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3)
2023(6402)
2022(5261)
2021(5010)
2020(4026)
2019(9586)
2018(9040)
2017(16452)
2016(8552)
2015(9855)
2014(9380)
2013(9519)
2012(9196)
2011(8689)
2010(8346)
2009(7734)
2008(7639)
2007(6147)
2006(5471)
2005(5178)
作者
(24125)
(20658)
(20213)
(19541)
(13064)
(9827)
(9018)
(7989)
(7864)
(7210)
(6976)
(6849)
(6710)
(6589)
(6363)
(6302)
(6005)
(5990)
(5798)
(5516)
(5121)
(4814)
(4806)
(4642)
(4556)
(4532)
(4416)
(4149)
(4099)
(4076)
学科
(42890)
经济(42852)
管理(20638)
(19525)
方法(19038)
数学(17846)
数学方法(17791)
中国(15530)
(13894)
企业(13894)
(11320)
贸易(11314)
(11158)
(10115)
(9476)
(7662)
(7504)
金融(7504)
(7169)
(7133)
银行(7126)
业经(7067)
(7062)
(6989)
环境(6880)
农业(6594)
关系(6434)
(6410)
地方(5493)
(5470)
机构
大学(128766)
学院(123752)
(67107)
经济(66330)
研究(53701)
管理(45025)
中国(42750)
理学(38918)
理学院(38440)
管理学(38069)
管理学院(37833)
科学(28753)
(28612)
(28345)
(27092)
研究所(24851)
经济学(23500)
财经(23263)
中心(23031)
(21832)
经济学院(21376)
(20206)
(19193)
北京(18761)
财经大学(17889)
科学院(17140)
农业(15996)
(15871)
业大(15781)
师范(15769)
基金
项目(85539)
科学(69204)
基金(67457)
研究(61668)
(60428)
国家(60050)
科学基金(50563)
社会(43946)
社会科(41975)
社会科学(41968)
基金项目(34464)
自然(30734)
自然科(30081)
自然科学(30071)
自然科学基金(29592)
资助(27967)
(27300)
教育(27124)
(25528)
(21877)
中国(21527)
编号(21289)
国家社会(20953)
重点(19976)
教育部(18944)
(18783)
(17587)
成果(17244)
人文(17158)
创新(16750)
期刊
(67034)
经济(67034)
研究(43540)
中国(26114)
(20228)
学报(19704)
科学(19611)
(17824)
管理(16545)
大学(14958)
学学(13908)
经济研究(13362)
(13356)
金融(13356)
农业(13065)
财经(12441)
(12076)
国际(11561)
世界(11201)
(10977)
问题(9374)
教育(9173)
(8952)
技术(8081)
业经(7423)
资源(7138)
技术经济(6173)
(5781)
贸易(5781)
统计(5640)
共检索到195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建丽  
在逐步开放基础上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新中国快速工业化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大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国在一系列外部约束下对利用外资进行过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方式不断创新,引进和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从政策导向和投资流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历程可以分为规模导向阶段、效率导向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70年来,外资通过补缺与启动效应、增长拉动效应、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当前,在中国加快构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需针对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进行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切实提升全方位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实现外资与中国本土经济成分的互融共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薛荣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艳  陈玉杰  
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技能人才培养重要的手段,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就业导向、坚持普惠性和兼顾特殊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经历了以技术工人培养为主阶段、蓬勃发展阶段、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逐步确立阶段和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阶段。与此同时,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培训机构迅猛发展、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但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培训贯穿到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完善培训政策,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等也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林欣  李春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发展阶段看利用外资,经历了市场萌芽、探索开放、快速发展、高质量增长和全面发展的不同时期。当前利用外资呈现了来源渠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化以及政策完善化的特征。面对未来的发展,对外开放政策举措的不断落实带来了新机遇,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外商投资法》的通过、"一带一路"等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挑战亦不容小觑,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新一轮"外资风"的竞争以及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变动。面对新形势,应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注重引资质量提升、缩短"负面清单"并扩大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寿富  吴维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从工业规模、工业体系、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五点经验:持续改革、不断深化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全面开放、融入全球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丰富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基点;艰苦奋斗、循序渐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新健  
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和理论为世界所瞩目。本文概括了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历程及其特点、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中国利用外资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科学发展观评述30年的实践和经验,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国刚  林楠  
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紧密相连,70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外汇市场发展经历了艰难探索、形成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行政定价的单一汇率体制、探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三个时期。中国外汇市场发展70年历史经验表明:应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总方向,坚持稳步有序推进外汇市场建设的策略,坚持货币政策操作的创新,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经验,意义重大。本文依据重大历史节点和电力工业发展特点,可将新中国电力工业70年发展历程划分为:艰苦卓绝的创业阶段(1949-1977年)、电力工业投资与电价管制松动阶段(1978-1996年)、第一轮电力工业体制市场化改革阶段(1997-2011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等4个阶段。重点回顾了"集资办电、电价管制松动""、政企分开""、厂网分离"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新中国电力工业70年发展经验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是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和不断创新,中国电力工业才能走向赶超世界、领先世界的成功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增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开发从"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我国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为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其他国家扶贫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2020年后我国扶贫重点应该从解决贫困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问题转向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要关注农村贫困转移到统筹城乡减贫一体化上来,由"扶贫"向"防贫"转变,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对贫困群体实施分类精准救助,解决好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尧  王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将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放在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据社会背景与保障举措的不同,可以将这70年的历程分为:恢复经济过程中对贫困人口的临时紧急救助、平均主义大锅饭与依托集体经济的特殊救助、"文化大革命"与救助体系的停滞、市场化改革中社会救助体系的转型与探索、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初步建立、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6个阶段。70年来贫困人口生活保障经历了模式、重心、途径、理念、方式等方面的系列变化。综合而言,中国的贫困人口保障经验可以概括为:在主体动力上,既要挖掘和充分利用市场最大程度创造财富的活力,又要用好能够有效整合和再分配各类资源的公共权力;在战略布局上,既要将重点放在通过发展来使绝大部分人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又要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给没有脱贫的人口"兜好底儿";在政策举措上,既保证整体政策宗旨的一贯性,又要确保各类政策措施足够灵活和务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昊  
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为债务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预算制度,地方政府虽不是独立的财政主体,但为筹集建设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投入,在中央政府的批准下发行了两次公债并按计划及时偿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形成阶段、较快增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急剧膨胀阶段。在改革发展中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通过制度完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重点控制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等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经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中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营经济主要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全面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发现中国在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意识形态局限,对民营经济正名立法,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现了调整手段、调整内容、调整目的和调整对象的转换,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启发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市场和舆论环境,进而在混合所有制引导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众  
印度自其独立后,为解决经济建设中本国资金及技术上的不足,十分注意利用外资。虽然印度利用外资形式以借款为主,并且是世界上外债规模最大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因其外资利用得当,不仅使经济得到较陕恢复和发展,而且没有出现其它债务国家所面临的债务危机。其主要经验在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