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9)
- 2023(13091)
- 2022(11042)
- 2021(10441)
- 2020(8687)
- 2019(19960)
- 2018(20143)
- 2017(38078)
- 2016(20637)
- 2015(23485)
- 2014(23324)
- 2013(22184)
- 2012(20219)
- 2011(18093)
- 2010(18315)
- 2009(16682)
- 2008(16260)
- 2007(14339)
- 2006(12576)
- 2005(10958)
- 学科
- 济(82671)
- 经济(82568)
- 管理(60328)
- 业(56817)
- 企(49034)
- 企业(49034)
- 方法(38750)
- 数学(33278)
- 数学方法(32575)
- 中国(21888)
- 农(21426)
- 财(20501)
- 业经(18507)
- 理论(17950)
- 学(17164)
- 制(16763)
- 地方(15260)
- 贸(14433)
- 贸易(14421)
- 农业(14022)
- 易(14019)
- 和(13333)
- 银(13189)
- 银行(13172)
- 技术(13022)
- 务(12654)
- 行(12589)
- 财务(12578)
- 财务管理(12548)
- 体(12395)
- 机构
- 学院(285300)
- 大学(284594)
- 济(113563)
- 管理(111861)
- 经济(111077)
- 理学(96435)
- 理学院(95434)
- 管理学(93398)
- 管理学院(92853)
- 研究(90983)
- 中国(68963)
- 京(59540)
- 科学(54512)
- 财(52766)
- 所(43863)
- 江(43837)
- 农(43250)
- 中心(43061)
- 财经(42003)
- 业大(40357)
- 研究所(39817)
- 经(38104)
- 范(38035)
- 师范(37624)
- 北京(36892)
- 经济学(34566)
- 州(34409)
- 农业(33773)
- 院(33639)
- 技术(32267)
- 基金
- 项目(192646)
- 科学(152805)
- 研究(142835)
- 基金(139464)
- 家(121016)
- 国家(120021)
- 科学基金(104225)
- 社会(89814)
- 社会科(85021)
- 社会科学(85000)
- 省(76014)
- 基金项目(72298)
- 教育(68688)
- 自然(67591)
- 自然科(66097)
- 自然科学(66081)
- 自然科学基金(64883)
- 划(64033)
- 编号(59283)
- 资助(57707)
- 成果(48251)
- 重点(43599)
- 部(42566)
- 课题(41373)
- 发(40893)
- 创(40855)
- 创新(38000)
- 教育部(37136)
- 科研(36848)
- 国家社会(36708)
共检索到42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廖卫民
学界有关新世界主义与中国传媒发展问题的探讨,启发人们认识到中国提出新世界主义的理念与话语其实是中国崛起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国运的外在呈现。基于一种"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进行检视,对外传播位于系统中的高端位置,具有引领性作用。在新世界主义理念之下的对外传播,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出发点,以寻求更丰盛的信息交换、价值包容和文明理解,需要面对不同文化,主动学习、对话和调整,并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共商共建的行动态势,才能达成一种共赢共享的格局结果。为此,中国对外传播战略需要扩充传播的主体、拓展传播的场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靖华
当前,全球化危机重重,世界正面临重要历史关口。中国提出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中国方案。抓住机遇,向全球清晰阐明中国智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当前全球危机时代的特定价值,是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应重点破题的方向。传媒人应主动融通中外思想资源中的世界主义话语,将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的新世界主义,作为国家战略议题,进行价值传播的顶层规划,增强国际传播的道义感召力,引领全球治理理念创新的话语权与主导权,推进中国价值理念的全球认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邵培仁 周颖
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论述,不仅体现了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而且也会触动和感动世界,进而会推动世界发展。特别是随着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其惊世骇俗的言行,已让整个世界惶恐不安。中国挺身而出,适时提出构建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主义观念,体现了大国的担当与责任,也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是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看待和论述世界的。本文统计分析了2012—2016年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和国内场合关于"命运共同体"的发言,结合中国文化内核与伦理价值、领导人传播风格、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地缘政治状况,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袁斯洋 闻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对其理念及价值观的传播。面对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威胁论"大肆煽动的局势,我国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仍具有局限性的现状,以及东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方面仍存在差异的情况,该理念在国际上传播仍存在重重困境。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我们需要通过持续深化理论、实践,以"共同利益"突破西方大国"个人利益"的固有印象;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逐步建成基础牢固、前景光明的理论体系;加速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传播能力,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国际平台形成传播矩阵。通过调整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实践、表达方式和传播方法,提升该理念的国际传播能力。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传播 路径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毕四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国内国际重大局势,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祖社
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必须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最新思想论述。在前期多学科全面、系统地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原创性智慧的基础上,遵循唯物史观的理论立场和方法论逻辑,从“百年未有之变局”之宏观的长时段历史变迁视野着眼,立足人类普遍性福祉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以全球公共治理和善治、全球公共正义宗旨的达成,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格局的确立为目标,立足整体性意义上人类文明价值观与新形态创造实践,依照“核心理念重置”、“实践主题自觉”、“叙事逻辑变革”以及“话语表达创新”之思维图式,对其所蕴含的一般世界观意义上,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以及价值论等多重意蕴,以及所体现、所代表着的具有时代性高度和长远性、根本性、指导性意义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做出与其原创性新思想贡献的深度、高度相匹配的学术性诠释。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观 文明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函伊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地位中越来越有国际话语权,面对外界关于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方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现实证实,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探索,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当今世界特殊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文章以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作背景,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梳理,为今后面向世界,感受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荣 高惠珠
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是在劳动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共同体指向历史现实,且关涉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一切具体形式共同体的一般本质。在这种理解的指导下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资本主义共同体时便会发现,资本主义共同体正是由于以劳动的普遍异化为基础,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虚假和抽象。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作为人的本质确证的劳动贯彻到了人的存在境遇之中,因而具有彻底的现实性且符合共同体的一般本质。也正是在劳动这一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主义的虚假共同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郁冰
建立高效科技传播系统,提高科技传播的质量,是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率的最重要潜力之一。为了保证新的科学成就最快地被生产出来,为了保证新知识及时地应用到实践中去,高效率的科技传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国家创新系统为依据,对建立一个适应且能促进科技发展的高效科技传播体系作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科技传播 高效 国家创新系统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龙 刘禹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观察视角,科学预测了世界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空前加深的联系与交往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逻辑贯通、实践关联,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髓要义的当代承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图景的现实布局。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丁工
随着全球各国前途相通、命运相联程度的日益加深,需要各国协同合作解决的跨国性、世界性问题大幅增多,中国战略机遇期已由突出"随势"和"用势"向强调"谋势"和"造势"演化。当前,战略机遇期已经不单是中国独享自用的有利时机,还是为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贡献智慧、力量、方案的特殊阶段。中国若想更好地维系、善用战略机遇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与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来应对风险、化解挑战,就成为中国思考对外战略路径模式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国应牢牢把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努力将维系和延续中国战略机遇期同全球人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雨 田园 曲扶摇 施瀚
面对发展中国家追求民族富强的现实发展要求,应对全球化治理集体行动困境,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秩序与体系变革,这既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从文明演进视角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适应于人类多元化文明间合作共赢,奠定了新文明时代的文化伦理和道德基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秉持求同存异,拓展共同价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践行新型文明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制度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