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7)
2023(9355)
2022(7803)
2021(7745)
2020(6302)
2019(14303)
2018(14019)
2017(27272)
2016(14823)
2015(16562)
2014(16364)
2013(16456)
2012(15613)
2011(14424)
2010(14621)
2009(13833)
2008(13581)
2007(12053)
2006(11180)
2005(10101)
作者
(40460)
(34553)
(33907)
(32701)
(21935)
(16494)
(15273)
(13296)
(13249)
(12275)
(11921)
(11267)
(11047)
(10999)
(10887)
(10448)
(10075)
(9960)
(9701)
(9565)
(8827)
(8440)
(8364)
(7899)
(7834)
(7732)
(7567)
(7500)
(7042)
(6945)
学科
(67481)
经济(67419)
(46499)
(46481)
管理(35237)
农业(30700)
(24192)
企业(24192)
方法(23921)
中国(22303)
数学(22118)
数学方法(21886)
业经(17017)
(15299)
贸易(15288)
(15159)
(15047)
地方(14004)
(13842)
(13547)
(11659)
(11445)
银行(11442)
及其(11419)
(11180)
(10585)
政策(10379)
农业经济(10328)
(10238)
(10195)
机构
学院(212120)
大学(208390)
(103953)
经济(102265)
管理(81551)
研究(80320)
理学(69765)
理学院(69060)
管理学(68224)
管理学院(67820)
中国(65100)
(50850)
(44562)
科学(43930)
(43799)
(40256)
农业(38546)
中心(36587)
研究所(36203)
财经(34465)
业大(33414)
(32094)
经济学(32070)
(31669)
经济学院(28840)
北京(27941)
(27605)
(27196)
师范(27034)
经济管理(25456)
基金
项目(136130)
科学(108953)
研究(105268)
基金(101112)
(87146)
国家(86352)
科学基金(73733)
社会(70118)
社会科(66244)
社会科学(66232)
基金项目(51922)
(50775)
教育(46378)
自然(43868)
编号(42964)
自然科(42868)
自然科学(42859)
(42475)
自然科学基金(42133)
资助(41807)
成果(35347)
(32822)
(31583)
重点(30427)
国家社会(29980)
(29917)
课题(29363)
中国(28389)
教育部(28152)
(27960)
期刊
(121775)
经济(121775)
研究(68841)
(55478)
中国(46979)
农业(37676)
(30574)
科学(29869)
学报(28630)
(27607)
金融(27607)
管理(27530)
业经(23654)
大学(23247)
学学(22055)
教育(20160)
(18410)
经济研究(18377)
技术(17343)
问题(17277)
财经(17163)
世界(15532)
(14930)
农村(14581)
(14581)
农业经济(14215)
(13946)
国际(12366)
经济问题(11994)
技术经济(11106)
共检索到336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本文在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目标及其实现路径视角,探讨了新中国60年间"三农"政策的四次重大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文晖  张玉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三次区域政策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在1980-1992年对广东和福建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令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成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第二次调整始于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上海重现国际大都市的雏形,长三角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第三次调整始于1999年底中央决定推行西部大开发,但到目前成效不甚明显。在2003年,中国的区域发展重点有所调整,即第四次区域政策调整,东北和华南(包括香港在内)成为优先突破的区域。中国区域政策发生作用的逻辑如下:中央的政策提供区域发展的启动机会,地方政府的响应能力决定区域发展的速度,市场原动力的形成决定了策调整的成效,而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加祥  彭德雷  
贸易政策审议对于每一个世贸组织成员而言,犹如是一次"年检"或"大考",其目的是确保各成员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加深其他成员对其的理解。2012年6月12日和14日,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了第四次贸易政策审议。在本次审议中,各成员提出的问题之多、范围之广,都超过前三次审议。对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在融入多边贸易体制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彩晨  
根据参照系和学习对象的不同,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建立一百多年来,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转型。当前,无论从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社会整体转型的现状来看,还是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2035教育现代化远景来看,乃至从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其他国家对我国科技的"卡脖子"来看,我国高等教育都需要第四次转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到强的必然选择。我们已经做了一百多年的"学生",交了一百多年的学费,是时候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高等教育"模型"了。高等教育第四次转型,是不同以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型,是从学习他国向"学习自己"的转型,是建立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模式的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型。实现第四次转型,需对现有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结构形态以及运行模式等进行方向性、整体性、根本性变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福海   王陆奇  
2024年是英国大选之年。新年伊始,英国完成了脱欧以来最大规模的农业政策更新,推出了修订版《农业转型计划》。俄乌冲突和脱欧后遗症持续冲击英国农业、农业可持续性危机并未根本改观、农业补贴持续减少、农民收入持续恶化等多重因素叠加,构成了英国推出修订版《农业转型计划》的动力。修订版《农业转型计划》的核心意蕴是增进粮食安全,纠偏激进的农业环境政策。研析英国农业政策的未来演进可知,可持续性是英国未来农业政策的远景目标,粮食安全是英国未来农业政策的重要关切,政府补贴是英国未来农业政策的有力抓手,迈向合作是英国未来农业政策的变革路径。基于此,中国农业政策变革应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构建愿景,增强农业可持续性;二是科技创新,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三是关注聚焦,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合作治理,改善农民公共参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倩  万月  
从1999年到2016年,我国杠杆率先后四次达到了阶段性高峰。同时,我国也先后经历了四次"去杠杆"。这四次发生的背景各不相同,所采取的政策也不尽相同,但整体来看,"去杠杆"效果都较为满意。本文通过梳理前后四次"去杠杆"政策,发现一些共同特征,也得到一些启发:第一,托底有效需求前提"去杠杆"。不管何种原因背景下引发的高杠杆及后面的"去杠杆",我国从来没有采取全面"紧缩性"政策去杠杆。"去杠杆"同时,始终兼顾着有效需求的稳定与扩大。其中,财政政策一直都是积极的,扮演着托底有效需求角色。第二,实质性配套改革落地推进。先后四次"去杠杆",我国都抓住了"去杠杆"的契机,有效地推进了货币政策及监管机构领域的改革,这能够激活制度活力,从而带来市场主体活力,应对"去杠杆"带来的阵痛。第三,"杠杆率"一旦过高势必会引起系统性风险。2016年"去杠杆"以来力度决心超过以往三次,因为杠杆率越积越高,虽然前几次短时间化解了,但长期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彭兴韵  
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求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避免大水漫灌,这要求央行随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情势的变化相机而动。2018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陷入混沌世界,全球股市下泻,汇率贬值,中国自然身处其中,经济下行压力加剧。鉴于此,央行在稳健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定东  方琼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成果最为显著的国家。这与政府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的反贫困政策密不可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具有三个层次的政策体系,即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政策、中观层面的扶贫开发政策和微观层面的社会保障政策,三个层次在内容构成、政策目标、针对人群、功能性质上均具有差异性。另一方面,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存在着层层演进的五个阶段,即"社会救济"阶段、"制度改革推动扶贫"阶段、"扶贫规范化、专门化"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阶段。通过对其层次结构与变迁历史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理解,从而助推农村反贫困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海丰  王琳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创新方式将出现巨大变革,数字化浪潮带来的"组合式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所依赖的"互补式创新"使得传统产业政策面临失效的威胁。特别是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技术,其本身作为一种复合型关键投入,系统效应十分突出,需要大量的互补式创新才能扩散至整个经济系统。本文在对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进行系统比较、对欧盟创新政策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其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的启示意义。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范式特征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建议采取"去中心化"的创新政策和"中心化"创新政策并重的战略,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领先优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认清形势完善政策做好新时期农村财政工作─—第四次全国农村财政理论研讨会综述第四次全国农村财政理论研讨会暨中国农府财政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1995年2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给会议发来了贺信。贺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周绍杰  
本文主要讨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影响 ,以及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三大力量 ,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其中心观点是 :加速发展网络经济应当成为中国面向 2 1世纪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 ,在新世纪进一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长印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如果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哲学观全面审视中国农民问题,显而易见的是:"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中国农民的四次解放及其推动自身与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受自然,社会、本体及其三者相互关系的制约,中国农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促进农民与自然、社会、本体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燕鹏  王学昭  陈小莉  李宜展  刘细文  
为充分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世界各国必然会瞄准战略科技领域,以一批关键技术为抓手,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战略、规划、计划和具体举措,推动科技进步和变革,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先发优势。本文以世界主要国家近年来发布的科技政策战略、前沿研发等重要动态新闻文本为分析对象,采用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文本挖掘、科学计量学等方法,揭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技术和举措。研究结果发现,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关注生物与农业、材料、航空航天与空间、数字与通信、能源、海洋、传统制造业等科技领域,积极布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再生能源、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关键技术,并采取投资计划、合作研究、政策研究和研究项目等发展举措推动上述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本文从动态新闻文本挖掘出发,梳理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世界主要国家布局的关键领域技术和重点举措。从理论意义上看,拓展了NLP、文本挖掘和科学计量学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从实践意义上看,为我国布局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实施相应发展举措提供情报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