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7)
2023(10611)
2022(8848)
2021(8611)
2020(6976)
2019(16163)
2018(15981)
2017(29749)
2016(16389)
2015(18752)
2014(18791)
2013(18587)
2012(17450)
2011(15926)
2010(16022)
2009(15274)
2008(15547)
2007(13779)
2006(12499)
2005(11930)
作者
(45546)
(38166)
(37839)
(36484)
(24490)
(18148)
(17189)
(14739)
(14688)
(13847)
(13266)
(12832)
(12332)
(12292)
(12183)
(11931)
(11284)
(11201)
(11000)
(10634)
(9830)
(9145)
(9101)
(8773)
(8576)
(8576)
(8438)
(8268)
(7655)
(7463)
学科
(73354)
经济(73230)
管理(52784)
(43690)
(36467)
企业(36467)
方法(26571)
中国(22748)
数学(22442)
数学方法(22155)
(20427)
(19706)
(18432)
业经(15152)
(15006)
(14571)
贸易(14559)
(14278)
(13538)
银行(13531)
(13491)
(13016)
(12416)
金融(12414)
理论(11906)
农业(11522)
(11315)
财务(11279)
财务管理(11247)
体制(11238)
机构
大学(241178)
学院(235996)
(106798)
经济(104738)
管理(87137)
研究(85971)
理学(72971)
理学院(72088)
管理学(71091)
管理学院(70627)
中国(70494)
(54234)
(52724)
科学(46531)
(42447)
财经(41689)
中心(38961)
(37927)
研究所(37579)
(36357)
经济学(35214)
北京(34459)
(33073)
经济学院(31393)
(31274)
(31205)
师范(31043)
财经大学(30937)
业大(28763)
(28417)
基金
项目(146268)
科学(116543)
研究(111970)
基金(108775)
(93938)
国家(93196)
科学基金(79594)
社会(74082)
社会科(70197)
社会科学(70184)
基金项目(55860)
教育(52419)
(52322)
自然(47769)
自然科(46614)
自然科学(46601)
自然科学基金(45781)
(45450)
资助(44880)
编号(44013)
成果(38658)
(35395)
重点(33536)
(33423)
国家社会(32195)
课题(31843)
教育部(31216)
(30570)
中国(30431)
(30065)
期刊
(124845)
经济(124845)
研究(80863)
中国(56524)
(43686)
管理(35204)
科学(32536)
学报(31689)
(31330)
教育(29379)
(26952)
金融(26952)
大学(25630)
学学(23649)
财经(22645)
农业(20608)
技术(20066)
经济研究(19852)
(19682)
问题(17137)
业经(16741)
(15915)
国际(13982)
世界(13814)
(11022)
理论(11014)
技术经济(10899)
(10344)
现代(10344)
会计(10274)
共检索到383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康妮  万攀兵  陈林  
本文基于土地产权制度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纵向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通过剖析深圳“小产权房”案例,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实践提出改革思路。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先后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历次重大制度变迁后,当前中国建立了几乎独一无二的城乡二元化土地产权制度,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和城乡土地产权不对等的问题,进而使得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滞后于当前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小产权房”乱象成风。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深圳案例及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归纳,笔者认为,进一步明晰产权是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今后的改革应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改革路径,当前土地产权制度需要的是“改革”而非“革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康妮  万攀兵  陈林  
本文基于土地产权制度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纵向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通过剖析深圳"小产权房"案例,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实践提出改革思路。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先后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历次重大制度变迁后,当前中国建立了几乎独一无二的城乡二元化土地产权制度,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和城乡土地产权不对等的问题,进而使得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滞后于当前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小产权房"乱象成风。基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文娥  
本文以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资源位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基础,根据产权安排的最低层次原理,分析了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波动与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对应关系,并提出农村土地产权安排必将是从家庭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经济系统转移,实现产业化的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确立农地的集体所有权,后一阶段是在巩固农民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放活农地的经营权。整个历程是一个先将产权集中然后又进行分解的过程,并遵循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行的。产权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集中也可以进行分解。"三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产权中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解,是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要求的改革。我国"三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流程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普遍,土地转出意愿比转入意愿更加强烈,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难度较大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应继续不断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苟兴朝  
小产权房在我国已存续近20年时间,但一直处于被权力中心打压和封杀状态。小产权房是典型的由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自下而上发起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产物。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小产权房制度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转化为由权力中心认可、强制推行的"正式制度安排"的障碍,并将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比较,探究二者为何同是导源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命运却大为不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小产权房合法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叶艳妹吴次芳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行政管理、总体规划、法制保障、动态监测等等,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非常有意义的。然而,从长远观点和根本意义上分析,土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郜亮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而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本文尝试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践和变迁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其未来的可能演进的方向。首先,本文对五项改革实践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五项改革是建立集体所有制、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地“三权分置”、建立农地流转市场和强化产权稳定性。其次,本文从统一的理论框架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逻辑进行了分析,这也是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济学解释。最后,本文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未来的演进方向是,在坚持农地狭义所有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及时顺应现实,不断地对农地权利进行分割细化和属性化,并把相应的权利分配给使用效率最高的社会主体,以最大限度提升农地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成玉  
文章把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界定为:以法制和社会公平为基础,通过集约和节约方式取得的符合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性产出;产权制度效率可从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性、成本与代价及法制与公平性四个方面考察;产权完整性是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之基础。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属于模糊性的多重产权,因而不具备效率基础和产生效率之必然性。在制度运行效果上成本代价高、缺乏公平与可持续性,属于公平与效率双缺失的土地产权制度。因此,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尤其是所有权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公有制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最优模式是国有基础上的永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婉丽  佟绍伟  刘燕萍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议,为决策层和立法机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存在两种土地产权不平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种类不丰富、内容不完整等缺陷,应对两种土地产权给予平等的保护;细化土地使用权的类型,增加土地使用权的层次;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依法保护土地财产权;成立专门的土地争议调处机构,加大对土地争议的调处力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公茂刚  辛青华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明确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提高了投资主体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预期,进而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的需求和供给。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一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农业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制度保护农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成玉  
针对《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性质和改革路径分析》一文在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性质、改革演进、制度效率及改革方向和路径等方面的观点和结论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是服从于政府的政治目标,主要是为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增长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都有缺失的产权制度。工业、城市和地方政府是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和改革的最大阻力。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具体模式是永佃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温芽清  
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历经三大阶段的变迁之动因均是经济学上的理性趋利。中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快速演进,其原因主要是外在竞争国的高压和内生的市场经济制度转轨带来的"跟随—联动"效应。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知识的不断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产生和变迁的一种基始力量,是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基础和终极决定者。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制度绝不总是知识进步的滞后消极反应,一旦切合知识创新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形成,其又会反过来成为远远快于自发演进的知识进步的决定性推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国基  
深圳市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沈国基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根据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