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9)
- 2023(4714)
- 2022(3926)
- 2021(3862)
- 2020(3326)
- 2019(7792)
- 2018(7827)
- 2017(13719)
- 2016(7516)
- 2015(7970)
- 2014(7750)
- 2013(7628)
- 2012(6885)
- 2011(5947)
- 2010(6278)
- 2009(5868)
- 2008(6313)
- 2007(5116)
- 2006(4777)
- 2005(4464)
- 学科
- 济(24831)
- 经济(24793)
- 财(22035)
- 管理(21337)
- 业(17570)
- 企(16169)
- 企业(16169)
- 财政(12691)
- 制(10872)
- 政(10239)
- 中国(9236)
- 务(8761)
- 财务(8749)
- 财务管理(8708)
- 企业财务(8343)
- 体(8224)
- 方法(7385)
- 体制(7277)
- 学(7155)
- 税(6701)
- 农(6682)
- 税收(6345)
- 收(6277)
- 数学(6040)
- 地方(6029)
- 数学方法(5911)
- 银(5799)
- 银行(5791)
- 度(5756)
- 制度(5748)
- 机构
- 大学(92287)
- 学院(90606)
- 研究(37935)
- 济(35855)
- 经济(35068)
- 中国(30474)
- 管理(29814)
- 财(29149)
- 理学(24580)
- 理学院(24196)
- 管理学(23659)
- 管理学院(23463)
- 科学(23090)
- 京(20969)
- 所(20276)
- 研究所(17867)
- 财经(17772)
- 中心(16483)
- 经(16089)
- 江(15726)
- 农(15115)
- 院(14096)
- 北京(14006)
- 范(13433)
- 省(13392)
- 师范(13313)
- 财经大学(12826)
- 业大(11490)
- 州(11439)
- 农业(11418)
- 基金
- 项目(56119)
- 科学(43802)
- 研究(41691)
- 基金(40538)
- 家(36318)
- 国家(36026)
- 科学基金(29888)
- 社会(25249)
- 社会科(23856)
- 社会科学(23847)
- 基金项目(20859)
- 省(20686)
- 教育(19644)
- 自然(19119)
- 自然科(18666)
- 自然科学(18662)
- 自然科学基金(18300)
- 划(18257)
- 编号(16748)
- 资助(16229)
- 成果(15659)
- 重点(13829)
- 课题(12629)
- 部(12506)
- 性(12146)
- 发(11744)
- 创(11275)
- 科研(11021)
- 制(10869)
- 大学(10818)
共检索到162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景明
我国新一轮财政改革有四个特点:一是全面推进,二是应对市场经济考验,三是应对经济发展格局大转变,四是应对社会发展格局大转变。目前,新一轮财政改革在预算、税制和财政体制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总体利益与群体利益、财政改革与其他改革三大平衡问题仍是财政改革的难点。未来还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在预算改革方面,如何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首要问题,同时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税制改革方面,要注重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前期进行的税制改革调整的是政府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如增值税、资源税、环境税,下一步改革涉及社会各群体税收负担调整,核心问题是谁为公共产品买单;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要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
关键词:
财政改革 财政政策 赤字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景明
我国新一轮财政改革有四个特点:一是全面推进,二是应对市场经济考验,三是应对经济发展格局大转变,四是应对社会发展格局大转变。目前,新一轮财政改革在预算、税制和财政体制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总体利益与群体利益、财政改革与其他改革三大平衡问题仍是财政改革的难点。未来还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在预算改革方面,如何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首要问题,同时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税制改革方面,要注重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前期进行的税制改革调整的是政府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如增值税、资源税、环境税,下
关键词:
财政改革 财政政策 赤字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玮
新一轮财税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财政关系日趋复杂化和无序化。要想顺利地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除了要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之外,还必须理顺部门间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
财税改革 政府部门 财政关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施文泼
我国经过30余年的全面税制改革,建立了现代税收体系,并且以提高中央财政集中度为着力点,建立了现行的政府间财政体制。但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税收制度与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一些不相适应的欠缺和弊端,亟需进一步改革。与此同时,税收制度体系与各级财政利益分配的关系更为紧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也更为显著,深化改革应密切关注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一、我国税制改革简要回顾与未来走向我国新时期税制改革起步于1978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蔡琛
本文从财政政策支持税制改革的新视角,在系统考察财政政策推动税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性财政政策支持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性财政政策 税制改革 阳光财政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高培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党印 鲁桐
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利润率不断提高,进入世界500强的国企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质疑者认为国企利润主要来自行业垄断,进入世界500强是并购重组使然,如果去除这些因素,国企真正的实力要大打折扣。我们认为,市场对国有企业利润的较高要求反映出市场对国企的较高期望。从国企本身来说,过去几十年发展中积累的沉疴宿疾,也需要集中整治,使企业外部治理结构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煦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难点与策略何煦1993年,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是推动改革实现战略转移的一年,是为新一轮全面配套改革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案设计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分明晰地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刘天琦
2013年8月1日,被称为我国税制改革"重头戏"的营改增试点正式推向全国,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平衡。时隔近20年后,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施行,中央与地方政府收支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财权财力逐渐向中央集中,而地方财权事权严重失衡。近些年来,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卖地为生,造成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并引发地方债台高筑,甚至出现地方政府破产的风险。本文将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营改增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营改增 分税制 财政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一、政策实施的必要性2008年10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舜娥 吴曙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连成
经过1999~2001年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俄罗斯税收体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原有的税收体制得到根本改造,新税制已基本与世界接轨。但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仍是初步的,无论是税法典还是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措施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因此,为适应全面经济转轨的需要,俄罗斯自2002年起进入了深化税制改革和完善税制的新阶段。本文在简要回顾和评价俄大规模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俄自2002年至今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情况,试图清晰勾勒俄罗斯税制改革的基本脉络。
关键词:
俄罗斯税制改革 新进展 正负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李妙华 陈昌明
如果说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破除了厂网不分的问题,那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本文第一部分在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遗留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二部分提炼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确立的体制性框架的基本要素,或者说为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所需要进行的系统性的制度建设。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所提炼出的逻辑框架,对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第四部分结合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输配电价 售电侧 电力市场 发用电计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与50年代院系调整定向于计划经济、专业化、苏联模式、自上而下的特点相比较,90年代以来进行的新一轮院系调整的特征是:定向于市场经济、综合化、欧美模式、上下结合。新一轮院系调整只有与改革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办学效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不仅仅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同时还必须拥有坚实的文理基础及学术大师。在新型的校院系三级建制中,学院应该建在学科门类层次上才能体现综合化的需要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院系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