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8)
- 2023(11044)
- 2022(9284)
- 2021(8914)
- 2020(7248)
- 2019(16918)
- 2018(16485)
- 2017(33007)
- 2016(17615)
- 2015(19967)
- 2014(20007)
- 2013(20434)
- 2012(19551)
- 2011(18178)
- 2010(18552)
- 2009(17824)
- 2008(17673)
- 2007(16027)
- 2006(14783)
- 2005(13481)
- 学科
- 济(85210)
- 经济(85124)
- 业(50057)
- 管理(46431)
- 农(35365)
- 企(34863)
- 企业(34863)
- 方法(32493)
- 中国(29596)
- 数学(29372)
- 数学方法(29071)
- 农业(22448)
- 制(21023)
- 财(20919)
- 业经(20441)
- 贸(19062)
- 贸易(19051)
- 易(18675)
- 地方(17270)
- 银(16490)
- 银行(16482)
- 行(15968)
- 融(14304)
- 金融(14304)
- 策(14283)
- 体(13447)
- 学(13294)
- 发(12964)
- 产业(12074)
- 及其(11767)
- 机构
- 学院(266466)
- 大学(265763)
- 济(128640)
- 经济(126239)
- 管理(100570)
- 研究(97261)
- 理学(84851)
- 理学院(83966)
- 管理学(82929)
- 管理学院(82424)
- 中国(79201)
- 财(60785)
- 京(56647)
- 科学(51554)
- 所(48316)
- 财经(46923)
- 中心(43699)
- 研究所(42829)
- 经(42556)
- 经济学(41625)
- 农(41365)
- 江(40061)
- 经济学院(37579)
- 北京(37367)
- 范(35093)
- 师范(34886)
- 财经大学(34419)
- 院(34142)
- 业大(32271)
- 州(31726)
- 基金
- 项目(161068)
- 科学(128886)
- 研究(125519)
- 基金(119240)
- 家(101073)
- 国家(100230)
- 科学基金(85531)
- 社会(84398)
- 社会科(80016)
- 社会科学(80005)
- 基金项目(60993)
- 省(59327)
- 教育(56064)
- 编号(50473)
- 划(50336)
- 资助(50284)
- 自然(49155)
- 自然科(47934)
- 自然科学(47923)
- 自然科学基金(47101)
- 成果(43379)
- 部(38625)
- 发(37630)
- 重点(36001)
- 国家社会(35874)
- 课题(35560)
- 教育部(33818)
- 性(33110)
- 人文(32883)
- 中国(32769)
- 期刊
- 济(152646)
- 经济(152646)
- 研究(92914)
- 中国(53828)
- 农(44032)
- 财(43140)
- 管理(37423)
- 融(34821)
- 金融(34821)
- 科学(34386)
- 学报(32484)
- 农业(29175)
- 大学(26676)
- 业经(26387)
- 教育(25504)
- 经济研究(25251)
- 学学(24925)
- 财经(24234)
- 问题(21713)
- 经(21152)
- 技术(20867)
- 贸(19291)
- 国际(17108)
- 世界(15696)
- 技术经济(14045)
- 经济问题(13737)
- 统计(13208)
- 理论(12854)
- 业(12634)
- 现代(12504)
共检索到425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芸芸 杨久栋 曹斌
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和对乡村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的重现核算结果,分析了我国乡村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特点和问题,认为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演化历程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大因素变化为依据,可以分为农业产业主导期、乡村工业化快速推进期、乡村产业发育与结构优化期和乡村产业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期四个阶段,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演化呈现旁侧效应显著、乡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特点,同时也面临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适宜劳动力欠缺、农村科技投入不足和乡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既要重视增强产业实力、也要提升产业内生动力基本思路也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王荧
产业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运用模型测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其占当年GDP增长率的比重起伏较大;改革开放后,这种波动幅度则相对较小,比较稳定;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历程十分吻合。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相对较小,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显得十分迫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璐 王济民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璐 王济民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勤林 陈说
融合共兴的城乡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城乡关系的调整依次经历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支持城市以农养工的城乡关系曲折演进阶段、改革开放指引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以及新时代共同富裕指引下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基于城乡关系演进历程的时代特征与多维实践,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城乡关系演进"四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为探索形成城乡融合为主体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与有益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学徒制政策经历了旧社会学徒制改造政策阶段、传统学徒制改革政策阶段、传统学徒制走向终结政策阶段和现代学徒制探索试点政策阶段。在学徒制政策制定方面,存在法律法规缺失、统筹管理推进不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分离、行业企业缺位和宣传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学徒制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调适,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
关键词:
学徒制 政策 演变 问题 调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曾宪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从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国有企业发展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坚持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始终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坚持与时俱进,高度注重国有企业发展与宏观环境相契合;高度重视企业保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努力谋求生产效率的提高;坚持党的领导,构建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独特治理结构。以混合所有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能有效促进政企分开,解决制约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定东 方琼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成果最为显著的国家。这与政府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的反贫困政策密不可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具有三个层次的政策体系,即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政策、中观层面的扶贫开发政策和微观层面的社会保障政策,三个层次在内容构成、政策目标、针对人群、功能性质上均具有差异性。另一方面,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存在着层层演进的五个阶段,即"社会救济"阶段、"制度改革推动扶贫"阶段、"扶贫规范化、专门化"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阶段。通过对其层次结构与变迁历史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理解,从而助推农村反贫困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晓霞
劳动生活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劳动生活方式演进经历了起步、改革成长、稳步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为主、职业分化加速、劳动组织形式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劳动观念现代性意识增强的特征,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尊重农民的主体创造性、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回顾总结其演进历程,对新时代激发农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民 劳动生活方式 演进 现代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晓蓓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剖析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可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相关经验,通过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等举措,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演进历程 产业政策 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乡村教师教育 政策变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祖君 侯宏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本文回顾了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将新时代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总结为立足主体功能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引领周边地区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多维手段帮扶欠发达地区发展五种模式,从制度优势与有为政府、央地财政关系、区域均衡与人的均衡等视角分析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解决南北分化、协同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细化经济区划、完善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得各阶层农民的心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并由此影响了农民的经济行为。笔者梳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高潮前政府的土地制度变迁,并阐述这些正式制度安排对地权交易中农户心态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土地流转 农户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吉春 宋婧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能源产业规范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完善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梳理我国能源产业规范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能源产业规范理念陈旧,主要依赖政府管制,能源产业规范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与协调性,能源产业规范与能源竞争规范存在冲突等。对此,应当明确我国能源产业规范的新理念,完善我国能源产业规范法律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力(权利)、义务、责任以及权利救济途径;建立超越一般性的政府部门规范讨论机制和规范制定机制,构建能源、财税、金融、信贷等综合性的规范体系;重新定位民间资本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位置,为更多的能源市场主体进行投资营造良好的制度性环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圣金 聂满豪 刘相阁
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及成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的来看,中国金融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从国内来看,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放眼世界,我国金融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初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入实施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要树牢危机意识,全方位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能力和化解处置能力。
关键词:
中国金融 改革开放 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