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2)
2023(7915)
2022(6547)
2021(6512)
2020(5399)
2019(12666)
2018(12564)
2017(22913)
2016(12453)
2015(14128)
2014(14046)
2013(13694)
2012(12906)
2011(11836)
2010(11953)
2009(11208)
2008(11252)
2007(9839)
2006(8902)
2005(8149)
作者
(31833)
(26662)
(26271)
(25478)
(17133)
(12583)
(12291)
(10348)
(10317)
(9493)
(9270)
(9025)
(8534)
(8514)
(8467)
(8351)
(7823)
(7751)
(7427)
(7193)
(6697)
(6529)
(6250)
(6160)
(6109)
(5995)
(5877)
(5718)
(5319)
(5250)
学科
(49030)
经济(48953)
管理(27318)
(25549)
中国(22190)
方法(19444)
(18199)
企业(18199)
数学(17697)
数学方法(17587)
(14865)
(13654)
(13057)
银行(13052)
(12669)
(12617)
(12109)
金融(12109)
(11667)
贸易(11659)
(11509)
(11279)
保险(11188)
业经(9869)
(9509)
地方(8273)
体制(8130)
农业(7944)
(7460)
制度(7457)
机构
大学(166133)
学院(161077)
(78074)
经济(76745)
研究(65980)
中国(58017)
管理(57615)
理学(47015)
理学院(46413)
管理学(45872)
管理学院(45521)
(40160)
(37460)
科学(33855)
(32558)
中心(30047)
财经(29689)
研究所(28989)
(27474)
经济学(25902)
北京(25445)
(23885)
(23741)
经济学院(23134)
(22592)
(22390)
财经大学(22362)
师范(22255)
科学院(18996)
(18924)
基金
项目(98820)
科学(78226)
研究(78145)
基金(73100)
(63070)
国家(62525)
科学基金(52559)
社会(51539)
社会科(48629)
社会科学(48618)
基金项目(36916)
教育(36279)
(33379)
编号(30853)
资助(30712)
自然(30074)
(30035)
自然科(29352)
自然科学(29345)
自然科学基金(28879)
成果(27588)
(24648)
中国(23532)
重点(22799)
国家社会(22753)
课题(22548)
教育部(21824)
(21318)
(21279)
(20265)
期刊
(89274)
经济(89274)
研究(64135)
中国(44433)
(29951)
(26409)
金融(26409)
教育(24746)
管理(22980)
(21200)
科学(20674)
学报(20167)
大学(16769)
财经(15428)
经济研究(15404)
学学(14787)
农业(14296)
技术(13874)
(13406)
(12728)
国际(12392)
世界(12077)
问题(11470)
业经(10660)
(9163)
图书(9049)
理论(8192)
(7989)
论坛(7989)
技术经济(7368)
共检索到28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复卫  
建国70年来,新中国养老保险法治建设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革。70载改革主要历经3个阶段,从完善劳动保险过渡到改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到推进全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总体来看,新中国养老保险法治建设70年的治理逻辑遵循了弱身份与强契约的有机平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通过构筑"统分结合"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践行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和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养老保险改革"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和对"效率-公平"均衡价值理念的坚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俊兰  刘爱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轨迹、总结提炼教师队伍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婷  王三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试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是政府责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努力,使农村养老保障从最低限度的生存满足向高阶发展权的保障转变,并逐渐形成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用的保障模式。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着城乡差异较大、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法制化程度低、区域差异性大等难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面向城乡一体化和法制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因应区域差异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试点推广、全民覆盖、城乡统筹等发展阶段。其演变遵循"制度建立-制度扩面-制度责权关系调整"的路径,制度结构由城乡分立到城乡统筹,保障对象面由保障劳动者到全民参保,制度模式由国家保障到社会保险,责任机制由个人责任缺位到多元主体责任分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遵循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协同发展的理念,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是新中国70年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三大重要经验,可用以指导新时代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岳伟  鲍宗豪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路  严书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国家政权巩固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时期,渐进式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全方位深化改革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时期。认真研究、分析、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创新发展不同时期的经验,是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引领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利梅  白华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战略方向,将为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解决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做出决定性贡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简政放权四个成功经验,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制度链四个维度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国,促进中国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卫兴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讲新中国的70年,必然会涉及如何认识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历史阶段的关系问题。本文就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情况,以及理论和实践中的得失是非做了实事求是的回顾与评析。本文认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是紧密衔接的,没有前30年的站起来和初步强起来,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富起来和进一步强起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史丹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工业发展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中国现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新中国70年工业的发展战略与理论创新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修正、再创新、再修正的循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工业发展环境将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变化:一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消费升级对中国工业发展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但战略机遇期仍存在;三是新技术、新经济对中国工业的影响将愈加深刻,中国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需求升级、竞争加剧的裂变期。展望中国工业发展前景,有五大特征:一是主动作为,发展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二是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不二法宝;三是产业融合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四是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五是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更紧密互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寿富  吴维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从工业规模、工业体系、工业企业、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五点经验:持续改革、不断深化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全面开放、融入全球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丰富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基点;艰苦奋斗、循序渐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喜生  张士斌  
韩国是OECD中人口结构较年轻,但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对于处于人口红利顶峰,老龄化日益加深的中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除了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还具有未富先老的经济特征,且城乡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因而,中国应该坚持生产主义型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并建立不同职业群体相对独立的国民年金体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秉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 周年,财政部组织编写了文献历史书籍《新中国会计50年》,该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记录了新中国会计发展的历程,为我们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读本。察史知今。值此50 年大庆之际,本刊特摘登其中由余秉坚、陈毓圭同志执笔的两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文章略有删改) 。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尚  袁方  
养老保险立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历了一个发展、改革过程 ,目前走向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典型的有以德国为代表的权利义务均衡型立法模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立法模式 ,以及以智利、新加坡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立法模式。尽管各国具体的立法模式有别 ,但都确立了权利保障的理念 ,坚持公平结合效率的原则 ,它们对我国养老保险立法的启示主要在于要立法先行、提高效力层次 ,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以及确保养老保险立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宝霖  陈军清  高宝华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60年代初就已实现"全民皆年金"的目标。借鉴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养老保险工作。一、日本养老金税收政策的关键要素1.法定社会保险税收政策。在支付阶段,日本企业按照法律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