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0)
- 2023(13005)
- 2022(11122)
- 2021(10426)
- 2020(8669)
- 2019(20415)
- 2018(19982)
- 2017(38053)
- 2016(20437)
- 2015(23661)
- 2014(23752)
- 2013(23816)
- 2012(23022)
- 2011(21212)
- 2010(21684)
- 2009(20017)
- 2008(20052)
- 2007(18167)
- 2006(16125)
- 2005(15007)
- 学科
- 济(98960)
- 经济(98871)
- 业(55770)
- 管理(54216)
- 企(42545)
- 企业(42545)
- 方法(37952)
- 数学(33050)
- 数学方法(32787)
- 中国(31874)
- 农(27772)
- 地方(24937)
- 贸(21890)
- 贸易(21874)
- 易(21232)
- 业经(20437)
- 财(20266)
- 农业(18762)
- 制(18253)
- 融(17553)
- 金融(17551)
- 银(17366)
- 学(17339)
- 银行(17337)
- 行(16852)
- 技术(15047)
- 和(14568)
- 发(14455)
- 环境(14173)
- 地方经济(13769)
- 机构
- 大学(304392)
- 学院(303918)
- 济(136701)
- 经济(134007)
- 研究(115300)
- 管理(112280)
- 理学(94734)
- 理学院(93562)
- 管理学(92257)
- 管理学院(91647)
- 中国(89137)
- 科学(67143)
- 京(66625)
- 财(60247)
- 所(59634)
- 研究所(53811)
- 农(52294)
- 中心(51190)
- 财经(47057)
- 江(46553)
- 北京(43555)
- 经(42685)
- 经济学(42529)
- 业大(41760)
- 范(41604)
- 师范(41247)
- 院(40843)
- 农业(40757)
- 经济学院(38324)
- 州(37392)
- 基金
- 项目(190842)
- 科学(149997)
- 研究(143044)
- 基金(137335)
- 家(119240)
- 国家(118239)
- 科学基金(99560)
- 社会(91047)
- 社会科(86412)
- 社会科学(86389)
- 省(73141)
- 基金项目(71424)
- 教育(64935)
- 划(62603)
- 自然(60905)
- 自然科(59474)
- 自然科学(59453)
- 自然科学基金(58410)
- 编号(58155)
- 资助(57185)
- 成果(48997)
- 发(47137)
- 重点(43628)
- 部(43523)
- 课题(41411)
- 创(39886)
- 发展(38564)
- 国家社会(38098)
- 展(37942)
- 创新(37416)
- 期刊
- 济(158601)
- 经济(158601)
- 研究(97624)
- 中国(67834)
- 农(49504)
- 财(44735)
- 学报(44534)
- 科学(43095)
- 管理(42579)
- 教育(35367)
- 融(33763)
- 金融(33763)
- 农业(33756)
- 大学(33653)
- 学学(31228)
- 技术(26643)
- 经济研究(25958)
- 业经(25506)
- 财经(23547)
- 问题(21462)
- 贸(20783)
- 经(20420)
- 国际(20305)
- 业(19073)
- 世界(17698)
- 技术经济(16147)
- 坛(15213)
- 论坛(15213)
- 图书(14941)
- 科技(14384)
共检索到483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强 周兰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根据国家总体外交的要求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政治化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转型期功利主义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新时代创新驱动型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统观新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既艰难曲折又充满生机和活力,有着特定的发展战略取向:从单一的零散合作转变为多元的统筹集成,从强调“国际主义”转变为合作共享、互利共赢,从跟踪型合作转变为互补型合作再到牵头组织型合作,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可见,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战略必须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遵循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多渠道、多形式,重视技贸结合,注重实效。
关键词:
新中国 国际科技合作 发展战略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石康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环境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60年来,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大体经历了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缓和、经济全球化加速这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国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过必要的调整,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推进了现代化建设;也出现过一些失误,给发展带来损失。总体上看,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关键是保持头脑的冷静,正确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们自己的实力,搞好自己的事情,采取与国力相适应的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展望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
关键词:
科技 战略 中欧 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建民
作为制订国家政策的潜在意识与历史文化情结,战略文化是影响日本科技发展与中日科技合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日本战略文化中的等级观念与危机意识,对日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离开对日本战略文化的分析,就无法准确把握中日科技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关键词:
战略文化 科技发展 科技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建民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既与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也受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更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对这一变化的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刘文斌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需对以往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和科学借鉴。本文以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历程为主线,以各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以及相互间的互动状况为重点,全面回顾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统筹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即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圣金 聂满豪 刘相阁
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及成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的来看,中国金融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从国内来看,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放眼世界,我国金融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初心,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入实施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要树牢危机意识,全方位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能力和化解处置能力。
关键词:
中国金融 改革开放 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伟东
一种超宏观经济协调发展与增长的思路——放开外贸,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大进大出,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由沿海发达地区和产业向内陆地区和产业推进的国际大循环战略构想,为中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实施这一战略构想,要求当代中国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综合技术开发的战略重点指向外向型经济,扩大其幅射面;指向国际市场和参加国际经济循环,借以促进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发展,向高级耗散经济结构转移。一、初级国际大循环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国际大循环展开层次是不同的,可以分为初级的、基本外向型经济的和高境界的。它们各自对应和要求着不同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的国际大循环只能是初级的。其基本特点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其波 胡跃高
从农业的国际合作发展形势观察,中国在周边国家层次、亚洲层次和世界层次3方面面临贸易、投资、制度体系的挑战。未来国家农业国际合作战略应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从加强农业内生发展力、巩固现有国际农业合作基础布局着手,统筹内陆、沿边和沿海3型区域,实行国内分区域协同战略,夯实对外合作基础,优先展开亚洲农业合作,实行重点与全面拓展结合方式,稳步推进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进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曾宪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从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看,大致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国有企业发展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坚持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始终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坚持与时俱进,高度注重国有企业发展与宏观环境相契合;高度重视企业保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努力谋求生产效率的提高;坚持党的领导,构建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独特治理结构。以混合所有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能有效促进政企分开,解决制约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志宏 高九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理性“经济人” 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典武 李书友 徐振宇 李冰倩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商业发展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商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第一个时期(1949-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业在这一时期,党的政策非常正确。共产党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恶性通货膨胀。在陈云同志的领导下,政府很快制止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同时明确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在当时提出的"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中,笔者认为对实际工作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公私兼顾"。虽然政府开始设立国营商业企业,但商业总体上以私人商业为主,零售业和饮食服务业几乎全部是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定寰
90年代至下世纪初,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平低并以煤炭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以提高能源开发与利用效率为重点,同时加强环境无害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乔惠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制定的新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以战略目标、战略安排和战略措施为主体的战略体系。这一发展战略实现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带有赶超性质的现代化战略。毛泽东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处于总体发展战略中的探索和起步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现代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云,姚昆仑
本文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奖励机制和奖励现状开展的实证分析与调查,揭示了国际科技合作奖三类获奖人员的成就与贡献特征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奖奖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国际性科技奖励的经验,结合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改进国际科技合作奖奖励机制若干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该奖的质量和国内外声望。
关键词: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奖励机制 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