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91)
- 2023(18233)
- 2022(15655)
- 2021(14660)
- 2020(12495)
- 2019(29005)
- 2018(28782)
- 2017(55195)
- 2016(29844)
- 2015(33349)
- 2014(33465)
- 2013(32323)
- 2012(29513)
- 2011(26478)
- 2010(26345)
- 2009(24204)
- 2008(23550)
- 2007(20343)
- 2006(17686)
- 2005(15306)
- 学科
- 济(115126)
- 经济(114977)
- 管理(84318)
- 业(79166)
- 企(66947)
- 企业(66947)
- 方法(55653)
- 数学(48819)
- 数学方法(48111)
- 财(32982)
- 农(30438)
- 中国(30048)
- 学(26600)
- 业经(25243)
- 制(24210)
- 地方(22415)
- 理论(20428)
- 务(20151)
- 财务(20065)
- 农业(20039)
- 财务管理(20019)
- 贸(19271)
- 贸易(19264)
- 企业财务(19077)
- 易(18665)
- 银(18151)
- 银行(18103)
- 融(18014)
- 金融(18006)
- 技术(17952)
- 机构
- 大学(413742)
- 学院(410125)
- 管理(161146)
- 济(160237)
- 经济(156769)
- 理学(139858)
- 理学院(138311)
- 研究(137669)
- 管理学(135610)
- 管理学院(134849)
- 中国(101970)
- 京(87996)
- 科学(86339)
- 财(76416)
- 农(68935)
- 所(68720)
- 业大(63587)
- 中心(63055)
- 研究所(62787)
- 财经(60961)
- 江(60331)
- 经(55703)
- 北京(55435)
- 范(55067)
- 师范(54483)
- 农业(53507)
- 院(51125)
- 经济学(48529)
- 州(48400)
- 财经大学(45682)
- 基金
- 项目(287699)
- 科学(225696)
- 基金(208457)
- 研究(208424)
- 家(182964)
- 国家(181482)
- 科学基金(155475)
- 社会(130352)
- 社会科(123428)
- 社会科学(123397)
- 省(112319)
- 基金项目(109792)
- 自然(102296)
- 自然科(99952)
- 自然科学(99922)
- 自然科学基金(98112)
- 教育(97368)
- 划(95199)
- 资助(86786)
- 编号(84189)
- 成果(68765)
- 重点(64731)
- 部(63508)
- 发(59998)
- 创(59330)
- 课题(58902)
- 科研(55654)
- 创新(55358)
- 教育部(54542)
- 大学(53988)
- 期刊
- 济(169570)
- 经济(169570)
- 研究(120082)
- 中国(79726)
- 学报(69783)
- 科学(61909)
- 农(60901)
- 财(59380)
- 管理(58106)
- 大学(53428)
- 教育(51036)
- 学学(50073)
- 农业(41137)
- 技术(36452)
- 融(35365)
- 金融(35365)
- 财经(29660)
- 业经(28447)
- 经济研究(27563)
- 经(25345)
- 问题(21925)
- 业(21231)
- 图书(21011)
- 版(20168)
- 科技(19842)
- 统计(19803)
- 理论(18846)
- 技术经济(18818)
- 策(17981)
- 业大(17754)
共检索到597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风田 阮荣平
总体来看,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使林地分配状况变差,但是对于初始林地面积较低的林户而言,林地的分配状况是改善的。总体状况变差主要是由于初始林地面积较高的林户得到了更多的林地。另外,林地面积的变化与林户改革前所拥有的林地面积之间是"U"型关系。这主要是由改革的自上而下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共同造成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丽 黄安胜 朱春奎
采用CiteSpaceV知识图谱工具,对有关中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1008篇文献从载文量、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载文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稍有跌落-趋于稳定的三阶段特征;高被引文献形成了重要的知识源流,集中于领域内的权威期刊和林业相关的高质量期刊;关键词中心性较高,具有热点的研究问题;形成12大聚类和三类研究主题;突现关键词有10个,2003—2019年研究进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研究方法定性定量兼具,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农户和宏观政策体制方面,研究视角多元化,趋于学科融合研究。总体来看,研究成果具有一定价值,但在研究方法、内容与视角上,已有研究有待完善的学术与政策空间。因此,后续研究应加强研究方法科学性,扩展研究内容和增强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层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林 孙洪刚 吴大瑜 程筵寿
以浙江省重点林区236户农户2014年的林业生产投入与产出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Bootstrap-DEA方法对农户的商品林生产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并对综合效率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重点林区农户商品林的平均生产效率不高,其中经营用材林的农户的生产效率最高,经营竹林的生产效率最低;农户的纯技术效率普遍高于规模效率;林权改革变量对林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农户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斌 陈本文
目前,重庆在新一轮林权改革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绩效:在经济方面,新一轮林权改革扩大了农民的财产收益权,林业产值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在社会方面,通过建立林权纠纷长效调处机制,林权纠纷的调处力度不断加大,林改后的乡村社会比较和谐、稳定;在生态方面,近五年来重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此外,重庆地区在林改配套政策诸如森林采伐、林地流转、林权交易、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森林碳汇交易及森林认证试点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针对重庆集体林权改革实践中已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新一轮林权改革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体林权改革 绩效评价 制度完善 重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苇萍 王礼权
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与林业"三定"作为比较分析对象,分析了两次改革的继承关系,从改革社会政策环境和改革内容特点两方面,比较了两次改革的差异。认为:全面推进林业改革时机已经成熟;改革应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改革要有系统观念,善于把握全局;以强化物权保护为重点,切实尊重林农利益;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
集体林业 “林改” “三定” 比较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魏建 尹少华 刘璨
基于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的1497个样本农户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文章的经验性结果表明: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增加了纯农户和兼业户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措施对纯农户和兼业户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影响呈现各异格局。在后续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考虑,提高其针对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刘璨 王博文
本文基于2007—2011年福建省、江西省4县315户农户数据,运用随机前沿(SFA)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要素产出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结论:2007—2011年样本农户平均技术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其中Ⅳ类(木材为主兼有竹材/竹笋)农户和Ⅰ类(仅有木材)农户的技术效率较高;林地地块面积对生产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林产品价格指数、路面硬化、发证面积在林地总面积所占比例都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意味着2003年以来林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营林的积极性,农户经营木材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林偏好有所增强,文章提出在继续完善其配套改革相关服务的同时,应推动林地流转或林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莉华 马奔 温亚利
对国家林业局随机抽查的10个省(区)、20个县、40个乡(镇)、80个村800户农户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分林到户后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农民造林及林地流转收益权逐步得到保障;合作社在促农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款基本到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林权证登记不规范,发证管理与经营需求脱节;扶持农民营林增收的资金、技术、服务难落实;农民很难也很少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营林致富的作用不强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经营模式 三权分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莉华 马奔 温亚利
对国家林业局随机抽查的10个省(区)、20个县、40个乡(镇)、80个村800户农户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分林到户后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农民造林及林地流转收益权逐步得到保障;合作社在促农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款基本到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林权证登记不规范,发证管理与经营需求脱节;扶持农民营林增收的资金、技术、服务难落实;农民很难也很少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营林致富的作用不强;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商品林采伐受限。结合各地在深化改革阶段的创新实践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提出了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明确集体林地发展定位,引导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经营模式 三权分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振滨 郑逸芳 林丽梅 许佳贤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多个层面对农户林业经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之一便是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基于福建省林权改革"一村一策"的现实基础,选取典型样本村,文章探讨了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农户间地块数量及林地规模的变动差异较大;林地分配的不公平程度变大;林地破碎化程度小幅降低。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加大对林农的资金支持,促进林业规模经营,引导林农转变经营观念,鼓励多种形式经营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文清 张莉琴
土地权属对农户生产性投入有着重要影响。采用9个省份1200个样本农户10年的长期平衡面板数据,应用反事实分析,测度了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确权有效促进了造林资本投入以及造林和森林抚育劳动力投入,尤其对大规模农户产生了显著影响;确权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鉴于此,应更好地完成未确权林地的确权工作,适度扩大集体林地经营规模,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林业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地确权 土地权属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远竹 张春霞
分析了福建省新一轮林改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做法,包括明晰山林产权归属,核发山林产权证书,以及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等,指出这是一次针对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分配体制的大调整。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新一轮林改的主要特色及其理论贡献:一是使林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真正地分离,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得到落实;二是理顺了林业生产与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指出2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三是在集体山林产权的初始界定方面实现了平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远竹 张春霞
分析了福建省开展新一轮林改的必要性,认为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林改是充分发挥集体林区林地潜力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前期林权改革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了福建省开展新一轮林改的优势条件,包括福建省在发展林业生产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建林业在全国林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福建省在此前开展的历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先行地位和重要作用等。
关键词:
福建省 新一轮林改 必要性 优势条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劼
新一轮林改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赋予农户共同制定林改方案的权利。不同村庄的农户对该赋权政策做出何种反应,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8省257个村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村庄农户共同制定的林改方案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不同村庄选择的林权模式具有趋同性,即61%的村选择了农户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模式;不同村庄林权结构的变化也具有趋同性,即林权到户率上升,不同村庄之间林权到户率的差异缩小;林地资源禀赋差异是造成不同村庄林权到户率差异的重要原因;除户均林地面积极小的村庄林权到户率的高低具有不确定性外,户均林地面积与林权到户率呈"倒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