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7)
2023(11684)
2022(10252)
2021(10036)
2020(8229)
2019(19587)
2018(19360)
2017(36265)
2016(19614)
2015(22501)
2014(22308)
2013(22196)
2012(20494)
2011(18693)
2010(18254)
2009(16676)
2008(16125)
2007(13321)
2006(11597)
2005(10347)
作者
(55125)
(45857)
(45191)
(43358)
(29191)
(21765)
(20632)
(18170)
(17403)
(16135)
(15694)
(15438)
(14478)
(14294)
(14143)
(13956)
(13540)
(13411)
(12955)
(12865)
(11247)
(11218)
(10832)
(10300)
(10171)
(10153)
(10023)
(9960)
(9121)
(8967)
学科
(80190)
经济(80107)
管理(52764)
(49293)
(40180)
企业(40180)
方法(37900)
数学(33341)
数学方法(33033)
中国(24344)
(20353)
(18011)
(17007)
(16837)
贸易(16827)
(16444)
业经(16306)
地方(14610)
(13428)
农业(13420)
(13130)
环境(12467)
理论(12101)
(11795)
银行(11762)
技术(11745)
(11573)
金融(11572)
(11293)
教育(10951)
机构
大学(278532)
学院(272391)
(115314)
经济(113133)
管理(109921)
研究(97813)
理学(95727)
理学院(94634)
管理学(93192)
管理学院(92695)
中国(73325)
(60556)
科学(59071)
(49321)
(48539)
研究所(44622)
中心(43212)
(41141)
财经(40215)
业大(39190)
北京(39115)
(37004)
(36993)
师范(36736)
(36023)
(35535)
经济学(34907)
农业(32203)
经济学院(31424)
师范大学(30351)
基金
项目(190944)
科学(150651)
研究(141122)
基金(140592)
(122489)
国家(121534)
科学基金(103943)
社会(89433)
社会科(84725)
社会科学(84703)
基金项目(74701)
(70494)
自然(66929)
自然科(65370)
自然科学(65356)
自然科学基金(64185)
教育(64000)
(61027)
资助(58058)
编号(56638)
成果(46469)
(43546)
重点(42552)
(40448)
(39346)
课题(38653)
教育部(37570)
国家社会(37285)
创新(36735)
科研(36452)
期刊
(120935)
经济(120935)
研究(84982)
中国(51272)
学报(42862)
科学(40793)
管理(39629)
(36933)
(35005)
大学(32634)
教育(31423)
学学(30105)
农业(26746)
技术(22580)
(21663)
金融(21663)
经济研究(20249)
财经(19319)
业经(17482)
图书(16591)
(16498)
问题(15710)
(14601)
理论(14445)
(14258)
世界(13572)
科技(13371)
技术经济(13207)
实践(13133)
(13133)
共检索到400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梅新林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段的重要节点上都曾出现过相关的学术回顾与反思活动,同时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二十世纪百年、新世纪近二十年的三个特定时段相交集与相衔接,然后一同孕育和催生了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丰硕成果。系统梳理古代文学学科的历史进程与趋势,深入总结古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对于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苗怀明  
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建立意味着藏书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代表着知识体系认知的内在变迁,通俗文学书籍的数量由此有了较大的增加。这些变革也必然使传统的目录学体系发生改变,容纳新知,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由此进入新的目录学体系。这一切都为古代文学研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鲁洪生  
认为目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质量,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则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钱汝平  诸凤娟  
为了进一步梳理越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体认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10月26日,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在绍兴举办了新中国七十年与越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陕西、广西、浙江等国内多个省市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越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并就新时代越文化研究及建设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在大会专家报告环节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廖可斌作了《越文化视野中的浙东文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羽津  
韩愈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宗匠巨擘。历代学者在韩愈作品上用力甚勤,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从中可以提炼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方法。今以韩愈诗为例,千年学术史里涌动着学术思想变革与学术方法创新的潜流,诸如典故注释之边界,标点方案之拓殖,"以本事系年"之策略等等,有待充分阐证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求古代文学研究与数字人文的对话契机,避免疏离冷峻的对象化言说和裹挟包办式的单向度建构,推动"数字"与"人文"的交互赋能,以期真正实现人文学术研究的观念迭代与方法创新,促进古代文学学术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涛  韩传模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经过不断探索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和进步:会计法制化建设逐步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事业稳步发展、政府会计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会计人才培养蓬勃发展。述往以为来者师,本文通过对建国七十年来的会计大事予以记录,旨在形成全面反映新中国会计发展的编年简史和辑录会计工作进程的文献总汇,为新时代的会计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更为详实、系统的历史素材,以期进一步发挥会计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  
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和形成五个阶段。新中国教育史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转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教育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重评孔子、杜威为突破口,教育史学科逐步恢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讨论,开启了从教育史学层面研究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先河。进入21世纪,教育史学科日益摆脱教科书传统的束缚,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和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洪军  任铭  
2019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前沿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管理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3月29—31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编辑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省管理学学会承办。来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文斌  
文章是笔者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性教学作业改革的实践总结。将学生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每次作业实行主持人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引导学生从研究的基础工作做起,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通过小组研讨会、班级报告会,小组成员共享团队研究信息,全班学生共享各组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德生  刘瑶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低潮期(1949年—1977年)、改革开放后的恢复期(1978年—2004年)和深入发展期(2005年至今);取得的系列成就集中表现在实现职教教师教育主体从一元封闭向多元开放转换,实现职教教师教育过程从阶段分离向整体连贯转换,实现职教教师教育重心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换。今后应从完善职教教师教育标准体系、促进职教教师教育体制创新、推动职教教师教育的协同化及国际化等方面不断完善职教教师教育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雯  
现代化是一个从不发达社会向发达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它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体现了其整体性。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战略部署上经历了从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目标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在战略步骤上从"两步走"到"三步走""新三步走"再到"两个十五年";在实践路径上从依靠群众大生产运动提高经济产量到不断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再到推进中国现代化融入世界现代化,并对世界现代化作出贡献。七十年的历史变迁启示我们,中国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中国方案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示范效应。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伟大实践经验,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光荣使命。为了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经验,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胡骏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矢志不渝的开展反贫困斗争,反贫困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反贫困的目标从"保生存"到"保生存、促发展"再到"惠民生、促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消除绝对贫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和回顾新中国70年反贫困实践历程,可以提炼出基本经验:坚持大扶贫格局,不断向贫困人口赋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不断创新反贫困机制。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减缓相对贫困,本文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一些展望: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框架;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借鉴以往的反贫困政策,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斌  张燕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经过建国初的本土化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体系形成时期以及迈向新时代的稳中求进时期,在培养规模、培养层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面临"教师角色定位模糊,职业指向不明确""课程内容偏重理论性与通识性,实践性与专业性不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缺乏与技术的深度整合""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多学科协作育人机制"的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实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优质可持续发展,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及协作化将成为未来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新走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国旗  黄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国债经济发展之路,国债年发行额从1950年的2.60亿元增至2018年的3.5万亿元,中国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总结其经验,一是立足于现实需求,实现国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坚持国债的市场化改革取向;三是在积极发挥国债正面效应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债风险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