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8)
2023(13896)
2022(11963)
2021(10845)
2020(9176)
2019(20951)
2018(20559)
2017(38876)
2016(20954)
2015(23640)
2014(24006)
2013(24018)
2012(22987)
2011(21107)
2010(21595)
2009(20283)
2008(20032)
2007(18171)
2006(16465)
2005(15251)
作者
(64856)
(54298)
(54165)
(51664)
(34603)
(26192)
(24616)
(21000)
(20546)
(19587)
(18605)
(18240)
(17690)
(17338)
(17000)
(16839)
(16224)
(16006)
(15732)
(15684)
(13812)
(13611)
(13199)
(12483)
(12390)
(12242)
(12217)
(11999)
(11124)
(10835)
学科
(110194)
经济(110109)
管理(56133)
(51899)
(38751)
企业(38751)
方法(38521)
数学(32800)
数学方法(32482)
地方(31268)
中国(29434)
(29163)
(23231)
业经(22786)
环境(21303)
农业(20072)
(19835)
地方经济(17424)
(17107)
(17097)
贸易(17096)
(16400)
(15771)
金融(15769)
(15345)
(15316)
(15297)
银行(15262)
(14824)
理论(14342)
机构
学院(314799)
大学(311505)
(135537)
经济(132537)
研究(117691)
管理(114139)
理学(96198)
理学院(94948)
管理学(93316)
管理学院(92713)
中国(88499)
科学(73475)
(67806)
(61970)
(59649)
(56870)
研究所(56085)
中心(52788)
(50686)
业大(46670)
财经(46222)
(45001)
师范(44559)
农业(44270)
北京(43526)
(41969)
经济学(41609)
(41529)
(40275)
(38655)
基金
项目(200884)
科学(156610)
研究(146682)
基金(142257)
(124452)
国家(123373)
科学基金(103990)
社会(92889)
社会科(87951)
社会科学(87920)
(82577)
基金项目(75589)
(67700)
教育(65618)
自然(65560)
自然科(63803)
自然科学(63783)
自然科学基金(62595)
编号(59070)
资助(58737)
(50259)
成果(47974)
重点(46319)
(43075)
课题(42616)
(40909)
发展(40360)
(39707)
创新(38407)
科研(38035)
期刊
(165735)
经济(165735)
研究(96422)
中国(68771)
(52691)
学报(49521)
科学(46245)
(45099)
管理(41615)
大学(36642)
农业(35976)
学学(34452)
教育(32910)
(30212)
金融(30212)
技术(28268)
业经(26878)
经济研究(26117)
财经(22885)
问题(21664)
(19800)
(19372)
资源(17362)
技术经济(17057)
(16493)
统计(15563)
世界(15227)
商业(15026)
图书(14886)
(14764)
共检索到497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雄伟  邓楚雄  
运用组合赋权法,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6年湖南省旅游经济—交通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子系统综合评价值总体上均呈现出持续上升发展之势,少数年份存在波动变化且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后期增长势头不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迅猛;从三大系统耦合度及综合协调水平来看,高水平的耦合度只是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较低所造成的"假象";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数值介于0.17~0.54之间,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同时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滞后类型依次经历了旅游、交通交替滞后转变为生态滞后的发展过程,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湖南省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只是低水平层次的勉强协调,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是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耦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次第攀升,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因此,在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生延超  钟志平  
本文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除长沙市达到优质协调外,湖南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刺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1项指标构成的"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较好;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小的差异,表现为湖南中部、东部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高于西部、南部区域的格局,对此,西部、南部区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低的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珺  张妍  
基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22个指标体系和现有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湖南省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灰色关联度高,耦合作用较强;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水平,向更高等级发展的趋势明显,提升空间巨大。因此,就湖南省两大产业耦合发展现状,提出政府应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知识水平等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深度耦合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朱媛媛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维护生态平衡与促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内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可为目的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旅游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矛盾、弥补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协调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湖南省为案例地,构建了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综合评价衡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6—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10.5软件对湖南省各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度较低,2006—2017年均处于拮抗阶段,时间维度变化不明显,系统协同发展度较低。2)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时空演变来看,整体上湖南省耦合协调水平较低,耦合协调类型介于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之间,整体分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波动幅度大于耦合度。3)从具体协调度内容来看,呈现出不同等级的分异规律,以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基本协调三种类型为主。空间尺度发展不均衡,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融合度有待提高。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湖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娟   万大娟  
以湘西地区典型区域怀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值,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怀化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指数逐年增长,但存在区域不平衡,中心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南北高、中部低。②怀化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由勉强协调上升到初级协调,整体逐年上升,经济发展属于轻度滞后型;市域内耦合协调度中心高、四周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不均衡。③怀化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将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初级协调上升至中级协调,经济发展仍处于轻度滞后阶段;市域内耦合协调度将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但耦合协调发展的差距将持续缩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洪启颖  
科学探究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作用关系对于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其生态旅游环境特点,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6年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6年间福州市森林公园旅游经济水平呈线性上升趋势,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V形变化趋势。(2)福州市森林公园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大多处于0.8~1之间,说明福州市森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基本保持在高水平耦合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正向影响,互相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鑫  
本文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为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给予一种新的诠释,为后期旅游经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莉  夏惟怡  钟璇  
文章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测度了2000—2017年广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运用GM (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7年,广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均逐年提高,耦合度保持在颉颃阶段,并具有即将突破该阶段进入磨合阶段的态势;第二,耦合协调等级由濒临失调类经由勉强协调类逐渐演化至初级协调类,并从2012年起在旅游经济领先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由勉强协调类旅游经济滞后转变为勉强协调类生态环境滞后;第三,预测结果表明,从2018年起,后续9年内广西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将持续提高,且具有从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突破的可能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椿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3个系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上升速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忻州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表明,山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璐璐  虞虎  周彬  
基于动力齿轮理论,修正了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赋值评价法,分析了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并在研究中期出现小的波动,地市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U"形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初步协调型、轻度失调型、中度失调型和重度失调型4种,提出了未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化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耿瑞芹  栾志理  
【目的】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意义重大。探究我国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生。【方法】选取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加权法计算2010—2019年各省份指标的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2010—2019年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速度要强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2)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态势来看,绝大多数省份耦合度水平有所上升,但基本停留在低水平的拮抗阶段,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有待增强;相较于中、西、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省份耦合度较高。3)从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体时空演变态势来看,研究期内绝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度水平有所提升,但各省份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失调与轻度失调之间,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发展的空间尺度并不均衡,表现为东部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高,西部地区省份耦合协调度则多处于严重失调阶段。4)以要素-功能-结构为主线分析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形成机理发现,要素、功能、结构方面的耦合是二者耦合协调的3个主要表现层次。【结论】旅游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极易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所以要在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要多方位提升旅游业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充分把握生态化旅游创新理念,开发性创建生态旅游项目,以此方能更好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