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7)
- 2023(7065)
- 2022(5852)
- 2021(5479)
- 2020(4520)
- 2019(10527)
- 2018(10361)
- 2017(19510)
- 2016(10369)
- 2015(12223)
- 2014(12395)
- 2013(12590)
- 2012(12624)
- 2011(11900)
- 2010(12363)
- 2009(11986)
- 2008(11776)
- 2007(10674)
- 2006(10137)
- 2005(9326)
- 学科
- 济(69333)
- 经济(69293)
- 管理(26181)
- 中国(20735)
- 方法(20349)
- 业(20218)
- 地方(18691)
- 数学(18282)
- 数学方法(18208)
- 企(14031)
- 企业(14031)
- 农(13961)
- 地方经济(12691)
- 学(12025)
- 业经(11755)
- 制(11707)
- 财(10485)
- 银(10357)
- 银行(10353)
- 融(10183)
- 金融(10183)
- 行(10120)
- 贸(9793)
- 贸易(9782)
- 易(9428)
- 农业(8889)
- 环境(8861)
- 发(8464)
- 和(8407)
- 体(8306)
- 机构
- 大学(164198)
- 学院(162359)
- 济(81096)
- 经济(79498)
- 研究(64176)
- 管理(55120)
- 中国(51131)
- 理学(45099)
- 理学院(44498)
- 管理学(43822)
- 管理学院(43498)
- 财(38663)
- 京(36207)
- 科学(34251)
- 所(32578)
- 财经(29308)
- 研究所(28708)
- 中心(28087)
- 经济学(26986)
- 经(26451)
- 江(25604)
- 北京(24286)
- 经济学院(23999)
- 院(22771)
- 范(22722)
- 师范(22592)
- 农(21854)
- 财经大学(21423)
- 州(20547)
- 科学院(18494)
- 基金
- 项目(90918)
- 研究(70628)
- 科学(70563)
- 基金(64384)
- 家(54898)
- 国家(54429)
- 社会(46284)
- 科学基金(44964)
- 社会科(43716)
- 社会科学(43706)
- 省(34016)
- 基金项目(32967)
- 教育(31969)
- 编号(28798)
- 划(28686)
- 资助(27044)
- 自然(25184)
- 成果(25152)
- 自然科(24425)
- 自然科学(24419)
- 自然科学基金(23954)
- 发(21858)
- 课题(21269)
- 重点(21069)
- 部(20995)
- 国家社会(19315)
- 发展(18624)
- 展(18388)
- 性(18313)
- 教育部(18184)
共检索到28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厚庆
在本世纪头20年的经济建设宏观布局中,要抓住现代化进程的重点,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均衡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磨合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紧扣经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优化发展与改革的聚合点,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
关键词:
十六大报告 经济建设 宏观布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靖学青
改革开放前 30年 ,我国经济建设重点西移 ,进行了以追求分散和均衡为主要目标的内地重点建设。从多方面衡量 ,此次经济建设重点西移在客观上是必然的选择 ,具有较大程度的合理性。此次内地重点建设取得了多方面不小的成绩 ,主要的失误是经济效率低下。经济效率差的主要原因不在经济布局的宏观方面 ,即不是由于内地重点建设本身的缘故 ,而是在中微观方面 ,即企业和厂矿选址、定点问题出现了严重偏差。探讨改革开放前 30年内地重点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对目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具有借鉴、启示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大萧条 宏观经济 银本位 银行体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申海波
本文回顾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了各流派在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并结合世纪之交的新形势,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展望:宏观经济学将迎来干预主义的复兴;新凯恩斯主义将成为主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一 经济效果论证是对生产力布局合理性的最有力论证。仅仅用生产力布局原则,难以全面论证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生产力布局原则颇多,每一条原则规定布局的一个方面。这些原则内部,大都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例如,生产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原则,讲的是如何节约运费,提高经济效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路遥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靳东升 陈琍
宏观税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税制改革首先要调整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宏观税负的变化也不同。高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逐步提高,中等高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等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先降后升,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呈下降趋势。通过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作者认为,中国的宏观税负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具有转轨时期国家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
90年代 宏观税负 国际比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金至 刘元春 宋鹭
当前,中国形成了“上游国企主导,下游民企主导”的垂直结构。这种独特的“所有制+产业布局”模式是否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平稳运行?本文在梳理事实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并估计一个两部门DSGE模型分析了国有经济宏观稳定效应的作用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表明:国企投资的逆周期调节有力地熨平了经济波动,且其效果随着生产垂直性的提升而增强。原因在于,上游国企的产品不仅有下游民企生产所需的投入品,也有最终消费品,因此国有经济的逆周期扩张在稳产出和稳物价的同时还稳定了居民预期,进而提高了社会福利。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经济在参与宏观调控时主要应着力于解决供给冲击,且存在较大的逆周期调节政策空间,同时还应注意结合跨周期的政策设计。本文的研究为丰富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箱和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汉欣
简要回顾了我国钢产量从新中国成立时居世界第26位、经过半个世纪的迅猛发展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历程。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世纪取得的新进展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钢铁工业的布局特点及调整思路,最后指出其愿景是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实现由世界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荣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自科
以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各学派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视角向供给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里根政府的货币、税收、预算和支出、汇率、产业规制和贸易等诸多政策都相应地体现出小政府、大市场的价值取向。分析美国20世纪80年代供给管理实践在各政策及组合层面的经验教训,是为了对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供给管理 宏观调控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昌平
图书馆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及其由此引发的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的根本原因。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通过面向社会的服务不断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现代条件下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昆儒
当前,我国微观上正致力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宏观上正稳步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探索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之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政策制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会计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谈点认识,供学者们批判。1.会计政策与国家宏观经济存在着密切联
关键词:
企业国际竞争力 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曦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不伴随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况,打破了低通货膨胀率导致高失业率的常规,从1991年4月开始到2001年3月,连续增长120个月, 被称为新经济现象。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状况与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分不开的。美国联邦政府熟练地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