究热点及研究主线。研究结果显示:(1)乡村空间领域从2006年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整体上呈现出发文量激增的特征;(2)乡村空间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热点围绕农村居民点、乡村聚落、乡村空间展开;(3)乡村空间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5大研究主线,相互之间交叉和叠合力度不足,说明乡村空间领域的研究视角已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是还未形成规模化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4)未来的乡村空间领域研究应该在理论框架完善、研究方法创新、应用实践拓展方面进行深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月霞 张博一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3 936篇乡村治理相关研究的核心论文进行梳理,绘制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治理研究发文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爆发期四个阶段,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表现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的内涵、主体、模式、体系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深刻挖掘传统资源,构建关于乡村治理的本土理论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月霞 张博一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3 936篇乡村治理相关研究的核心论文进行梳理,绘制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治理研究发文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爆发期四个阶段,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表现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的内涵、主体、模式、体系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深刻挖掘传统资源,构建关于乡村治理的本土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曲韵
朝鲜战争爆发后,针对美国主导下的对华"封锁、禁运"的步步升级,中国政府随即在贸易方式、对外贸易组织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了多项应急措施加以反制。这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短期和长远影响。从短期效应来看,由于在反"封锁、禁运"过程中实行了一系列刺激私营进出口商开展经营的措施,推动了私营进出口业的发展;而从长期影响来看,在反"封锁、禁运"过程中私商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以及"封锁、禁运"导致在贸易方向上加速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都制约了私营进出口业的后续发展。这一时期为方便开展易货贸易而设立的专业小组和联营也为此后进行的私营进出口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福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摸索与起步: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探析(1950—195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学院与新时代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比较研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路径与趋向
政策工具视角下乡村生活空间政策变迁分析——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与模糊量化分析的比较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农场绿色生产制度供给及优化路径——基于政策法律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量化分析和公众感知的传统村落色彩景观优化研究——以闽南蟳埔村为例
新中国成立初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变迁过程与特点探析(1949-1966)——以早期教育史研究班为个案
地方政府建设数字乡村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与政策逻辑——基于435份地方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