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3)
- 2023(9635)
- 2022(7788)
- 2021(7652)
- 2020(6136)
- 2019(14017)
- 2018(13661)
- 2017(24677)
- 2016(13078)
- 2015(14797)
- 2014(13986)
- 2013(13724)
- 2012(12792)
- 2011(11407)
- 2010(11480)
- 2009(10663)
- 2008(10856)
- 2007(9308)
- 2006(8047)
- 2005(7329)
- 学科
- 济(52708)
- 经济(52647)
- 管理(44948)
- 业(41698)
- 企(36815)
- 企业(36815)
- 财(25806)
- 方法(21821)
- 中国(20460)
- 数学(18247)
- 数学方法(18127)
- 技术(15776)
- 农(13227)
- 财政(12892)
- 制(12861)
- 业经(12253)
- 技术管理(11983)
- 贸(11628)
- 贸易(11615)
- 务(11497)
- 财务(11491)
- 财务管理(11447)
- 易(11410)
- 企业财务(10948)
- 理论(10797)
- 政(10505)
- 银(10391)
- 银行(10386)
- 行(9934)
- 策(9509)
- 机构
- 大学(179268)
- 学院(176683)
- 济(84118)
- 经济(82814)
- 管理(68282)
- 研究(62883)
- 理学(58541)
- 理学院(57934)
- 管理学(57379)
- 管理学院(57009)
- 中国(50833)
- 财(45661)
- 京(37864)
- 科学(32772)
- 财经(32638)
- 经(29919)
- 所(29881)
- 经济学(27956)
- 中心(27513)
- 研究所(26556)
- 江(25631)
- 经济学院(25051)
- 北京(24866)
- 财经大学(24260)
- 院(22602)
- 范(22485)
- 师范(22336)
- 州(20162)
- 商学(19908)
- 商学院(19714)
- 基金
- 项目(113469)
- 科学(91851)
- 研究(89517)
- 基金(84467)
- 家(72140)
- 国家(71550)
- 科学基金(62524)
- 社会(60347)
- 社会科(57382)
- 社会科学(57372)
- 基金项目(43544)
- 教育(42030)
- 省(41708)
- 自然(36039)
- 自然科(35306)
- 自然科学(35298)
- 划(35136)
- 自然科学基金(34762)
- 编号(34303)
- 资助(33302)
- 创(30189)
- 成果(29127)
- 部(27217)
- 创新(27205)
- 国家社会(26712)
- 重点(25905)
- 课题(24871)
- 教育部(24567)
- 中国(24553)
- 发(24278)
共检索到283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京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在新的世纪 ,创新是发展的主体。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体 ,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创新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观念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项怀诚
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努力进行财政体制创新。本文先回顾了"九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并指出当前新形势下,国家财政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最后从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水平、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探讨了今后如何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财政工作 财政改革 宏观调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理论与实践同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财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构建了植根于改革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改革与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新时代以来,我国财政在继往开来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概括来看,成就突出表现在进一步完善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调控和治理规律的现代财政制度、政策和管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望未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实践创新需要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的思想指引,未来应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重点方向予以推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评《走向新世纪:中国财政经济理论丛书》陈共该丛书本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的精神,以许毅同志为主编,集合老、中、青三代学者,对传统的财政理论发起一场财政学的革命。这是一部有理论高度和系统政策主张的系列丛书。本书从广阔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许航敏
财政收支矛盾大、财政分配面临困局是我国财政分配中的普遍现象,原因就在于基数加增长的分配方式导致财力切割和固化,致使部门用钱责任虚化,支出欲望膨胀,财力入不敷出。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层面,深入分析了我国财政困局的深层根源,剖析了广东财政绩效管理的内在机理,指出其破解财政分配困局的精髓在于创新财政分配方式,打破部门对财力分配的切割和固化,落实部门的用钱责任,提升"办好事"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地抑制了部门不合理的支出欲望,从而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效果,缓解了财政收支尖锐矛盾。
关键词:
财政绩效管理 分配方式 责任 主观能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光辉
重视历史研究是我国财政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许多理论流派在讨论财政本质问题时都会将理论诠释与历史考察结合起来,为理论体系的建构寻求历史经验的支撑。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歧:财政的公共性从何而来,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还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制度结构下的产物?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这样一个"非市场经济财政"来说,公共性是否构成其分配关系的本质属性?在本文看来,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而对于财政公共性的理论诠释和历史考察至少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公私产权的分化与集体行动的逻辑";二是"国家的双重属性与政治权力的批判"。这既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在"大历史"和"长时段"的宏观视野下总结中国历史经验与推动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值得深入挖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秦宣仁 李红梅
美国学者认为,“21世纪经济”是一种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以技术创新为纽带的、靠人力因素竞争的经济。他们认为,目前以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经济”,仅仅是“21世纪经济”的初始阶段。在21世纪经济中,能给世界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动力是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也显
人类的学习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的文化活动。在当代信息社会中,由于知识、信息量的不断增长,每个人要能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并发展自身,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的生存可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一、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国家建设 财政改革 路径设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柳靖 杨良初
走向市场经济,不只是要变更体制,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和计划经济是一脉相承的,与市场经济却有些格格不入。本文的历史叙述在反思中正显示出这一点。本文考察了财政收支理论、国家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理论、财政赤字理论以及综合平衡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斯蔚 王小龙
财政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内的一个学科门类,源自西方公共经济学的本土化引入,我国的不同特征决定了理论创新需要中国特色。遵循目的性与规律性要求,财政科学有理论输入与理论输出两大任务,也需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财政 中国特色 理论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梁尚敏
近几年来,财政基本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之争的浅层次上较 多,创建有利于指导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不足,在不少情况下,回答不了许多财政现 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探索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一个视野、一个立足点、一个思维方式是至 关重要的。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创新财政基本理论,有八个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作 出科学的回答。创新财政基本理论体系的中心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关键词:
财政基本理论 思维方式 创新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