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9)
- 2023(9093)
- 2022(7094)
- 2021(6811)
- 2020(5622)
- 2019(12720)
- 2018(12386)
- 2017(23018)
- 2016(12538)
- 2015(14553)
- 2014(14583)
- 2013(14405)
- 2012(13158)
- 2011(11662)
- 2010(11438)
- 2009(10838)
- 2008(10996)
- 2007(9502)
- 2006(8472)
- 2005(8070)
- 学科
- 济(55276)
- 经济(55188)
- 管理(37188)
- 业(33990)
- 企(26686)
- 企业(26686)
- 财(26060)
- 中国(22052)
- 方法(21242)
- 数学(19052)
- 数学方法(18941)
- 农(16732)
- 制(14877)
- 财政(13003)
- 业经(11880)
- 贸(11472)
- 贸易(11462)
- 务(11319)
- 财务(11296)
- 易(11276)
- 财务管理(11251)
- 地方(11172)
- 体(10869)
- 企业财务(10786)
- 银(10674)
- 银行(10667)
- 政(10465)
- 农业(10193)
- 行(10193)
- 融(9810)
- 机构
- 大学(179317)
- 学院(175784)
- 济(84062)
- 经济(82739)
- 研究(67008)
- 管理(63374)
- 中国(54369)
- 理学(53906)
- 理学院(53313)
- 管理学(52583)
- 管理学院(52266)
- 财(46689)
- 京(38518)
- 科学(36478)
- 所(33328)
- 财经(33244)
- 经(30414)
- 研究所(29717)
- 中心(29622)
- 经济学(28698)
- 农(26202)
- 经济学院(25830)
- 江(25625)
- 北京(25104)
- 财经大学(24458)
- 院(23909)
- 范(22598)
- 师范(22435)
- 业大(21350)
- 农业(20101)
- 基金
- 项目(113006)
- 科学(89933)
- 基金(85238)
- 研究(85136)
- 家(74182)
- 国家(73599)
- 科学基金(62457)
- 社会(58426)
- 社会科(55418)
- 社会科学(55408)
- 基金项目(43717)
- 省(39389)
- 教育(38030)
- 自然(36525)
- 自然科(35714)
- 自然科学(35706)
- 自然科学基金(35108)
- 资助(34817)
- 划(34249)
- 编号(32607)
- 成果(28286)
- 部(27218)
- 国家社会(26335)
- 重点(25834)
- 中国(25132)
- 发(24628)
- 教育部(23817)
- 课题(22921)
- 性(22910)
- 创(22892)
共检索到281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吉黎 毛程连
财政体制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联密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财政体制变革均经历了三个阶段,二者高度契合。现行财政体制将面临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必须进行改革。如何构建合理的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与支出责任,规范地方政府合理利用土地融资,提高地方预算透明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 分税制改革 财政体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佳 朱述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财政政策"从单一到多元、从多取少予到多予少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梳理我国粮食安全财政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演进的内在逻辑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然而目前我国粮食安全财政政策在整体支持力度、结构匹配、激励导向、执行落实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新发展阶段粮食供需新变化。有鉴于此,当前国家粮食安全财政政策需要从提高政策保障针对性、优化资金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压实各地监管责任等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自主可控。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财政政策 市场化 供需平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蕾 查筱芳
新型城镇化资金需求量大且复杂,需要依赖财政与金融的共同支持才能保证资金供给。本文从我国财政与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现状入手,切合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升级、人口市民化及城市布局对资金的需求特点,研究财政与金融协同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与金融的结合能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力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协同效益。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政 金融 协同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小博 程杰
户籍价值及改革成本的地区差异是地方推动户籍改革的巨大阻力。未来20年,在城镇化水平达到70%的情况下,户籍改革总成本累计不会超过30万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累计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支出的16%左右。以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均等化为导向的户籍改革和城镇化推进在财政上具有可行性,改革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成本分摊机制,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大责任,全国整体推进、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兼顾地区差异但不能简单地以城市规模或区域格局为划分标准。
关键词:
基本福利均等化 户籍改革 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宇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释放我国最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承载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深入分析传统城镇化规模化冲动的根源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内生作用机理,为确保正确激活"人地钱"内生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监测评估监督,狠抓政策落实问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杜绝庸政懒政怠政;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便于公众监督和信息沟通;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海波 毛纯兵 黄速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制度演变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跨越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在以工业革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性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重工业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历了从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再到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历史演变,遵循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坚定了满足人民需求和凸显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践行了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二元主体关系以及持续互促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格局的实践手段,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属性和人民属性,取得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工业强国建设的目标,需加快建成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区域工业规划制度、有效利用国内外工业资源、完善工业发展监督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刘薇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和潜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家层面的现代化战略定位和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指导方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一花 安体富
我国的城镇化历程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民间需求到政府推动的制度变迁过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但理论界对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的特征和目标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对城镇化演进中涉及的利益主体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形势十分紧迫,适度强化中央财政职能和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责任,是当前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龙龙 刘秀伟
借助31个地市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模型和拓展的STIRPAT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间的关系发现:分权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支出竞争优化城市空气质量;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FDI并不必然带来污染天堂效应。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城市空气质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翟超颖 代木林
本文在明确中国城镇化质量含义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1990~2012年间,中国城镇化质量在波动中逐年上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相比之下,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拉动作用相对滞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层次分析法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智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发展是我国下一个10—20年发展的重大机遇,将成为我国经济增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志龙
政府和市场是推进城镇化的两大动力来源。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城镇化取得显著成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3%,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更好发挥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应确保财政与相关规划的精准对接,加大当地城镇化建设规划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加快完善各级财政管理制度,提升财政政策对城镇化建设的激励作用,明确财政支出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领域,科学统筹城镇化建设中财政资金的使用。
关键词:
财政支撑 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吉林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东海 韦瑞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广西已进入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新型城镇化具有定位明确、发展手段多样、注重发展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双进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城镇化发展"两个不平衡"、农民工"半城镇化"、"大城市病"、产业集聚、投融资、资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阐述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然后深入剖析我国公共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难点和不足,最后结合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实际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政支持 基本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魏志甫
近年来,河南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以中心城市、县城和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推动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县城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的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态势进一步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