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6)
2023(6661)
2022(5580)
2021(5480)
2020(4421)
2019(10323)
2018(9981)
2017(19401)
2016(10305)
2015(11767)
2014(11494)
2013(11592)
2012(11056)
2011(10335)
2010(10283)
2009(9701)
2008(9515)
2007(8239)
2006(7501)
2005(7053)
作者
(27655)
(23018)
(22919)
(22275)
(15040)
(10893)
(10492)
(8926)
(8919)
(8367)
(8074)
(7623)
(7610)
(7564)
(7410)
(7239)
(6956)
(6802)
(6684)
(6316)
(6030)
(5532)
(5512)
(5327)
(5271)
(5258)
(5079)
(4891)
(4646)
(4546)
学科
(46589)
经济(46547)
管理(27499)
(25350)
方法(19828)
(18972)
企业(18972)
数学(18498)
数学方法(18342)
中国(16871)
(14061)
贸易(14054)
(13886)
(13117)
(11041)
(9584)
(9541)
(8831)
银行(8831)
(8628)
业经(8325)
(8101)
金融(8101)
农业(7947)
及其(7598)
(7105)
政策(7033)
关系(6910)
环境(6788)
地方(6731)
机构
大学(149710)
学院(147765)
(77133)
经济(75933)
研究(58642)
管理(55611)
中国(48748)
理学(46787)
理学院(46296)
管理学(45828)
管理学院(45530)
(35251)
(32090)
科学(29573)
(28918)
财经(27415)
研究所(25908)
中心(25805)
经济学(25719)
(25296)
经济学院(23165)
北京(21547)
(20810)
(20742)
财经大学(20482)
(19346)
(18970)
师范(18888)
科学院(17338)
(16672)
基金
项目(91032)
科学(73652)
研究(70530)
基金(69765)
(59797)
国家(59361)
科学基金(50722)
社会(47982)
社会科(45739)
社会科学(45734)
基金项目(34496)
教育(31997)
资助(30511)
(30226)
自然(29789)
自然科(29125)
自然科学(29118)
自然科学基金(28676)
(27231)
编号(27115)
成果(23591)
(23009)
中国(21952)
国家社会(21276)
重点(20462)
教育部(20378)
(20181)
课题(19343)
人文(18999)
(18882)
期刊
(84379)
经济(84379)
研究(54310)
中国(30810)
(24875)
(22088)
金融(22088)
管理(21880)
科学(18492)
(18037)
学报(16783)
经济研究(15557)
教育(14981)
财经(14355)
大学(13830)
(13401)
国际(12763)
学学(12710)
农业(12534)
(12509)
技术(11772)
世界(11375)
问题(11180)
业经(10899)
技术经济(7643)
(7281)
统计(7231)
理论(6868)
(6623)
论坛(6623)
共检索到240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可谓极不平凡,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车道,各方面发展热情高涨,货币政策需要更好地把握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平衡;金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银行从计划色彩浓重、主要监管指标不达标转为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利率、汇率改革和市场化机制建设任务繁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开放程度,面对开放经济格局的政策调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梦瑶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常常发现一些"异常现象",被经济学家们总结为"流动性之谜""价格之谜""汇率之谜"和"远期贴现偏向之谜"。本文采用Kim and Roubini(2000)的非递归当期约束的结构型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利用2000年1月至2017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模型,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时间间隔点,本文进一步区分了总样本和2008年9月至2017年11月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子样本,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政策有效性的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茉楠  
2013年12月7日,欧洲央行将主要再融资利率和隔夜贷款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至0.25%和0.75%;同时维持隔夜存款利率0%水平不变,这是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央行利率的最低水平。欧洲央行此次降息有点出乎意料。从表层看,低通胀、高失业是导致欧洲央行此次出手的直接原因,但是更深层次上看,债务对货币的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高占军  刘菲  
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数量过多会加速经济增长并导致通货膨胀。但该理论在美国正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中国,基础货币向广义货币的传导仍然顺畅,各口径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依旧紧密。也正因如此,准备金率依旧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综合诸多因素并从跨周期政策设计的角度考虑,文章认为年内可继续降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钢  
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肖钢本文着重介绍步入90年代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与改革,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评价和八十年代相比较,步入九十年代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变化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金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愈来愈大,中国货币政策在履行职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产价格波动、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等诸多新的挑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贵华  
一、当前经济金融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现象,是由于外汇储备不断增长造成的,巨额外汇储备又是多种因素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等。从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看,影响国际收支的上述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陆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间接调控替代直接计划,基础货币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在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高莉  樊卫东  
本文以股票市场影响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效应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间关系这一问题。首先分析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股市财富效应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 ;其次分析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速的影响 ,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及货币流速均已经开始产生较不显著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 ,最后文中建议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与股票市场保持适度距离 ,但不能忽视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关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海鸥  贾德奎  
本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观点 ,并指出电子货币将减少公众对央行基础货币的需求 ,削弱以货币供给量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效果 ,甚至可能使其失去作用。同时 ,本文分析了我国使用电子货币在短期内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 ,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数量调控效果也会下降。因此 ,我们应尽早做好向利率调控转轨的准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考蒂斯  
今天我将从欧元将引起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实力变化这个角度来谈谈欧元的影响。9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日本将替代或分享美国的贸易地位,而欧洲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因为那时欧洲经济增长非常疲软,经济情况不稳定,货币也不稳定,很脆弱。现在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应贵  甘当善  
本文考察了新世纪以来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特点,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施与执行有着突出的特点:重视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判断、坚持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根据经济走势的变动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改进货币政策的发布方式和政策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营销能力和沟通技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薛立国   林辉   张润驰   马永远  
近年来,我国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旨在提升政策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政策有效性。那么,如何从学理层面理解把握央行政策取向?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并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策略,从政策反应系数、政策波动率、政策松紧度、政策目标等方面揭示不同政策规则(价格型和数量型)的政策参数所蕴含的央行政策取向,结果表明: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时短期偏向数量型规则,长期倚重价格型规则,且对“促增长”的偏好优于“稳通胀”;数量型规则的波动率大于价格型规则,且二者的波动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结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较为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后趋于稳健,新冠疫情时期适度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前,数量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较为一致,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价格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耦合较好。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不同经济主体通过考察政策参数的动态演化趋势透析央行政策取向,进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