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2)
- 2023(13343)
- 2022(10803)
- 2021(10061)
- 2020(8312)
- 2019(18951)
- 2018(18661)
- 2017(36206)
- 2016(19359)
- 2015(22173)
- 2014(21929)
- 2013(22120)
- 2012(21037)
- 2011(19162)
- 2010(19541)
- 2009(18617)
- 2008(18796)
- 2007(16898)
- 2006(15473)
- 2005(14712)
- 学科
- 济(100902)
- 经济(100790)
- 业(82601)
- 企(74164)
- 企业(74164)
- 管理(69289)
- 方法(38514)
- 中国(32184)
- 业经(31328)
- 数学(30319)
- 数学方法(30223)
- 农(29831)
- 财(29254)
- 制(22171)
- 地方(21027)
- 农业(20763)
- 贸(20365)
- 贸易(20345)
- 务(20111)
- 财务(20094)
- 财务管理(20067)
- 易(19875)
- 企业财务(19008)
- 技术(18786)
- 银(17581)
- 银行(17571)
- 行(17164)
- 策(17133)
- 和(16848)
- 体(16160)
- 机构
- 学院(293345)
- 大学(289236)
- 济(139559)
- 经济(137279)
- 管理(114706)
- 研究(102335)
- 理学(96544)
- 理学院(95567)
- 管理学(94752)
- 管理学院(94176)
- 中国(85118)
- 财(66863)
- 京(62471)
- 科学(54496)
- 财经(51980)
- 所(51230)
- 经(47246)
- 研究所(45333)
- 中心(45167)
- 江(44596)
- 经济学(43890)
- 农(43537)
- 北京(41088)
- 经济学院(39671)
- 财经大学(38334)
- 院(36180)
- 州(35624)
- 范(35559)
- 业大(35359)
- 师范(35302)
- 基金
- 项目(175784)
- 科学(141211)
- 研究(135858)
- 基金(129605)
- 家(110101)
- 国家(109081)
- 科学基金(94711)
- 社会(90872)
- 社会科(86395)
- 社会科学(86376)
- 基金项目(67226)
- 省(66663)
- 教育(60435)
- 自然(55929)
- 划(55247)
- 自然科(54620)
- 自然科学(54604)
- 编号(53994)
- 自然科学基金(53729)
- 资助(53132)
- 成果(44314)
- 发(43466)
- 部(41093)
- 创(39411)
- 重点(39233)
- 国家社会(38589)
- 业(38045)
- 课题(37547)
- 发展(36707)
- 展(36118)
- 期刊
- 济(165626)
- 经济(165626)
- 研究(98757)
- 中国(61269)
- 财(53151)
- 管理(49381)
- 农(41962)
- 科学(37039)
- 融(35514)
- 金融(35514)
- 学报(34260)
- 农业(29069)
- 业经(28058)
- 教育(27878)
- 大学(27790)
- 财经(27430)
- 经济研究(27402)
- 技术(26758)
- 学学(26091)
- 经(23870)
- 问题(22401)
- 贸(20366)
- 国际(18053)
- 世界(17759)
- 业(17758)
- 技术经济(17722)
- 现代(15130)
- 商业(15038)
- 经济管理(14643)
- 经济问题(13950)
共检索到470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曾宪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从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国有企业发展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坚持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始终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坚持与时俱进,高度注重国有企业发展与宏观环境相契合;高度重视企业保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努力谋求生产效率的提高;坚持党的领导,构建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独特治理结构。以混合所有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能有效促进政企分开,解决制约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祖君 侯宏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回顾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总结为立足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引领周边地区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多维手段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五种模式,从制度优势与有为政府、央地财政关系、区域均衡与人的均衡等视角分析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解决南北分化、协同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细化经济区划、完善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圣金 聂满豪 刘相阁
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及成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的来看,中国金融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从国内来看,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放眼世界,我国金融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初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入实施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要树牢危机意识,全方位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能力和化解处置能力。
关键词:
中国金融 改革开放 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高九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理性“经济人”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典武 李书友 徐振宇 李冰倩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商业发展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商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第一个时期(1949-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业在这一时期,党的政策非常正确。共产党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恶性通货膨胀。在陈云同志的领导下,政府很快制止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同时明确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在当时提出的"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中,笔者认为对实际工作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公私兼顾"。虽然政府开始设立国营商业企业,但商业总体上以私人商业为主,零售业和饮食服务业几乎全部是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纪玉山,张跃文
现代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从产生到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西方国有企业的兴衰起伏 ,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同时证明了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 ,国有企业也有生存空间。西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表明 :更好地承担公共职能和实现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两大主要目标 ;股份制改造和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是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西方 国有企业 改革 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民营经济 正名立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有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力量。国有企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保障了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展望未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应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具备适应市场竞争活力的前提下,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与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拥有控制力与带动力;继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宪法所赋予的使命。从路径上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是通过国有企业的分类予以完成的;从外部环境看,国有企业要与民营企业在竞争中性下共同发挥作用;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加强国资监管有助于确保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有效实现。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晶 陈之涛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对国资委最新的央企评价模式进行了评价。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最新的业绩评价模式,并对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凌琪帆 曹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历经了起步探索、恢复重建、改革创新、重点发展、转型发展五个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办学形式不断创新、产教融合能力显著提升、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对象从职前向职后延伸、服务"三农"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安勇 史桂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制度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调整,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税制体系,税制结构框架清晰,亦契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现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较好地体现筹备财政收入的属性,但调节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税收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因此,今后我国应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税收法律体系、完善地方税收体制。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和布局税收制度改革,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
关键词:
税收制度 财政收入 改革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勤林 陈说
融合共兴的城乡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城乡关系的调整依次经历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支持城市以农养工的城乡关系曲折演进阶段、改革开放指引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以及新时代共同富裕指引下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基于城乡关系演进历程的时代特征与多维实践,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城乡关系演进"四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形成城乡融合为主体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与有益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学敏 巩前文
国家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的多重约束要求农业走出一条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的绿色发展之路,其中政策引导是关键。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变化趋势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优化进路。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达成社会共识,农业低碳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粮食安全与餐桌安全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性目标从增产转向带动农民增收;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可以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和2016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为关键节点,划分为政策孕育阶段、政策初建阶段和政策体系化阶段3个阶段;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演变,经历了聚焦粮食增产到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再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转变过程,该过程中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逐步实现了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3方面的体系化整合,但在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对此,本文提出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的优化进路:坚持底线思维,构建资源源头管控、产地环境监控、产业准入严控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改革体系;坚持法律思维,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法律化;坚持系统思维,财政补贴多补并一补强化支持农业绿色发展主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