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7)
- 2023(9919)
- 2022(8387)
- 2021(8094)
- 2020(6953)
- 2019(15977)
- 2018(16115)
- 2017(30534)
- 2016(16916)
- 2015(19586)
- 2014(19730)
- 2013(19276)
- 2012(18002)
- 2011(16559)
- 2010(16635)
- 2009(16087)
- 2008(15936)
- 2007(14367)
- 2006(12877)
- 2005(11959)
- 学科
- 济(69995)
- 经济(69892)
- 管理(50391)
- 业(43079)
- 企(34486)
- 企业(34486)
- 方法(31550)
- 数学(28766)
- 数学方法(28514)
- 中国(25518)
- 制(19526)
- 财(19424)
- 农(17838)
- 贸(16566)
- 贸易(16554)
- 易(16317)
- 银(14042)
- 银行(14032)
- 业经(13746)
- 行(13555)
- 体(13156)
- 融(12091)
- 金融(12089)
- 环境(11382)
- 学(11138)
- 体制(10870)
- 农业(10742)
- 务(10431)
- 财务(10404)
- 财务管理(10372)
- 机构
- 大学(252528)
- 学院(244702)
- 济(112244)
- 经济(110192)
- 管理(91077)
- 研究(86985)
- 理学(77229)
- 理学院(76400)
- 管理学(75244)
- 管理学院(74800)
- 中国(70000)
- 财(55625)
- 京(54176)
- 科学(47219)
- 财经(43205)
- 所(43116)
- 经(39302)
- 研究所(38508)
- 中心(38152)
- 经济学(36442)
- 北京(35639)
- 江(35173)
- 农(33526)
- 经济学院(32820)
- 财经大学(32137)
- 范(32088)
- 师范(31863)
- 院(31412)
- 业大(30715)
- 州(27818)
- 基金
- 项目(152510)
- 科学(120612)
- 研究(116275)
- 基金(111883)
- 家(96018)
- 国家(95287)
- 科学基金(80887)
- 社会(76304)
- 社会科(72479)
- 社会科学(72461)
- 基金项目(57826)
- 省(55688)
- 教育(54483)
- 自然(48416)
- 划(47991)
- 自然科(47239)
- 自然科学(47224)
- 资助(47015)
- 自然科学基金(46390)
- 编号(46111)
- 成果(40559)
- 部(36853)
- 重点(34580)
- 制(33307)
- 课题(33132)
- 发(32429)
- 国家社会(32425)
- 教育部(32196)
- 创(31266)
- 中国(30956)
- 期刊
- 济(124310)
- 经济(124310)
- 研究(82769)
- 中国(53443)
- 财(42518)
- 管理(35799)
- 学报(32701)
- 科学(31871)
- 农(29971)
- 教育(29819)
- 大学(26546)
- 融(25926)
- 金融(25926)
- 学学(23940)
- 财经(22653)
- 经济研究(21185)
- 农业(20567)
- 技术(20091)
- 经(19583)
- 贸(17333)
- 问题(17333)
- 业经(17222)
- 国际(15119)
- 世界(13204)
- 图书(12651)
- 统计(12637)
- 技术经济(12589)
- 理论(11921)
- 业(11590)
- 策(11075)
共检索到385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俊芳
高校人事制度是高校用人治事达成一定发展目标的规则体系,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长时段的研究方法,借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系统回顾70年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其聚人、评人、聘人中呈现的从多元经本土到域外、从思想政治经教学科研至教学科研师德并重、从终身经约束至淘汰等基本特征,针对发展中存在的四对冲突提出未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构路径,以助力我国"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
新中国 高校人事制度 聚人 评人 聘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靳占忠 王洋 颜翠英
通过从招聘标准与任期、教师入职与考核、薪酬待遇、晋升路径四个方面对香港高校人事制度进行梳理,论述了对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启示:职前教育期、入门见习期,教师价值观以学术资格为导向,实施"教师培育工程";热情建构期、专业挫折期,教师价值观以学术资本为导向,实施"教师提升工程";稳定更新期,教师价值观以学术权威为导向,实施"教师攀登工程";离岗消退期,教师价值观以学术责任为导向,实施"教师春蚕工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齐书花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分三个阶段分析了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指出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展较慢,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包括事业单位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至今未能打破,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未形成,僵化的编制管理阻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最后,针对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岗位管理 编制管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安勇 史桂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制度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税制体系,税制结构框架清晰,亦契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较好地体现筹备财政收入的属性,但调节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税收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因此,今后我国应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完善地方税收体制。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和布局税收制度改革,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
关键词:
税收制度 财政收入 改革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振宇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现代社会科学评价人才、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基本社会就业公平的一种国家考试制度。本质上来说,它是劳动就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人力资源开发范畴。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历了八级工制度、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五个发展阶段。"双证"制度与1+X证书制度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作为过渡形态,1+X证书制度将经历一个试错完善的过程,"X"证书面临权威性、通用性、针对性等三个方面的挑战以及与"1"证书的互通衔接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瑜香 李天国
本文从制度初创、取消、恢复和探索、建立和发展、整合与加强等五个阶段描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演进历程;以调解和仲裁为重点,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法律制度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化解、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坚持多元处理、改革创新、调解优先和仲裁独特优势等重要经验。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运转良好,体制机制和工作中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并无重大制度缺陷;应在保持现有"一般案件一裁两审,部分案件一裁终局"制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来充分发挥现有争议处理制度的优势,切实维护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加之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人事工作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人才资源因其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素成为被争夺的核心资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与当今发达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金 孙迎联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视作历史使命和本质要求。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如期达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反贫困经验。因此,对我国农村反贫困进行制度回顾、矛盾反思与实践创新,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从而为"后扶贫时代"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科学指导,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反贫困行动 扶贫政策 主要矛盾 扶贫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邓国胜
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应当放在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进行研究和推进。未来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不断提升自主性和公共性,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又需要结合高校的特点,根据高校的属性渐进推进。
关键词:
人事制度 改革 事业单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吕玉刚
兴校强校,决定的因素是什么?是人才。抓人才,靠什么?靠事业、靠感情、靠待遇、靠氛围。这些都离不开创新人才工作政策和机制,改革和理顺内部人事及分配制度。人说我们的许多高校已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人事及分配制度革命。这是不假的:铁饭碗被打破、教师聘任制兴起、职员制在试点、分配档次被拉开,等等。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改革都还是初步的和不完善的,大部分高校在人才竞争上还处于劣势,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酝酿新突破,如何抢抓机遇,深谋远虑,把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引向深入,把三支人才队伍、特别是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好,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是各高校、尤其是党政主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费湘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本文在具体分析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压力与问题之基础上,指出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高校内部综合改革的难点,并认为只有人事制度改革突破了,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文章进一步就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进行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事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月
在高等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关系到办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在新的形式下,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与作用,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