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0)
- 2023(14161)
- 2022(11635)
- 2021(10695)
- 2020(8969)
- 2019(20106)
- 2018(19479)
- 2017(36093)
- 2016(18958)
- 2015(21211)
- 2014(20327)
- 2013(20173)
- 2012(18105)
- 2011(16179)
- 2010(16228)
- 2009(15527)
- 2008(15455)
- 2007(13557)
- 2006(11923)
- 2005(11275)
- 学科
- 济(87808)
- 经济(87711)
- 业(84234)
- 企(77697)
- 企业(77697)
- 管理(70416)
- 方法(36138)
- 业经(29778)
- 数学(27602)
- 数学方法(27364)
- 财(27170)
- 农(26905)
- 中国(24710)
- 技术(21319)
- 务(20055)
- 财务(20020)
- 财务管理(20004)
- 农业(19143)
- 企业财务(18928)
- 贸(18445)
- 贸易(18431)
- 易(18025)
- 制(17379)
- 策(16105)
- 理论(15633)
- 划(15590)
- 和(15139)
- 体(13828)
- 地方(13316)
- 技术管理(12983)
- 机构
- 学院(273137)
- 大学(267506)
- 济(124967)
- 经济(123006)
- 管理(108762)
- 理学(92952)
- 理学院(92103)
- 研究(91759)
- 管理学(90900)
- 管理学院(90383)
- 中国(73495)
- 京(56686)
- 财(56343)
- 科学(50479)
- 所(45004)
- 财经(44585)
- 农(41213)
- 江(40890)
- 中心(40739)
- 经(40722)
- 研究所(40306)
- 经济学(38649)
- 北京(36090)
- 业大(35177)
- 经济学院(34893)
- 院(33191)
- 财经大学(32828)
- 范(32224)
- 农业(32140)
- 师范(31961)
- 基金
- 项目(175597)
- 科学(141606)
- 研究(134116)
- 基金(129983)
- 家(111817)
- 国家(110853)
- 科学基金(97011)
- 社会(88934)
- 社会科(84589)
- 社会科学(84571)
- 省(67646)
- 基金项目(67261)
- 教育(60860)
- 自然(59372)
- 自然科(58089)
- 自然科学(58075)
- 自然科学基金(57103)
- 划(55636)
- 编号(53192)
- 资助(52207)
- 成果(42021)
- 创(40610)
- 部(39829)
- 重点(39615)
- 发(39015)
- 业(38396)
- 国家社会(38248)
- 创新(37167)
- 课题(36657)
- 制(34993)
- 期刊
- 济(142193)
- 经济(142193)
- 研究(84544)
- 中国(56553)
- 管理(47118)
- 财(46996)
- 农(39222)
- 科学(36252)
- 学报(33999)
- 教育(28534)
- 技术(28358)
- 农业(27778)
- 大学(27373)
- 学学(25739)
- 融(24924)
- 金融(24924)
- 经济研究(24638)
- 业经(24298)
- 财经(22945)
- 经(20059)
- 业(18107)
- 贸(18105)
- 问题(17988)
- 技术经济(17303)
- 世界(16400)
- 国际(16339)
- 现代(13608)
- 商业(13107)
- 科技(12783)
- 财会(12588)
共检索到421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锐 刘志彪
企业技术能力升级是企业自身有目的投资和努力的结果,但是企业所嵌入的全球价值链(GVC)、全球创新链(GIC)与国家创新体系(NIS)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升级过程,需要把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纳入GVC、GIC与NIS的整合框架中去分析。在GVC与GIC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全球的生产联结和创新联结,获取技术能力发展机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加入GVC与GIC的企业都可如愿实现技术能力升级,这需要NIS的匹配和支撑。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需要在NIS框架下启动新一轮国家层面大规模技术改造:优化GVC框架下企业"成本-能力比"、重塑GIC框架下产业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举办进口博览会,预示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主旨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晓莉 申明浩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我刊就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支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邀请了全国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几位专家展开研讨,现就各位专家的学术观点形成报告,与学术界分享。
关键词:
粤港澳 城市群 路径探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晓莉 申明浩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我刊就如何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支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邀请了全国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几位专家展开研讨,现就各位专家的学术观点形成报告,与学术界分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传林 颜为民 邵姝静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政企关系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扭曲的政企关系显著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发挥;政企关系的扭曲程度每增加10%将导致企业家创业量减少2.2%;地方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也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不论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创业指标,或企业家精神的不同衡量指标,抑或分区域进行检验,还是采用政企关系的另一套不同数据来源指标,均发现,扭曲的政企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对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外部宏观环境会影响政企关系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传林 颜为民 邵姝静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政企关系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扭曲的政企关系显著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有效发挥;政企关系的扭曲程度每增加 10%将导致企业家创业量减少 2.2%;地方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也抑制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不论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创业指标,或企业家精神的不同衡量指标,抑或分区域进行检验,还是采用政企关系的另一套不同数据来源指标,均发现,扭曲的政企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对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外部宏观环境会影响政企关系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莉 冯晓云 朱志武 张长玲
新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在更为尊重高校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更强调高校质量建设主体责任与持续提升质量保障的能力。从质量保障能否提升质量、管理人员与教师对质量保障看法有何不同、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如何对接三个问题入手,指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出发点应为推动变革性学习,并进一步提出能够有效支持质量发展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总体框架,探讨了其基本准则与实施途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海潮
国际金融危机由金融领域向国内实体经济领域扩散的路径,是流动性短缺造成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筹资困难;是消费萎缩造成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产能过剩,从而导致社会投资需求下降。去年下半年以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视内需也不忽视外需、重视实体经济也不忽视虚拟经济、重视短期利益也不忽视长远利益、重视政府力量也不忽视民间力量等特点。在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应积极自救,在抓机遇中求生存求发展;调整好生产经营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四个实现";在练企业内功上抓住"四个着力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迪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旋律、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逻辑、政策制定的目标函数发生了深刻变化,叠加世纪疫情及长期积累的全球化负面影响,导致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呈现停滞化、区域化、服务化、绿色化趋势。全球价值链重构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塑造绿色开放竞争优势、打开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大门带来了重要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我国对外开放难度。为推动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应从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高质量共建区域价值链、推动多双边贸易合作、优化外资营商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过去40年中国推动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顺应了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并抓住了战略机遇,获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也进入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本质上看,制度型开放就是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中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是对新一轮高标准化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制度安排。据此,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改革机制、加快并以更大力度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积极为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做出应有贡献等,是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的必由之路。如此,才能在顺应乃至引领第四轮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莹琬
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价值链中断及疫情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速度不均衡,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倾向将价值链“区域化”“本土化”。在面对全球价值链调整及发达国家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变化使得我国的资源类产品、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等产品面临进出口额下降等问题,我国可以尝试建立以本国为核心、亚洲国家或地区为次核心、其他国家为边缘的阶梯状贸易网络结构。该贸易结构将充分利用亚洲各国优势、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带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敬鑫 万智
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但是,国家价值链对中国企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发展内涵,似乎并未得到学者足够的重视。文章在对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发展内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情景下构建国家价值链的两种重要载体平台——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专业化市场)和单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领导型企业网络)的对比分析,试图探索中国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并且依靠国家价值链实现升级的可行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本文在对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发展内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情景下构建国家价值链的两种重要载体平台——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专业化市场)和单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领导型企业网络)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企业构建国家价值链且依靠其实现升级的可行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