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3)
- 2023(7746)
- 2022(7017)
- 2021(6523)
- 2020(5975)
- 2019(13848)
- 2018(13867)
- 2017(27927)
- 2016(15538)
- 2015(17813)
- 2014(17934)
- 2013(17946)
- 2012(17151)
- 2011(15723)
- 2010(16062)
- 2009(15303)
- 2008(15293)
- 2007(14113)
- 2006(12433)
- 2005(11330)
- 学科
- 济(66713)
- 经济(66647)
- 管理(42303)
- 业(39984)
- 方法(33164)
- 数学(30136)
- 数学方法(29916)
- 企(29516)
- 企业(29516)
- 农(19585)
- 中国(19341)
- 财(18923)
- 贸(13980)
- 贸易(13976)
- 制(13889)
- 易(13612)
- 学(13343)
- 农业(12569)
- 地方(12551)
- 业经(12478)
- 银(11367)
- 银行(11327)
- 行(10844)
- 融(10212)
- 金融(10210)
- 和(9490)
- 环境(9462)
- 务(9282)
- 财务(9262)
- 财务管理(9223)
- 机构
- 大学(235796)
- 学院(233289)
- 济(100171)
- 经济(98118)
- 管理(87060)
- 研究(80378)
- 理学(74607)
- 理学院(73755)
- 管理学(72626)
- 管理学院(72179)
- 中国(61007)
- 京(49925)
- 财(48978)
- 科学(48841)
- 农(42950)
- 所(42304)
- 财经(38351)
- 研究所(38171)
- 中心(36483)
- 业大(35950)
- 江(35354)
- 经(34673)
- 农业(34307)
- 经济学(32078)
- 北京(31695)
- 范(30061)
- 师范(29759)
- 经济学院(29358)
- 财经大学(28297)
- 州(27907)
- 基金
- 项目(147189)
- 科学(114134)
- 研究(106757)
- 基金(106078)
- 家(92645)
- 国家(91910)
- 科学基金(76669)
- 社会(67410)
- 社会科(63925)
- 社会科学(63902)
- 省(57067)
- 基金项目(56148)
- 教育(49567)
- 划(48607)
- 自然(48564)
- 自然科(47387)
- 自然科学(47369)
- 自然科学基金(46562)
- 资助(44453)
- 编号(43869)
- 成果(37047)
- 部(33892)
- 重点(33437)
- 发(32088)
- 课题(30059)
- 创(29942)
- 教育部(28749)
- 科研(28410)
- 创新(28142)
- 国家社会(27834)
- 期刊
- 济(109500)
- 经济(109500)
- 研究(71321)
- 中国(43046)
- 农(38377)
- 学报(38220)
- 财(37692)
- 科学(33642)
- 管理(29299)
- 大学(28261)
- 学学(26539)
- 农业(25862)
- 教育(22519)
- 融(22114)
- 金融(22114)
- 财经(19389)
- 技术(19221)
- 经济研究(18508)
- 业经(17443)
- 经(16666)
- 问题(15713)
- 业(13583)
- 贸(13344)
- 技术经济(12669)
- 理论(12386)
- 统计(12039)
- 商业(11451)
- 图书(11288)
- 版(11115)
- 实践(11073)
共检索到346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小莉 张光宏
本文将经济学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到政府公共部门,提出了政府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测度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上看,虽然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缓慢且波动较大,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且呈现出一定的发散趋势,其中时空差异主要源于各地区技术进步变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分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红波 王济民
针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的现实,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十年来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揭示了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的源泉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我国粮食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加大技术应用和规模化种植仍然具有很大潜力;全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十年来有所下降,在影响全要生产率的因素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由新技术转化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不断上升,规模效率则没有得到任何改进;从地区来看,非粮食主产省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粮食主产省虽然技术效率稍有改善,但技术进步下降,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杰刚 杨军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0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横向政府竞争与纵向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以及省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纵向竞争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U”型关系。此外,纵向政府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纵向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可知,横向政府竞争在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纵向政府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构建横向财政协调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弹性调整央地之间的财政分权比重、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冀云阳 钟世虎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在土地融资依赖度和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城市,上述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第四,进一步分解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主要降低了规模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以财政分权改革为契机,选择中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两者的交互项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是因为地区的差异而表现出促进效果的不同。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完善财政分权改革的措施,为各地政府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助推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宝成 曹媛 王家伟
审计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政府竞争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能否提升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值得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以2009~2015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检验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性",具体表现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负向影响。规范政府竞争是充分发挥审计国家治理功能、提高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维度和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胥英伟 胡东兰 李勇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政府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中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量化并探究其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成果较为少见,已有成果中大多立足于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等某一具体领域或旅游、科技等某一具体产业部门来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它们的影响作用,而着眼于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成果鲜见。本文突破已有成果在政府行为量化方法、研究领域、指标选取、实证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以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样本,将服务业地方政府行为细化为7个二级分项指标及19个三级分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分项指标进行整合,并用动态面板SYS-GMM估计方法对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细致测算、分析,以期科学、深入地探究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快速、高效发展服务业的可靠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伟凤 田新民
本文构建研发增长模型分析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从理论上证明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之后利用中国284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能够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在支出后的第3期才会有所表现。(2)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主要通过增加科技知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且作用渠道为促进技术进步,而教育支出主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且作用渠道为提高技术效率。(3)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全要素生产率介于0.916 2和1.083 4之间时,地方政府科技支出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至1.083 4时,提升作用将发生跳跃式上升;教育支出具有相似的门槛效应特征,相应的门槛值分别为0.931 7和1.232 0。(4)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教育支出规模作为基础,当教育支出规模高于178599.295 0万元时,科技支出才会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煦风 崔小勇 闫昱 陈锐钒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地区间横向竞争、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出让行为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政府债务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之比存在地区间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债务—土地出让收入比的主要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和地方政府征地成本,而非文献中讨论较多的地区间政府横向竞争。本文进一步使用2006—2015年市级面板数据在实证上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政府竞争压力和宏观税负对债务—土地出让收入比的影响,并分析了东、中、西部“以地融资”能力的异质性来源。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土地出让 横向竞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刘若鸿 许晏君
本文基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纵向博弈、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的体制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6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分权的影响则不显著;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技术效率的拖累作用大于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融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但财政分权则起到缓解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经济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通过引资效应、要素扭曲效应和地方保护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挤出效应机制上则不显著。此外,上述结论根据阶段和城市竞争力的分化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海涛 李成明 董志勇
本文基于199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损失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干预随着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当越过第二重门槛,地方政府干预将带来生产率损失,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各个省份均已越过第二重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为简政放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江玲玲 孟令杰
基于2006—200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6—2009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4.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6%,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2.7%,技术进步已失去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性优势地位;我国工业发展需注重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否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受到限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震
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财政现象,土地财政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行为及其效率。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通过纳入地方政府意志探究土地财政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地方土地财政强度越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时存在差异化的表现;从宏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抑制区域层面的技术交流,并驱动地方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抑制作用;从微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驱使企业强化金融杠杆以获取更多金融资源,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下降,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造成挤出,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会影响"土地财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范式,"为增长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土地财政的负向抑制作用,"为创新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地财政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艳飞 刘再起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由分税制改革以前的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企业转变为分税制改革以后以"土地开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土地。本文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均显著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方政府投资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门限效应,经济行为模式的塑造需要政府通过投资予以强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分解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的影响差异显著: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关系;土地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加剧态势。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诗晨 杨秀云
文化创意产业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点产业,其发展水平与政府行为和资源禀赋条件紧密相关。本文基于2014-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文化创意产业数据,从财政、税收和营商环境三个维度衡量地方政府竞争,使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和资源禀赋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文化创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存在正向滞后效应;财政竞争和营商环境竞争有利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技术进步,长期的税收竞争则会抑制技术进步;资源禀赋对文化创意产业TFP增长率的影响与地方政府竞争手段有关,文化创意资源禀赋在营商环境下存在“资源诅咒”,在财政和税收竞争性下存在“资源恩赐”;资源禀赋将加剧当期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负向效应,削弱正向滞后效应,与地方财政和营商环境之间存在不显著的协同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促进要素流动是地方政府竞争和资源禀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机制,其次是集聚效应和挤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