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3)
2023(4264)
2022(3395)
2021(3350)
2020(2595)
2019(6146)
2018(5746)
2017(10151)
2016(5140)
2015(6119)
2014(5733)
2013(5930)
2012(5645)
2011(5415)
2010(5116)
2009(4852)
2008(4681)
2007(3853)
2006(3397)
2005(3272)
作者
(14299)
(12121)
(12087)
(11605)
(7702)
(5717)
(5369)
(4745)
(4691)
(4368)
(4082)
(3950)
(3922)
(3896)
(3832)
(3788)
(3630)
(3480)
(3363)
(3083)
(3075)
(2876)
(2797)
(2763)
(2706)
(2679)
(2517)
(2476)
(2404)
(2352)
学科
(29394)
经济(29369)
方法(12560)
数学(11868)
数学方法(11844)
中国(11553)
管理(11473)
(10814)
(8721)
贸易(8715)
(8638)
(8514)
(7041)
企业(7041)
农业(5765)
业经(5763)
(5227)
关系(5115)
(4979)
(4908)
(4745)
银行(4745)
(4700)
(4689)
(4492)
金融(4492)
发展(4380)
(4377)
环境(4201)
出口(4138)
机构
大学(82180)
学院(78814)
(45448)
经济(45039)
研究(34350)
管理(28008)
中国(27927)
理学(24138)
理学院(23859)
管理学(23685)
管理学院(23540)
(18144)
(18089)
科学(17210)
(16688)
经济学(16431)
研究所(15354)
财经(15021)
经济学院(14842)
中心(14188)
(14110)
北京(12243)
(12062)
财经大学(11435)
科学院(11067)
(10821)
社会(10299)
研究中心(10278)
(9901)
师范(9846)
基金
项目(52512)
科学(42788)
基金(42009)
研究(39467)
(37035)
国家(36813)
科学基金(30991)
社会(28937)
社会科(27620)
社会科学(27615)
基金项目(21056)
资助(17613)
自然(17560)
自然科(17205)
自然科学(17200)
教育(17120)
自然科学基金(16943)
(15612)
中国(15509)
(14641)
国家社会(14015)
(13886)
编号(13422)
教育部(12268)
重点(12133)
(11818)
成果(11315)
重大(11133)
人文(11073)
社科(10907)
期刊
(46648)
经济(46648)
研究(28338)
中国(15966)
(12266)
科学(11980)
学报(10996)
管理(10885)
(10709)
经济研究(9259)
大学(8957)
学学(8398)
(8353)
财经(8291)
农业(8013)
(8012)
金融(8012)
世界(8007)
国际(7702)
(7365)
问题(6645)
教育(5562)
业经(5309)
技术(5226)
(5121)
技术经济(4231)
(3870)
经济问题(3870)
贸易(3870)
统计(3850)
共检索到121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钟燕玲  
本文简要介绍了64开本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连环画的发展现状,说明“小人书”淡出图书市场的必然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路遥  
图1《山乡巨变》是画家贺友直创作的连环画。连环画是良好的美术学习教材。首先,连环画发展历程由来已久,可追溯到2000年前汉代,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优秀连环画作品。其次,连环画的外延与内涵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视觉符号、创作技法不断拓展边界,且风格多样,包括工笔重彩、黑白画等多种类型,涵盖了所有美术学习要素。因此,在当前艺术语境下,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将连环画作为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艺术造诣与审美能力。《山乡巨变》连环画是一本可读可观的小人书,描绘出湖南山乡人民的生活气息与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宝燕  
在介绍连环画的源起、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并总结了少儿图书馆连环画采编工作的方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洪忠党  
目前 ,各图书馆都在建立自己的网站和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库。如何依靠自己本馆的技术力量 ,使用常见的软件 ,用简易的方法制作出网上电子文献 ?本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详细作法 ,可供有关图书馆工作者参考借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郭坚  
文章详细叙述了连环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点,阐明了其作为一项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与当代儿童图书馆的收藏及教育职能之间的必然联系。继而从儿童图书馆特色馆藏的角度出发,对馆藏连环画的收藏与利用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勤燕  
幼儿园语言活动之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利用各种挂图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然而在日常教学的挂图呈现中,却经常出现幼儿不易理解的画面,这些画面抑制了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阻挠了幼儿对故事内涵的挖掘。为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尝试自制幼儿连环画,由"外"而"内",把握外在、挖掘内在,为幼儿故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路国林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的以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为题材,还有的贴近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关联密切。这些连环画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在连环画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以其通俗化、大众化优势为大众广泛接受和欢迎。"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是记录和反映社会状况的宝贵素材,有助于普及大众教育、传承文化,对少年儿童具有启智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彩云  秦仁强  
梅花为中国之传统名花,自古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该文对传统梅花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创作画论与风格及鉴赏等作了简略论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志  
连环画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镌刻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影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极强的思想感染力。随着现代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阅读兴趣渐趋多元,连环画的创作日渐式微,其边缘化命运在所难免。连环画现已基本淡出了平民阅读的视野,进入了文化收藏的行列。本文介绍了湖南图书馆连环画收藏的基本情况,站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提出了连环画馆藏完善的几点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价值和不同表现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其悠远的教育文化传统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更具有直接的、十分特殊的价值。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的内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冈  
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赵冈到今天(1994)5月14日,傅衣凌教授逝世已六年。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经济史学家。傅先生在他的晚年,一直不断地修正他对中国传统社会性质的看法,表现出对学术之无比的真诚。尤其是他最后一篇遗作,感人至深①。人们把五种生产方式线性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公民教育源于西方政治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因而需要中国本土文化的参与。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性。依照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中国公民教育必须在个体层面强调道德修养,在家庭层面强调义务感,在社会层面强调公德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桂环  
大量的史实表明,从春秋时期孔夫子的提倡开始,中国古代学者一直重视"博物"和"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多识"强调应该多掌握动植物知识,它的内涵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对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质上,古代学者们积累动植物知识是为了解自然的相关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动植物资源来服务生产和生活,并且得到更多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这种传统对中华文明的资源合理利用意识和生态伦理发展影响深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