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8)
2023(6019)
2022(4948)
2021(4398)
2020(3383)
2019(7680)
2018(7451)
2017(13804)
2016(7510)
2015(8379)
2014(8393)
2013(8392)
2012(8423)
2011(7843)
2010(8200)
2009(7438)
2008(7348)
2007(6709)
2006(6289)
2005(6127)
作者
(23578)
(19562)
(19497)
(18537)
(12670)
(9396)
(8811)
(7622)
(7540)
(7266)
(6830)
(6604)
(6500)
(6450)
(6290)
(6073)
(5797)
(5676)
(5653)
(5588)
(5154)
(4989)
(4818)
(4509)
(4445)
(4442)
(4426)
(4391)
(4080)
(3905)
学科
(40796)
经济(40763)
(17723)
管理(17677)
地方(16520)
中国(15564)
(12044)
(11774)
企业(11774)
业经(10041)
地方经济(9461)
(8917)
农业(8629)
(8496)
金融(8496)
方法(8264)
(8173)
银行(8157)
(8087)
(7879)
数学(6662)
发展(6648)
(6631)
(6626)
环境(6614)
数学方法(6601)
(6423)
贸易(6413)
(6096)
技术(5990)
机构
学院(110761)
大学(108336)
(47477)
研究(47402)
经济(46378)
管理(36613)
中国(36345)
理学(29467)
理学院(29014)
科学(28725)
管理学(28537)
管理学院(28317)
(25865)
(25294)
研究所(22622)
(21454)
(20687)
中心(20414)
(19060)
(17730)
师范(17568)
(17557)
北京(17547)
(16027)
(15783)
业大(15774)
财经(15714)
农业(15589)
科学院(14415)
经济学(14312)
基金
项目(66987)
科学(51975)
研究(51006)
基金(45438)
(39975)
国家(39565)
科学基金(32609)
社会(31778)
社会科(30022)
社会科学(30018)
(27785)
基金项目(23399)
(22982)
教育(22445)
(21642)
编号(20862)
自然(19265)
自然科(18765)
自然科学(18761)
资助(18489)
自然科学基金(18398)
成果(17685)
发展(17644)
(17330)
课题(16268)
重点(15739)
(13857)
(13728)
(13037)
创新(12869)
期刊
(65484)
经济(65484)
研究(41236)
中国(30653)
(20975)
学报(17548)
教育(17425)
科学(17152)
管理(15965)
(15224)
金融(15224)
(14901)
农业(14390)
大学(13513)
学学(12471)
业经(12063)
经济研究(10788)
技术(10351)
问题(8284)
财经(7880)
(7434)
(6883)
世界(6380)
图书(6108)
(6085)
(6025)
(5941)
论坛(5941)
商业(5940)
科技(5879)
共检索到196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玉书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依靠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必须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没有泡沫、没有水分的保证质量与效益的速度。一、新的发展观,核心是强调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尚全  
我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树立“新三观”,即新发展观、新改革观、新财富观。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认为,有五个特征,即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民主政治:中华文化。以民为本,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的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期编发一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岚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指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发展的重点,要走特色化发展和联合发展的道路,要做到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整体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本刊组织四川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论坛,交流学习体会,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青  
青岛科技大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谋划学校的发展。笔者阐述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发展的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玲玲  
本文分析了扩大消费提倡艰苦奋斗的"二律背反",提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重新审视"奢侈型消费",要开辟新的消费空间,坚决反对"中国式的奢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留成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教育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教育的人性化、平等性、主体性、生活性、针对性、实效性六个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引导高校思想教育走出困境、回归思想教育本质而做出的时代回应,对高校思想教育实践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教育要增强实效性,需从六个方面入手来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机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于玉林  
新世纪资产“无形化”趋势 新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由于投资“无形化”,相应形成资产“无形化”的趋势。“无形化”是指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发展中或其某个方面的内容和作用上是主要的、重要的。资产“无形化”趋势主要体现在:(1)投资方向“无形化”。发展知识经济是知识、智力、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相应需要政府和企业不断增加形成无形资产的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80%。投资正在流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部门,特别是与人力资本和技能的投资相联系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方面。高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秀红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只有用辩证的方法才能真正地揭示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规律,才能为道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要使德育产生实效性,就必须树立辩证的学生道德发展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守臣  
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加快发展,是整个90年代乃至跨世纪政治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在加速向市场经济转轨、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促进农业大发展,对改革和经济发展全局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而真正使各地各部门切实能够在决策及其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重视和加强农业的自觉行为,还需要在对农业的认识上有新的视野,新的高度,新的思路。唯其如此,才能够对邓小平同志关于90年代经济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的战略判断保持应有的警觉,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好江泽民同志对发展农业提出的“四个没有”和“两个坚定不移”的重大决策,才能把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加强农业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世辟  
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与高等教育发展同步 ,尊重图书馆办馆规律 ,使高校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邦辉  黄开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对自然、市场、公众和政府自身的生态责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