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2)
- 2023(11742)
- 2022(9724)
- 2021(9278)
- 2020(7480)
- 2019(16939)
- 2018(16628)
- 2017(31479)
- 2016(17096)
- 2015(19115)
- 2014(18363)
- 2013(18376)
- 2012(17569)
- 2011(16114)
- 2010(16533)
- 2009(15629)
- 2008(15470)
- 2007(14167)
- 2006(13061)
- 2005(12055)
- 学科
- 济(74002)
- 经济(73922)
- 业(56766)
- 管理(47361)
- 农(47127)
- 企(34773)
- 企业(34773)
- 农业(31087)
- 中国(25734)
- 方法(24993)
- 数学(22305)
- 数学方法(22058)
- 业经(19908)
- 制(18318)
- 财(17125)
- 贸(16429)
- 贸易(16414)
- 易(16114)
- 技术(15988)
- 地方(14742)
- 银(14659)
- 银行(14650)
- 策(14538)
- 行(14257)
- 发(12722)
- 融(12578)
- 金融(12578)
- 体(12460)
- 学(12268)
- 及其(11775)
- 机构
- 学院(242721)
- 大学(239968)
- 济(116029)
- 经济(113973)
- 管理(93553)
- 研究(89795)
- 理学(79188)
- 理学院(78379)
- 管理学(77434)
- 管理学院(76949)
- 中国(73949)
- 农(52532)
- 财(52220)
- 京(50820)
- 科学(48407)
- 所(44302)
- 中心(41912)
- 财经(39659)
- 农业(39578)
- 研究所(39426)
- 江(38789)
- 经(36236)
- 业大(35666)
- 经济学(35601)
- 北京(32717)
- 范(32097)
- 经济学院(31943)
- 师范(31926)
- 院(31184)
- 州(29848)
- 基金
- 项目(152413)
- 科学(122727)
- 研究(119252)
- 基金(112802)
- 家(96784)
- 国家(95858)
- 科学基金(82562)
- 社会(79894)
- 社会科(75513)
- 社会科学(75498)
- 基金项目(57885)
- 省(57544)
- 教育(52708)
- 编号(48442)
- 自然(48383)
- 划(47956)
- 自然科(47326)
- 自然科学(47316)
- 自然科学基金(46506)
- 资助(45311)
- 成果(40547)
- 部(36023)
- 发(35065)
- 国家社会(34276)
- 创(33945)
- 重点(33832)
- 课题(33541)
- 创新(31974)
- 性(31296)
- 教育部(31140)
- 期刊
- 济(138616)
- 经济(138616)
- 研究(82983)
- 中国(57135)
- 农(56748)
- 农业(38186)
- 财(37379)
- 管理(33982)
- 科学(32920)
- 融(32820)
- 金融(32820)
- 学报(31618)
- 教育(27468)
- 业经(26002)
- 大学(26001)
- 学学(24117)
- 经济研究(21057)
- 技术(20721)
- 财经(20004)
- 问题(19172)
- 业(18779)
- 经(17379)
- 世界(16499)
- 贸(15500)
- 农村(15210)
- 村(15210)
- 农业经济(14485)
- 技术经济(13631)
- 国际(13611)
- 经济问题(13030)
共检索到396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新富农是指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在人民政府发展生产的政策鼓励下农村中最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新中国政府对新富农的政策最初是允许其生产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政策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并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剥夺了新富农多余的财产。本文回顾了这一历史过程,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新富农 农村政策 效率与公平 土地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太新
本文通过对顺治至乾隆年间,政府鼓励农民垦荒,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增强社会保障等措施考察,探讨清政府对发展农业、扶助农民发展生产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
清前期 垦荒 经济 赈灾 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珉 阮梦君
我们几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以本专业知识为依托,运用调查研究等实证性的方法,考察和分析永康市财政支农政策在当地的实施绩效,讨论和总结支农政策形成、制定、实施和修正的经验。希望通过对永康市等发达地区财政支农政策先进个案的探寻,能在众多个案中发现可供借鉴性的经验,以此为浙江省内"欠发达地区"乃至整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农工作带来一点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鸣骥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农业财政工作要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和"两个稳步提高、三个着力加大"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积极落实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支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按照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三个持续加大"要求,中央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畅 沈思竹
新中国70年来,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突破创新和深化完善四个历史阶段,逐步形成了以社区股份合作社、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公司领办的股份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体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邓飞 傅文晓
新中国70年的教育发展既表现为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的受教育年限与持续扩大的升学机会,也表现为城乡二元分隔衍生的结构性教育不平等,更交叠着省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附加影响,综合刻画着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复杂演变轨迹。采用CGSS数据建立多层次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体教育不平等程度随时代发展而递减,但城乡人口结构性不平等程度却在起伏后扩大;省域教育不平等则既有区域内的趋同效应,又有省区间的显著差异;不同层级受教育者的升学机会主要受到教育扩张和优势群体机会享有比例的影响,目前高中教育是决定教育不平等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 教育扩张 城乡结构 演变轨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新中国的新富农,是在土地改革后农村居民占有生产资料大体均等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最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最高的生产率,积极从事运输业、商业,是农村中最具活力的阶层。他们的出现,是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走向规模经营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起步。中国政府对新富农的政策最初是允许其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以达消除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顾虑、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之目的。但这个政策很快发生了变化,把新富农的生产看作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发展的集中体现,转而限制直至消灭新富农。
关键词:
农民分层、分化 新富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新中国经济统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之初,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统计体系被引入中国。此后,中国经济统计实践在探索中发展,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挑战,也曾有长期的停顿与争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统计逐渐回归到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这一历程,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关键词:
经济统计 经济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国良
建国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4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主要特征为中央统一财政、分级管理,同时,也逐步采用了中央与地方结合、以地方为主的体制;1985年至199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以中国全面展开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教育改革开始了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新体制;1993年以后,随着中国财政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教育财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波动与改革,并逐步地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本文重点从宏观教育财政政策、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等三大方面,考察我国15年来基础教育财政政策的变迁与发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投资整体水平问题开展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柏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引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技术赶超,而是为了缓解长期积累的供求矛盾。为解决供应不足,这次引进所依据的方案——"四三方案"成了一个使引进技术国产化流于空泛的方案。尽管国家竭尽全力进行引进项目建设,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设过程依然充满艰难,不仅其中的软件技术没有很好地转移到中国,连"硬件技术"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这次引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暴露了建国以来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工作的不足,这些不足和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不无关系,但由于该战略是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客观需要的产物,中国曲折的技术进步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历史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经历了探索调整、确立发展再到改进加强三个阶段。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坚持党管高校干部和人才,必须从严从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高校 党的领导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士云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福利制度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60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创建阶段;1957—1983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发展阶段;1984年至今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阶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佟春霞
湖南维吾尔族发展的完整性与民族教育是不可分的。总体上看,湖南维吾尔族重视民族(家族)教育,其民族教育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通过家谱、宗祠以及祭祀活动传承家族(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认同;二是经堂教育保持了湖南维吾尔族的文化传承;三是湖南维吾尔族拥有积极入仕的文化传统,不仅开办私学,而且在废除科举制度后又积极兴办新学。因此,正是翦氏家族有序的民族教育为他们在一个看似封闭的文化空间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行动,谋得了宽阔的发展空间,为民族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湖南维吾尔族 民族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澄 余子侠
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探索是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发展,订立研究生学位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1955至1966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新中国曾多次拟订研究生学位制度,并对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遗憾的是,囿于其时人们对学位本质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内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几次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努力都功亏一篑。深刻分析和厘清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研究生学位制度的建立历程,既有助于当前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学位制度,亦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借鉴与动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史蕾
新区土改的"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土地斗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晶,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农村经济政策方面的具体化。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讨论"保存富农经济"具体政策的过程中,未能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任务为基础,以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对富农内部的阶层进行科学的划分,以便更好地贯彻"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而是转向为了尽量满足平均分配的需要,如何对待富农的出租土地。讨论的导向决定了土地改革法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偏差,其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
关键词:
保存富农经济 新区土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