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2)
2023(15472)
2022(12892)
2021(12252)
2020(10020)
2019(22748)
2018(22461)
2017(41445)
2016(23050)
2015(26295)
2014(26275)
2013(25858)
2012(24191)
2011(22179)
2010(22497)
2009(21133)
2008(20997)
2007(19228)
2006(17399)
2005(16103)
作者
(67830)
(57376)
(56646)
(54117)
(35851)
(27401)
(25502)
(22199)
(21910)
(20490)
(19723)
(19246)
(18561)
(18279)
(18258)
(17499)
(16684)
(16647)
(16523)
(16438)
(14552)
(14225)
(13997)
(13362)
(12879)
(12703)
(12698)
(12607)
(11691)
(11649)
学科
(92872)
经济(92731)
(65725)
管理(62474)
(51486)
(43596)
企业(43596)
农业(34126)
方法(31777)
中国(30231)
数学(27120)
数学方法(26743)
业经(25905)
(25052)
(24851)
(21339)
(18443)
贸易(18429)
(18257)
(18052)
地方(17483)
(17480)
银行(17437)
(16789)
(15704)
(15663)
金融(15656)
理论(14569)
(14064)
环境(13925)
机构
学院(331410)
大学(329567)
(137938)
经济(134941)
研究(122676)
管理(117797)
理学(99129)
中国(98059)
理学院(97961)
管理学(96159)
管理学院(95587)
(74702)
科学(73453)
(72431)
(66193)
(63776)
农业(57735)
研究所(57099)
中心(56489)
业大(54009)
(53775)
财经(50316)
北京(46175)
(45559)
(44625)
师范(44105)
(43766)
经济学(42248)
(41899)
(39764)
基金
项目(211836)
科学(165429)
研究(158056)
基金(152335)
(134680)
国家(133431)
科学基金(111513)
社会(100037)
社会科(94234)
社会科学(94213)
(82159)
基金项目(78903)
教育(72326)
自然(69529)
(69463)
自然科(67811)
自然科学(67788)
自然科学基金(66576)
编号(65150)
资助(62303)
成果(55065)
重点(48712)
(48212)
(46961)
课题(46646)
(43376)
(43132)
国家社会(42154)
(41371)
创新(40679)
期刊
(167771)
经济(167771)
研究(105045)
中国(82720)
(76488)
学报(56776)
(52268)
科学(52184)
农业(51696)
大学(43840)
管理(43339)
教育(41948)
学学(41189)
(36966)
金融(36966)
业经(30389)
技术(28312)
财经(25815)
(25470)
经济研究(24633)
问题(22969)
(22396)
(19380)
世界(19047)
(17997)
农村(16418)
(16418)
国际(15957)
农业经济(15756)
业大(15552)
共检索到534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漱兰  李爽  
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起步、起飞和繁荣成果全民共享这三大阶段客观发展要求,回答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什么能横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时期而存在和发展,以及其形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制度绩效。计划经济时期以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步确保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农业剩余来源;市场经济时期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运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飞提供了可靠的“三农”保障;现时农民土地权益矛盾冲突的新难题,要根据集体土地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探索破解的基本途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预示着未来的可能变动和前景。总之,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不仅适应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和起飞,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而且正在以其内在规定性弥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三农”短板,助推中国人民“强起来”;让亿万农民均等按份共有总计占国土面积近60%的集体土地资源所有权,共享繁荣成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立剑  代秀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九兴  
农村宅基地是政府国土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其管理效能高低对国土管理整体效能有很大影响。从制度演进与农民权益关系视角,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演进的四个阶段以及其演进的政治和经济逻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所有制度演进经历"私有——半私有——公有——半私有"过程;土地制度改革应在保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明确农村宅基地可转让性,增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管理应采取市场化原则来创新制度,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宅基地资源。研究结果对当前和未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以及农村宅基地政策改进可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九兴  
农村宅基地是政府国土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其管理效能高低对国土管理整体效能有很大影响。从制度演进与农民权益关系视角,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演进的四个阶段以及其演进的政治和经济逻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所有制度演进经历"私有——半私有——公有——半私有"过程;土地制度改革应在保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明确农村宅基地可转让性,增强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管理应采取市场化原则来创新制度,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宅基地资源。研究结果对当前和未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绩效评估以及农村宅基地政策改进可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英  程元生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和依托,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性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存在三级集体主体,所有权主体缺位,所有权权能受限等不足,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所有权主体之间的纠纷不少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复杂。农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护,这不利于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文章认为,如果将三级所有权主体转变为一级主体,可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久富  郭贯成  韩述  陈思媛  
研究目的:引入“关系产权”理论,丰富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理论支撑,优化不同功能产权的实现形式。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关系产权”理论契合中国逻辑,显化了农村集体地权关系,推动了土地财产功能与保障功能的划分,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在耦合“权利产权”理论优势的基础上,将承包地与宅基地“三权分置”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视角出发,与“三农问题”解决相结合,为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论:“关系产权”理论厘清了农民与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佐证了产权制度设计的科学性,阐明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实现“三权分置”的重要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香  刘洋  李伟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乃元  王广斌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由之路。本研究结合制度背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形成及演变进行梳理,认为受到历史条件等因素限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并不符合现代产权理论逻辑,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建设,发挥其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服务农户、衔接市场的功能,就必须以现代产权理论为基础。针对当前集体产权面临的法律赋权不足、主体能力不强和社会认同不高等具体问题,提出强化法律赋权,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制度;提高产权主体行为能力,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社会认同,推动集体产权主体市场化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祖文  王志远  
近年来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讨论很多,但一直缺少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理论问题的归纳。本文梳理其中一些相对重要的文献,归纳为土地财产职能、土地私有化、集体所有制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国家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关系、征地补偿与土地有效利用等五个问题进行讨论与评论。这种梳理和归纳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冰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成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高昂 ,构成了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共同障碍 ;其产权制度的显著差异产生对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不同激励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状况的强烈反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陈晰   焦长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制的治理方式实现自上而下的运行实践。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通过“因素法”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分配管理,最终由县级主管部门统筹支出。在“以县为主”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下,层级化的服务分工、项目化的经费补助与指标化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在乡村基层实践中,项目制内含的技术治理和规范化取向通过档案管理渗透到服务供给过程中,档案成为上下“共谋”的操作对象。这一过程中,项目意图和群众需求产生偏差,标准化的信息系统与多元化的乡土社会发生错位,服务实践与日常生活和村庄治理有所分离,造成了项目包“悬浮”于乡土社会的意外后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先后经历了重新确立、改革转型、现代制度构建和创新深化4个阶段,形成了在顶层设计缺位情况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二元结构系统强制性演进逻辑。这种以"阶段式宏观经济目标"和"阶梯式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逻辑,虽然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打破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态势的格局。因此,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顶层设计与全面配套的方式,通过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兰世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制度的重要性高于全社会的任何制度。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合理的土地制度设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土地资源有限,人地关系紧张。如何对农村集体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高效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成为我国土地制度和流转机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麟  
1.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需要。中国经济改革虽然起自农村,曾经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启示和方向,但由于还没有在建立现代土地制度上着力,农村经济迄今仍处在市场经济的边缘,也难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